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300个博物馆记忆之14——湖北襄阳博物馆

和光同尘

<p>时间:2020.8.4</p><p>地点:湖北省襄阳古城内昭明台</p><p>镇馆之宝:国内出土时代最早体量最大的青铜马</p><p>印象:襄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博物馆里陈列大量战国、三国时期的文物,大多精美绝伦,且体型很大,青铜器居多,体现了极高的青铜文明。</p><p>博物馆不大,展出的文物也不多。2021年年底新馆将建成并开放,届时我会再去襄阳访同学、品美食,逛古城,赏更多文物。</p> <p>襄阳博物馆位于古城昭明台内。</p><p>昭明台也称钟鼓楼,为襄阳标志性建筑。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根据历史记载:“楼在郡治中央,高三层,面南,翼以钟鼓,为方城胜迹。'”1993年在考证昭明台1000多年历史的基础上,重建昭明台。</p><p>“昭明台”三字由著名书法家、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书写。</p> <p>镇馆之宝:华夏第一铜马</p><p>高163,长163厘米,灰绿色。先分体铸造,后合范包铸而成。站立状,面频平,双耳直立如削竹,两目凸出,翘鼻,张口露齿,双耳间立一长条状戳,额部刻有阴线流苏,长颈丰腴,上部有直立鬃毛,作引颈嘶鸣状。两前肢微外张,后肢直立,马尾下垂,肌肉发达,躯体矫健。该马是目前国内出土的时代最早且体型最大的青铜马,堪称“华夏第一铜马”。</p> <h3>泰定铁钟</h3><h3>系元朝泰定年间用生铁铸造而成。原置于南漳宝露寺。明初被移至襄阳钟鼓楼,后因钟鼓楼坍塌,1984年被移至襄阳王府。后来再次移至襄阳博物馆。此钟口径1.45米,高2.1米,重2000公斤。</h3><p><br></p> <p>新时期时代屈腹红陶杯</p> <p>新石器时代各种石器</p> <p>陶盘</p> <p>陶鼎</p> <p>战国“大司马”铜鼎</p> <p>商晚期饕餮纹铜尊</p> <p>兽面纹铜鼎</p> <p>战国早期弦纹带流铜鼎</p> <p>战国晚期铜鼎,有点像今天的鸳鸯火锅</p> <p>春秋早期铜缶</p> <p>春秋中期铜舟</p> <p>铜鼎</p> <p>春秋晚期铜匜</p> <p>铜盘</p> <p>春秋晚期铜鉌</p> <p>战国铜壶,体量很大,气质非凡</p> <p>战国早期兽纽云纹铜壶</p> <p>战国铜匜,内饰精美</p> <p>印章</p> <p>战国晚期错金嵌玉鳖形铜带钩</p> <p>战国铜剑</p> <p>战国蟠龙纹铜镜</p> <p>战国透雕蟠螭纹铜方镜</p> <p>三国时期白玉握(死者握在手里的玉器)</p> <p>长宜子孙铜镜</p> <p>环首刀面刃铜刀</p> <p>金器</p> <p>“严氏作”铜锁(类似今天的连心锁)</p> <p>黄釉陶楼</p> <p>龙柄镂雕花纹铜熏炉</p> <p>东汉釉陶楼</p> <p>汉画石</p> <p>秦铜蒜头壶</p> <p>南北朝“千秋”画像砖</p> <p>南北朝“万岁”画像砖</p> <p>南北朝“郭巨埋儿”画像砖</p> <p>南北朝飞仙画像砖</p> <p>南北朝怪兽画像砖</p> <p>南北朝双狮画像砖</p> <p>唐三彩罐</p><p>唐三彩狮形烛台</p><p>这里也有唐三彩!</p> <p>薄如蝉翼的宋代瓷碗</p> <p>孟浩然先生小像,乾隆年间立。</p><p>孟浩然也是襄阳的一张名片,晚年隐居襄阳鹿门山</p> <p>明真武像</p> <p>明鎏金铜钟</p> <p>英华日新</p><p>单懋谦题。单懋谦是同治年间文渊阁大学士。仕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丁忧期间,回襄阳鹿门书院讲课,擢拔英才。光绪五年卒,赠太子太保,谥文恪。</p> <p>昭明台俯瞰</p> <p>襄阳名人(或过境襄阳)墙</p><p>据史载,从史前至民国初,襄樊的历史名人达130余人。他们中有2人当皇帝,14人当宰相。如:</p><p>谷城人伍子胥,春秋时为吴国相国;</p><p>枣阳人刘玄、刘秀,东汉时做了皇帝;</p><p>襄阳人张悌,三国吴国的丞相、军师;</p><p>南朝宋、齐大臣柳世隆,一门五宰相;</p><p>襄阳人张柬之,唐武则天时官拜凤阁鸾台平章事(丞相);</p><p>老河口人张士逊,宋仁宗赵祯时官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p><p>襄阳人范宗尹,宋高宗时拜为参政知事、中书门下平章事,年仅三十;</p><p>谷城人王之望,明孝宗时官拜资政殿大学士;</p><p>谷城人方岳贡,明崇宗时官至户部兼兵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p><p>襄阳人单懋谦,清同治时官拜文渊阁大学士等。</p><p>宜城人宋玉,是屈原的大弟子、著名的辞赋家。</p><p>东汉时枣阳学者刘珍著有《东观汉记》,长达140多卷。</p><p>宜城人、文学家王逸《楚辞章句》,开注释楚辞之先河。</p><p>三国时期,以“襄阳才子”庞德公为首的王粲、司马徽、诸葛亮等或切磋诗文,或议论时事。</p><p>王粲的《登楼赋》、诸葛亮的《隆中对》即诞生于此。</p><p>东晋史学家习凿齿,著有《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p><p>五言律诗的开拓者杜审言和他的孙子有“诗圣”之称的杜甫;</p><p>诗人孟浩然、张继、皮日休</p><p>在襄樊出生的北宋书画家米芾</p><p>刘表、司马徽、羊祜、刘弘、山简、牛序、释道安、释慧远、萧统、欧 阳修、岳飞、李自成等一大批过境襄阳的历史杰出人物,都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p> <p>襄阳,改年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