那些离家出走的日子

红姐姐

<p>  小时候,跟着父母,到乡镇或县城,就是旅行了。</p><p> 这样的旅行并不常有,两次最深刻的印象都是去看医生。第一次,父亲带着我去镇上拔牙,对外界事物的新鲜感掩盖了拔牙的疼痛,记不住拔的是哪颗牙齿,也记不住是否打了麻药,只记得父亲的自行车很高,父亲流着汗水的背很宽,任我怎么抬头,从后面我是看不见父亲的头发的。生活的困苦让父亲过早地有点驼……那时的我于父亲来说就像轻轻的小行李,不小心从座位上跳下来也没被察觉,在后面追着父亲自行车跑了很远,直到实在追不上,我的哭喊声惊动了父亲。父亲下车回头看,惊讶地说:妖秀仔,怎么不出声跳下去了?我哭着说:上坡阿爸太累了……</p><p> 第一次的旅行至今难忘,那种丢失自我的恐惧和父亲怜爱的眼神刻骨铭心。</p><p><br></p> <p>  第二次的旅行是母亲带的。怎么生病我忘记的,红旗医院的名字却记得很清晰。在等待医生的时候,母亲不知道哪里买来了几个苹果,说:“吃吧!他们都不知道,也没有了,你福气。”他们指的是兄弟姐妹们。多子女的家庭,有些福利是得偷偷享用的,那种偷吃的东西特别香。后来证实了,母亲对每个子女都有过这样的行为,所以我们都幸福地成长,因为我们都是母亲的棉袄。</p> <p> 中学时,走出县域就是旅行了。在老师的带领下,班级里大部分同学一起到市区春游,自带午饭。装满咸饭的手提饭桶就是我的行李。看了东西塔,逛了东湖公园,在桥墩下,我们找个阴凉的地方分享彼此的午餐。那时没有在乎谁的口水,只知道,在外面吃的东西特别香……其他记忆都已经模糊。</p> <p>  长大了,依旧热衷于行走。有时,为了攒够一次旅行费,节俭了一两年,出门几天时间就花光了,却从未后悔过。</p> <p>  远嫁了。那些没车的日子,每次回家都得转火车,班车,小四轮,有时还得请摩的。路途的奔波并没有消磨那种在路途中折腾的快感。当然,有了孩子后也不例外,孩子没上学那会儿很自由,走哪里就带哪里,孩子就是我们的一件小行李。孩子上学了,每年暑假,我们也抽空带着她出门走走,地方或远或近。</p> <p> 孩子长大了。再出门,我和孩子换了个位置,我成了孩子拎着的行李。挤公交地铁,我总是落后。有一次,孩子挤上了,我却落下了,孩子只能在下一站等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哭着追父亲的场景,一个轮回何其相似,只是落下的总是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