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2017年秋回鸡西与朋友的合影</span></p><p><br></p> <p>不去东北看看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像,你不会知道东北的冬天有多美;不去东北体会零下三十度那透骨的寒冷、你也不会理解东北人性格的豪放和粗犷;不了解北大荒昔日荒芜人烟的历史,你就不理解东北人待人的实诚和热情。东北人大部分是当年闯关东的后代!他们在极度恶劣的气候环境下与虎狼夺食向荒地要粮,用勤劳的双手把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祖国今日的北大倉。</p><p><br></p><p>在和东北人共同工作生活创业的几十年里,我逐渐熟悉、了解了这片黑土地上的东北人,并和他们成为了朋友和知己。</p> <p>鸡西位于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东南部,东、东南以乌苏里江和松阿察河为界与俄罗斯隔水相望,是国家重要的煤炭基地,也是黑龙江四大煤城之首,是我的第二故乡。</p><p><br></p><p>1978年改革开放恢复高考,我随爰人工作调动回到他的家乡,进入鸡西矿业学院(如今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大学)仼教,从此在这片黑土地上工作生活了30年,献出了我人生最宝贵的青春。</p><p><br></p><p><b>那里承载着我满满30年的回忆。那里有"碧云天黄叶地"的美,有"只有相思无尽处"的想念, 有"相去日己远、衣带日已缓"的惦念,还有"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的企盼。</b></p> <p>秋天是思念故乡亲人的季节,秋天 追逐一抹金黄、邂逅一捧温暖、珍藏一份遇见。离开黑龙江科技大学在鸡西的办学地矿业学院已有十多年了,但脑海里时时会浮现曾在鸡西生活的画面,我的那些老朋友还好吗?<b>多想回去看看老朋友,看看他们的笑脸,听听他们的声音,与他们共同举起那盛满深情厚谊的酒杯,共唱一首友谊地久天长。</b></p><p><br></p><p>2017年9月未在中秋国庆双节来临之际,带着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登上哈尔滨东去列车回到了久别的第二故乡 鸡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7年秋鸡西老火车站</p> 东北朋友小孔夫妇 <p>得知我们要回鸡西,在哈尔滨尚未启程,小孔夫妇的电话一个接一个不断打来询问行程。刚到住处尙未站稳脚跟,一贯热情好客的小孔夫妇就召集了一群昔日的老朋友把我们拉到山庄品尝当地绿色食品。</p><p><br></p><p>白酒、 啤酒 、矿泉水和饮料,各种东北特色美食摆满了整个桌面,大哥大嫂叫得那个亲呀,真个是酒不醉人人自醉。酒足饭饱后小孔和巧云带领我们去果园摘自家种的葡萄,下午又接我们到他家,巧云下厨亲自炒菜做饭,小孔拿出他亲自泡制的松茸酒和农村老家园子里的的新鲜蔬菜让我们尝鲜,足足绑架一整天才放我们走。</p><p><br></p><p>当年初识小孔夫妇时,他们的儿子成龙才六七岁,十多年过去这次再见面小孔的孙子都满地跑了。小孔抱着的就是成龙的儿子,看他笑得多么开心啊。<b>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颜,不变的是彼此的友谊。俗话说得好,朋友是一盏长明的火炬温暖了彼此,纵然有如许的时空隔离,永不变的是那份默契。</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遇见只是一个开始</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珍惜才能相伴一生</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总有一份情让人不能忘却</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总有一段缘诠释人生的相遇</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与小孔和巧云夫妇相识在九十年代,他们在鸡西有一家军人服务社出售军训校服。当时学院新生需要一批军训服装,我们跑遍了全市的各个商店,就巧云军用服务社的服装物美价廉。当时服装拿回学校后发现有五件尺寸不合适。为了那五件不合身的军训服,巧云二话不说答应包换。她不辞辛苦地把鸡西所有商店几乎跑遍,最后终于把五件军训服交了回来,完满完成任务。<b>她的善良朴实,诚恳和守信感动了我们,信任与友谊从此开始并延续至今。</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2017年,我和巧云在农家乐院子</span></p><p><br></p>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18px;">巧云的爱人小孔,曾在武装部工作,军人气质不变。性格豪爽粗旷,不愧是闯关东的后代。</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鸡西生活几十年,校外遇到难办的事就找小孔,他千万白计也能给你办到。</span></h1><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刚退休那年我办了个中小学英语辅导班,一开始只是应我早年教过的学生后来留校的几个老师一再邀请,为他们孩子讲课,后来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就在校外租用亲戚家地下室车库改的两间教室。教室上面一药店老板想租我一空教室存放药品,考虑到学生安全我没同意。于是他花钱雇一群老太太天天在我上课时在教室外敲锣打鼓扭秧歌,想把我们撵走。实在没招了我找了小孔。</span></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1><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立即召集一帮有车的朋友提前开车停在我教室外,等我晚上下课再把车开走。一次他有事没开车来,那帮秧歌队又来捣乱,他见劝说无効,那股虎劲一上来,三下五除二就过去把人家的鼓砸了。当时我上课不知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儿?下课后发现气氛不对,药店老板堵在教室门口找我告状,我们道歉并花钱赔了鼓了结。从那以后秧歌队害怕了,再没来捣乱。对付校外的无赖就小孔这招立竿见影。</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两家相隔不远,谁家要请客,必请另一家作陪;谁家做了好吃的,必定与另一家分享;每年的各种节日:三八节、五一节、母亲节,父亲节,国庆中秋端午,甚至年三十都在一起过,真的是铁哥们。</span></p><p><br></p> <p><b>作为从小南方长大的我,又主要在校园生活,刚开始不太适应北方人的性格。</b>小孔夫妇是我们在校外结识的第一对东北人。在学校我习惯了学生叫我老师,与他们在一起开口闭口都叫我们哥和嫂子,亲热得不行。与他们吃饭,我酒精过敏,滴酒不沾,他们是端着大碗喝酒像喝水,那种豪爽真让人佩服。有几次我先生被他们灌醉,我责备他他却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反驳说,为什么不能笑傲江湖?</p><p><br></p><p><b>可是说者容易做者难,与东北人处朋友,谁能做到在饭桌上笑傲江湖呢?</b>一次巧云过生日,我们一起吃饭,朋友很多气氛热烈,大家举杯祝愿,就我举了饮料,那帮朋友整死不同意。我的天呀,遭到整体围攻与死缠烂打,小孔直接给我跪下求我喝,被逼无奈我想舍命陪君子吧,众目睽睽之下,我便硬着头皮仰头一口气把一小杯倒入口中。</p><p><br></p><p>大家还在为我鼓掌欢呼,我却立即天昏地转全身直冒冷汗。回家一看从头到脚全身出小红疹子奇痒难忍,在医务室打了两星期葡萄糖酸钙针才好。从此他们相信我的酒精过敏,不再逼我喝酒了。朋友聚会他们会单独给我准备饮料矿泉水。虽如此,我对那些逼我喝洒的朋友还是又爱又恨。</p> 老校区老朋友 <p><b>老校区是我教学生涯的开始,我初上讲台的第一堂课在这里。</b>还记得我那年给电气化专业78届的新生上第一堂课,课后有学生围着我问:“老师,南方人是不是比北方人聪明?” 我笑着回答,“谁说的,我爱人就是你们东北人呀!”</p><p><br></p><p>在这里从78年第一届新生起,我承担过本科、专科、考研班的英语教学、学生四六级英语辅导、煤炭部高工外语晋级等各类课程;在这里我目睹了老校区从鸡西矿业学院→黑龙矿业学校→黑龙江科技学院→黑龙江科技大学成长壮大的全过程;在这里我送走一届又一届毕业生,目睹他们走向人生的新旅程。这里是我熟悉而依恋的一片黑土地。</p><p><br></p><p>回老矿院看望共事多年的朋友是我们的心愿。2003年黑龙江科技学院主体迁往哈尔滨,成人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继续教育,留在鸡西校区办学 三部门合一简称成人教育学院。</p><p><br></p><p>受领导委托我爱人留下来主持了成教学院的工作,当初老成教人扎根鸡西在失去学院主体依托的条件下艰苦创业,校内外结合厂矿企业联手,闯出了一条特色办学的新路。我曾参与他们筹办的商务英语专业,组建教趼室,任课并主持该专业的毕业答辨,在教学楼前我送走了06届商务英语的毕业生。在这里我还和师生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06届商务英语班毕业合影</span></p><p>前排是左起第二是本人,依次为党院长、蔡书记、刘院长、李书记,主管教务和学生工作的乾贵、德本、鹏银。</p> <p><b>当初成教院自主办学、自主招生、自负盈亏有多么不易,现在就有多么怀念。</b>十年后再相聚回忆那些艰苦创业挥洒汗水的日子,心中拥有的是老矿院人的一份骄傲和自豪。留在鸡西原主管学生工作的德本现在是校办工厂党政一把手,上午我们到矿院参观,中午说啥不让走,直接拉到鸡西地方特色饭店,晚上成民又聘请了私人厨师做家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与老成教院班子成员夫妇合影</span></p><p><br></p> <p>前排坐在我们左右侧为党院长夫妇,后排分别为德本夫妇与成明夫妇。俗话说得好,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教有个女人,成教院班子成员背后的夫人是他们事业成功的坚强后盾。向夫人们致敬感谢。看德本和成民笑得多欢!</p> <p>德本及成民夫妇分别为我们接风洗尘,朋友家的私房菜毎道菜精心设计美味可口,渗透着老朋友的深情厚谊。饭桌上和当年的老成教人班子成员一起回忆成教学院当年创业的艰辛还有那份收获的甜美。</p> <p>现任科技大学成教院班子及成员为我们故乡行接风洗尘,特此深表感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党院长夫妇为我们践行</span></p><p>成教院承包体制实施初期,党院长承担了最艰巨的招生任务,每年跑东北三省与内蒙古的煤矿联系招生与合作办学,一年到底也顾不上家,没少吃苦,一度也没少挨家人埋怨,但都坚持了下来,实属不易。</p><p><br></p><p>告别席上党院长特备了<b>家乡的美酒北大倉表达</b>朋友的一片深情厚谊。我们共唱了<b>一首北国之春,</b>岁月已离我们远去,但岁月中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我们不会忘记。<b>今天我们再次唱起这些老歌,重温那些曾经的美好时光感受友谊的地久天长。在优美的旋律中找寻记忆中的鸡西生活,那些日子虽已淡远却仍然熠熠闪光,一词一曲一音一符诉说着自己的青春故事,表达对朋友的绵绵真情。</b></p> 外语教师喜相逢 <p>2003年学院主体搬迁哈尔滨,成教学院与时俱进创办了两大专业商务英语与计算机,这次回故乡的另一心愿是看望我们当年在鸡西为新专业招聘的英语老师即 新外语人。(在哈尔滨科大共事的是老外语人)</p><p><br></p><p>她们有的是本专业培养的优秀生留校任教,有的是市里重点中学外语学校的老师,她们勤奋好学边学边干既为学院培养人材又在高校历练增长了才干<b>。感谢在鸡西办学的那些艰苦年代她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是师生、是朋友、又是姐妹。</b></p><p><br></p><p>十年后再相聚,她们身上脱下了稚气增加了成熟和干练,真为她们感到由衷地欣喜。临别之际我们设宴答谢鸡西共事的新外语人,并请小孔夫妇作陪。</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2017与外语老师、小孔夫妇合影</span></p> <p>前排左起: 我、先生、小孔、巧云</p><p>后排左起: 于洋、徐颍、郭老师、高飞、赵妍</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成都春熙路</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鸡西市委招待所</span></p> <p><b>高飞</b></p><p>当年曾是我商务英语班学生,聪明好学一举攻下本科学历顺利通过国家英语 统考 四六级,毕业后留校为大专班任课深受学生喜爱好评。<b>无论我在哪里,每年的感恩节总会受到她的一份爱心礼物:或者是一盒精致的蛋糕、一大捧鲜花挂着写满㊗️福的明信片、去年竟然在成都收到她从东北寄过来的一大纸箱真空包装的朝鲜冷面和辣菜,给我一份惊喜更是感动。</b>那年她来成都看我,我俩一起逛春熙路留下珍贵合影;这次回鸡西她赶到宾馆来看我,兴奋无比。我看到了她的成熟与自信,更感受到那份浓浓的师生之情。</p> <p>这次回来时间安排很紧,高飞坚持要请我吃海鲜大餐,我却想吃鸡西的朝鲜冷面。她特地叫外卖送来我一直怀念的冷面和辣菜,又滑溜又爽口略带酸甜味的正式朝鲜冷面,让我找到了舌尖上的美味与乡愁。</p> <p><b>郭老师</b></p><p>为人朴实善良,高调做事低调为人,在我们回鸡西的短暂的日子里相伴左右寸步不离。她教学严谨一丝不苟,一手漂亮的板书引人瞩目,非常受学生欢迎。为英语班代课后即被市一中重点中学聘任。郭老师还教子有方,儿子赵萌聪明好学非常优秀,在我英语小班学习时就鹤立鸡群,现在是上海交大博士后,真为她骄傲自豪。</p> <p><b>赵妍</b></p><p>商务英语专业留校生,先后从事教学与成教院教务工作,现在市二中任教。每次在微信上都看到她的留言:“老师 想念您!”</p><p><br></p><p>此次见面也是热泪盈盈,逛街景那天没在一起后得知陪家人去了医院,可临别会餐那天却偷偷地把一大包精心挑选的鸡西特产木耳和榛蘑放在了我们的招待所里。谢谢你对老师的一片深情,照顾好家人和自己,咱们后会有期。</p> <p>在鸡西还见到了曾为我英语班代课的徐颍,市育才中学英语老师皆班主任,教学认真踏实谦虚上进。2016年她来哈尔滨在哈师大参加英语师资培训,执意在万达广场请我吃饭。我俩谈到在鸡西共同生活工作的经历总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情。</p> <p><br></p><p>找于洋费了老大劲,多年失联很是想念。当初找她给高职学生上课,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尽心尽力,是我要感谢的人之一-。我动员一切力量找到了。接通电话时她惊喜万分。见面时发现那张娃娃脸没变,共事时还是姑娘相见时已是10岁孩子的母亲。记得一次在她家楼下餐馆请我们吃饭,老板盛菜用盆不用盘,端出来吓我们一跳。东北人就是这么实惠,实诚,太感动人。</p><p><br></p><p><b>呵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那嘎都是东北人,俺们东北人啊,就这么热情!</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岂能忘记旧日朋友,心中能不怀想?</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旧日朋友岂能相忘,友谊地久天长。</b></p><p><br></p><p>十年的别离梦系魂牵,故乡的变化令人惊叹 ,城市森林公园环境优美空气新鲜,这里有江南水乡的风光,廊桥小溪流水潺潺,松树高大挺拔,老朋友心心相映日夜相伴……</p> <p>乘上西去的列车告别我的东北朋友与第二故乡,坐在靠窗的列车上,窗外是故乡湛蓝的天空,深沉而宽广;窗外是故乡的田野,稻谷金黄飘香;列车在摆晃,我的思绪又回到了老朋友的身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故乡的朋友啊</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如美酒浓烈芬芳</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故乡朋友的友谊</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永远地久天长</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唯愿时光不老</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老朋友永不散场</b></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