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耳山

梅松举

<p class="ql-block">  据资料记载,民国前后,木孔及周边地域盛产银耳,因质量上乘,远销海外,誉播四方。</p><p class="ql-block"> 二月砍耳山,三月裁耳棒,五月六月排耳塘,七到冬月采耳忙。</p><p class="ql-block"> 这是坊间流传的民谣,简要记载了原始银耳生产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现在,木孔及周边地域,很多古稀以上的老人,都曾有过在大集体时砍耳山经历,谈及那些年生砍耳山的情景,老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据说,1980年土地下放到户后,砍耳山生耳子的产业才最终划上了句号。</p><p class="ql-block"> 砍耳山,就是把山上生长多年的青冈树,选择性的砍倒来摆起,等待生耳子时用。</p><p class="ql-block"> 每年开春,山上的青冈树发芽芽长吊吊的时候,就可以砍耳山了。农人们大帮小伙,十天半月,就把周边山头上的青冈砍来摆起了。有些年生,还会有四川方向懂行的人过来参与砍耳山,人们称他们为“耳山客”。 </p><p class="ql-block"> 砍耳山了麻喝嘿(砍耳山了麻喝嘿),生银耳了麻喝嘿(生银耳了麻喝嘿),</p><p class="ql-block"> 挣公分了麻喝嘿(挣公分了麻喝嘿),娶媳妇了麻喝嘿(娶媳妇了麻喝嘿)……</p><p class="ql-block"> 在又大又密的林子里砍耳山,甩刀的人,一边甩着沙刀,一边吼着的号子鼓劲。一个起头,众人和声,越砍越有劲,越吼越起劲。</p><p class="ql-block"> 裁耳棒,就是把砍倒的青冈树裁成一节一节的青冈棒棒。</p><p class="ql-block"> 三月间,砍倒的青冈树枯萎了,农人们就开始裁耳棒。剃掉枯萎的青冈树枝丫,把支干和主干裁成一米多长的耳棒,细鸡蛋,粗过海碗,收集成堆,继续摆在林荫里晾着。</p><p class="ql-block"> 待到五六月,耳棒经过一两个月的日晒雨淋,表面开始生长出一种如“香灰”样的粉粉时,就可以排耳塘了。</p><p class="ql-block"> 排耳塘,“耳山客”们很精较,对选的地方要求很高。耳塘一定要选在平坦潮湿、大树遮阴的半山懒湾地带。</p><p class="ql-block"> 农人们把杂草乱石清理了,把地面掏平整,紧接着就开始铺排耳棒。</p><p class="ql-block"> 铺排耳棒,虽然一排只铺一层,但还是有很多讲究,比如铺排要整齐、方向要利水、大小要匀称、米青冈与狐狸子青冈要分开,坚决不能从铺排好的耳棒上跨过。</p><p class="ql-block"> 所以铺排耳棒的活路,一般都是有经验的老年人专门负责,年轻的劳动力就专门负责用马叉把耳塘周边的耳棒架过来,架完了就站在旁边打哈帮手。</p><p class="ql-block"> 耳棒铺排完毕,主事的年长者还要面对耳塘,虔诚地祈祷:天生云,云生雾,雾生露,露生耳,耳生遍地,如碗如花……</p><p class="ql-block"> 老人们说,耳子是有灵气的东西,耳子全是老天恩赐。之所以这样讲究,耳子才生得好,才生得齐,才生得像碗口一样大,才生得像花一样白一样好看。</p><p class="ql-block"> 耳棒在山间的耳塘里,无需洒药洒水,全造自然汲取山水灵气和日月精华,七八月间时候,耳子就开始陆续生长了。</p><p class="ql-block"> 一排一排的耳棒上,生长着一簇一簇的白色的耳子,如一朵一朵大大小小的白花,这就是银耳。</p><p class="ql-block"> 青冈树分米青杠和狐狸子青杠。米青冈肯生耳子,要生两年,第一年生白色的银耳,第二年生黑色的耳子。狐狸子青冈只生银耳,第一年生得少,第二年也不多。</p><p class="ql-block"> 采收的季节里,负责采收的农人,每天早晨都会在山间查看银耳长势。遇到成熟的耳子,就用篾片削成的竹刀,轻轻把耳子从青冈树皮上切下来,简单去除杂草,装入随身的篾笆兜里。</p><p class="ql-block"> 每天收集到的耳子,是不能过夜的。要迅速拿到水井里把耳子上的杂质、木屑等淘洗干净,然后滴干水分,迅整烘干。</p><p class="ql-block"> 耳子的烘干是个技术活。用削好的竹签,先穿一张折叠好的青冈叶做挡头,再轻轻地把耳子一朵一朵穿好,最后再穿一张折叠好的青冈叶做挡头。把竹笺架在青冈炭火槽上反复翻烤,直至水分干掉。烘干的银耳,很薄很脆,不能立即取卸,要适当放置回火后,才能卸笺,</p><p class="ql-block"> 烘银耳,不能用煤火,煤烟会让银耳变黄,失云娇美的品相。</p><p class="ql-block"> 每年银耳出产的时候,是乡场最闹热的时候。很多外地人拖着马帮到乡场上来收银耳。银耳一般分甲、乙、丙三个等级。甲等的银耳,又白又大,没有破损。一斤甲等银耳能卖好几十块,好几十块呢。</p><p class="ql-block"> 曾经,在木孔及周边地域,原始的银耳生产,是农人们每年都要做的产业,成为农人们收入的一大支撑,带动着山旮旯里的经济发展。如今,原始的银耳生产的繁华已经褪去,只能永远记入地方发展的史册。</p><p class="ql-block"> 去年腊月,打工从事银耳培植多年的敖生,回到了木孔镇信安社区菜籽坳老家,在他祖辈砍耳山的地方,排起了耳塘,从事起了银耳培植。现在他耳塘里,生得早一点银耳已经可以采摘了。</p><p class="ql-block"> 银耳生产原始方法与现代技术的有机融合,让我们拭目以待吧。</p><p class="ql-block"> ——2020年8月9日</p><p class="ql-block">&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