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钢铁的身体;科学的脑筋;优良的学术;丰富的常识;胆大心细;冒险犯难;热心负责;高尚人格;努力有恒;爱国热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是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品德高尚,吃苦耐劳的精锐部队。直插敌军之“咽喉”;扰乱敌军之阵脚;抱着必死之决心是他们的使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空降伞兵部队——代号鸿翔部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晏欢先生从美国国家档案馆复制回来的照片及背面说明:[1945年6月9日,中国昆明;为纪念中国第一支伞兵部队曾经完成了在中国土地上第一跳的创举而进行的演习场面。中美两国官员高调赞扬这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支空降兵突击队严格训练,在美国战略情报局O·S·S·专门负责培训突击队项目计划的教官指导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摄影师:路易士·瑞克佐科斯基Louis Raczkowski技术军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45年6月9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C 24613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世界上最年轻的空降兵是16岁的二等兵潘诚德(音Pan Chen-te),隶属于中国第一空降兵旅伞兵突击队。在中国昆明,潘诚德生平第一跳成功后,开心地笑开了。中国第一支伞兵部队是由美国战略情报局(U.S.O.S.S.)负责派出的教官训练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CT-45-34882 摄影师:瑞克佐科斯基(Raczkowski)技术军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美军通信兵(U.S.Army SignalCorps)拍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华盛顿国防部公共关系局准予公开</span></p> <p class="ql-block">在衡阳县洪市镇一个偏远的山村,竖立着一块刻有“中国伞兵及美军顾问之墓”的墓碑,从字里行间简单地介绍墓冢主人的身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是谁?姓名?籍贯?部队番号?参加了什么战斗?怎么牺牲?皆全然不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4年,山水道王辉听当地老人陈玉龙回忆:他亲眼目睹了四位牺牲的将士被降落伞伞布包裹,用两个简易的棺材合葬在这里。五十年代,当地村民生活疾苦,都以为墓冢内有值钱的物品,曾被盗墓两次,挖出了带有花纹和白色、红色的降落伞和军靴,后又把遗骨倒入葬坑,草草掩埋。由于墓冢表层的陪土没有夯实,长年被雨水冲刷后,遗骨暴露在外,经常引来家狗叼走遗骨。经过王辉把这条重要信息发到网络上,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关注这段历史的爱心人士、志愿者纷纷前来墓地凭吊先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次年年初,由王辉个人出资,联合研究衡阳抗战史学专家萧培老师、民革衡阳市委秘书长范林为抗战英烈立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7年底,我和志愿者林子姐前来明翰村祭扫先烈。从一条狭小的肩路进去,挨着民房后院上两阶楼梯,只见一块冰冷墓碑立在小山坡上,显得格外“无助和孤独”。我们注视了四周环境,墓地周边已经被民房团团围住,墓后面临近一座村民的墓冢。伞兵墓地的占地面积非常狭小,不到1米处紧挨着一间厕所和猪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到此情此景我顿时心情凝重百感交集,发愿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这些卫国英烈做点事。</p> <p>2015年1月18日,陈玉龙(右一)、范林秘书长(右二)、王辉(右三)、萧培老师(右四)及当地村民,立碑后合影。</p> <p class="ql-block">第一阶段,收殓遗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8年大年初三,我实在是安耐不住自己内心的情绪,也没顾及孙春龙(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创始人)正在和亲人团圆,享受着新年的假期,立即拨通了孙老师的电话。通过微信把我所了解的墓地情况用文字和图片阐述了一遍。很快得到了孙老师的支持。</p> <p>同年5月,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联合衡阳市星光爱心会对墓冢内的遗骸进行收殓,同时邀请了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陈靓教授做现场指导。</p> <p>编号001腿骨。</p> <p>编号004下颚骨。</p> <p>出土的降落伞伞布。</p> <p>通过上海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学鉴定,证实四位英烈(只采集到3个样本)均为亚洲人,排除美军顾问的事实。</p> <p>第二阶段,挖掘鸿翔部队历史。</p><p><br></p><p>通过全国各地志愿者团队的通力协助,很快掌握了已知鸿翔部队老兵口述资料,并且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复印了一整套关于伞兵的历史档案,作为考究。</p><p><br></p><p>1945年7月间,鸿翔部队共执行了3次对日作战:广东开平;广西丹竹;湖南衡阳。</p> <p class="ql-block">不久后,我掌握了一条重要信息(是谁提供给我的信息,真的想不起了,在此表示感谢!),台湾目前还健在一位参加衡阳作战的老兵李云棠老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时,沈阳志愿者双姐提供了衡阳作战老兵刘勋(已亡故)的口述资料,非常详尽记载了台源寺突袭战作战经过和战友周剑敌的基本信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由李云棠老兵提供。</p> <p class="ql-block">通过台湾黄埔军校56期、空降师退役军官罗吉伦先生亲自登门拜访李云棠老兵,所掌握的资料和沈阳刘勋老兵的口述,确定伞兵墓地的英烈是:周剑敌,四川成都人,黄埔十六期;章锋,梅县人,留洋华侨;孙根长,浙江人;还有一位不记得名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一块无名墓碑,我们知晓了他们的名字、籍贯,他们不再“无名”。</p> <p>罗吉伦先生(左)手里提着一件当年一位本地姑凉用伞布为李云棠缝制的衣服和战友周剑敌唯一的遗像,李云棠老兵一直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第三阶段,为英烈寻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年3月,通过孙春龙老师的介绍,在新京报推送了一系列为伞兵英烈寻亲的信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后全国各大主流媒体、湖南都市频道、湖南经视频道、衡阳都市频道等电视台铺天盖地的面向全社会发布寻亲报道。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虽然没有找到一位烈士亲属,但寻亲之路我们会坚持到底。</p> <p>第四阶段,纪念碑建设。</p><p><br></p><p>纪念碑选址,前后记不清跑了多少趟,也没有心思去计算。一开始选的最理想位置在山水道农庄的后山上,视野开阔,还通公路,工程造价自然就低。由于牧云组的乡亲们执意要把纪念碑建在原址附近,前面的想法告终。又在牧云组的范围内看了好几处地方,最终敲定现在的位置。</p><p><br></p><p>2020年1月12日,赶在春节前纪念碑正式破土动工。关于搞工程建设我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门外汉,就连“砼浇筑”这个专用名词都是第一次听说,“砼”字还是查字典找到的。志愿者被0从事工程监理职业,项目施工是他的专长。这个项目委屈他了,纪念碑整体设计犹如他所说:“图纸靠手画,设计凭想象,从来没有做过这种项目”。辛苦了!</p> <p>由于疫情期间,项目建设无奈停工。直到4月18日,我们才开始对整个项目整体规划,开展测量工作。</p> <p>小明手绘的图纸。</p> <p>纪念碑基座砼浇筑。</p> <p>修建鱼塘旁边的护坡。</p> <p class="ql-block">鸿翔部队是一支特殊的兵种,服装和武器全部都是美式装备,战略都是受美军训练。部队有特制的伞徽和臂章标志。鉴于这个特性,“伞徽”更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p><p class="ql-block"><br></p> <p>纪念碑主碑由台湾国民党副主席陈镇湘先生题字。</p> <p>衡阳籍范祚胤将军书写“顶好”二字。</p> <p>有关纪念碑所有的文稿全部都是民革衡阳市委秘书长范林先生设计、编辑,衷心感谢!</p> <p>纪念碑第一块基石落地。</p><p>纪念碑碑高7.27米,寓意是1945年7月27日鸿翔部队第二队空降于衡阳县洪市镇(洪罗庙)的日子。8月5日举行揭幕典礼,寓意是1945年8月5日台源寺突袭战四烈士阵亡75周年。</p> <p>纪念碑主体吊装完成。</p> <p>纪念碑主体安装好了,轮到基础设施建设了,工人正在加紧对楼梯踏步进行加固,以免日后楼梯基础经过雨水冲刷而塌陷。</p> <p>测量停车场地面面积。</p> <p>烈日当空,工人们汗流浃背地在硬化广场地面。</p> <p>纪念碑初现雏形。</p> <p>8月2日,志愿者们顶着烈日打扫场地卫生,方玲(网名开心每一天)因劳动过度中暑,大家辛苦啦!</p> <p>以全新面貌迎接纪念碑揭幕典礼。</p> <p class="ql-block">继续到遗骸暂厝地搭阴蓬,便于遗骸入殓仪式顺利进行。</p> <p class="ql-block">第五阶段,纪念碑揭幕典礼暨英烈遗骸迁葬仪式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举办一次大型集体活动,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实施到位,谈何容易。策划者、组织者、执行者前期做的准备工作,身心疲惫,无法想象。所谓台下十年功,台上三分钟。大多数人只会关注台上那光鲜的“三分钟”,而不会联想到台下的“十年功”,也许只有办过大型活动的伙伴们才能体会得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这次活动,郭主委、范秘书长、谢处长、李书记、周主委、小明、楚风、四哥等众多民革党员和志愿者付出了巨大努力,给予了我最大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p> <p>8月3日下午,孙春龙老师带领龙越的直播团队到现场做调试。</p> <p>8月4日上午9时,在山水道农庄举行鸿翔部队台源寺突袭战四烈士遗骸入殓仪式。他们来自不同的省份,却牺牲在同一个战场。所以请浙江温州、四川成都、广东梅州的志愿者在当地取了一包土并用红布包裹,与烈士长眠地下,有家乡的泥土相伴,将永不孤独!</p> <p class="ql-block">兵分两路,一部分志愿者冒着酷暑为明天的活动布置会场。</p> <p class="ql-block">一部分志愿者赶到高铁站迎接鸿翔部队第二大队,同时参加收复广西丹竹机场的张展猷和谢慈友两位老兵,战友见面格外亲切。</p> <p>两位老兵和志愿者们共同举杯,共祝安康!</p> <p class="ql-block">2020年8月5日10时,鸿翔部队台源寺突袭战四烈士灵柩在志愿者们的护送下迁葬至鸿翔部队抗日烈士纪念碑。</p> <p>启程。</p> <p>护旗手面容严肃,紧握着旗杆带队向纪念碑方向走去。</p> <p class="ql-block">由于骨灰坛太重,一路上共分四个组护靈,志愿者们个个湿透衣襟,小心翼翼保护着灵柩平稳地交到下一个志愿者手里。</p> <p>护靈小组相互交接。</p> <p>为国家和民族付出生命的英烈本该享有这种礼遇。</p> <p>孙春龙老师现场直播活动盛况,全身已湿透。</p> <p>请老兵率先入场。</p> <p>由于天气炎热,考虑到老兵年岁已高,为了尽可能少消耗老兵的体力,志愿者们把两位老兵抬到纪念碑前。</p> <p>谢慈友老兵含泪向战友告别!</p> <p class="ql-block">湖南老兵之家执委佘总致开幕词。</p> <p class="ql-block">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民革省委原主委刘晓先生为纪念碑上香、奠酒、宣读祭文。</p> <p>老兵代表谢慈友先生致辞。</p> <p>谢慈友老兵为了今天的发言,昨天晚上写到凌晨一点钟,早上5点又起来继续修改。老爷子认真负责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p> <p>明翰村村委会代表致辞。</p> <p>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创始人孙春龙先生致辞。</p> <p>衡阳市政协副主席、民革衡阳市委主委谢肃先生致辞。</p> <p class="ql-block">活动现场,孙洪艳老师拍摄。</p> <p>纪念碑揭幕典礼所有议程结束,与会人员绕场一周,为32位牺牲的伞兵烈士敬献菊花。</p> <p class="ql-block">孙春龙老师再次向四烈士墓深深地鞠了一躬,依依惜别。</p> <p class="ql-block">抗战末期,鸿翔部队对日作战共牺牲32位将士,让我们铭记他们的名字,铭记鸿翔部队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鸿翔部队抗日烈士祭</p> <p class="ql-block">自2018年8月决定重建“鸿翔部队抗日烈士纪念碑”以来,得到了众多热心人士在史料考证、忠骸鉴定、资金筹集、陵园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谨此特别鸣谢:(排名不分先后)</p><p class="ql-block"> 鸣谢单位:</p><p class="ql-block">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民革衡阳市委会、中共衡阳县委县政府、中共洪市镇党委、明翰村村支两委、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重点实验室、湖南老兵之家、衡阳市星光爱心会、关爱抗战老兵公益梅州团队、广东群、温州团队、川军团、凯里团队、止戈传媒、新加坡万事通传媒、新加坡眼传媒</p><p class="ql-block">鸣谢个人:</p><p class="ql-block">张展猷、谢慈友、刘晓、萧培、范林、王延辉、陈镇湘、范祚胤、罗吉伦、孙春龙、陈靓、雷帅、余浩、林真如、张志、张群香、阳启宝、李太勇、刘小明、朱健忠、王丰、赖恩典、郑彩庆、晏欢、谭雄、王倩等。</p> <p>衡阳县县委书记和两位老兵合影。</p> <p>最后用赖兄拍摄的视频,台湾已故老兵翦凝宏老先生唱的一首《伞兵团歌》结束这段历程。</p> <p>题外话:2020年1月12日,纪念碑开工仪式上,一只雄鹰在上空盘旋,久久不愿离去。</p> <p>5月17日,纪念碑上空突现“日晕”奇观。</p> <p>6月29日,纪念碑主体吊装完成,突降瓢泼大雨。难道这是烈士们在哭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