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一):基于“核心经验”的幼儿数学认知活动研讨与展示

品一湖山色

冲着“核心经验”及《指南》背景下,我和同伴都很期待本次学习活动。 6月24日上午半天活动包括了三个数学活动和一个专家点评。 中班数学活动《积木变变变》 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感知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 2.大胆尝试,在操作中进行自我检验和相互检验,体验数学操作的乐趣。 该活动充分体现了游戏化的设计思路,用每人八块积木,从开始玩到了结束,从提问“一共有多少块积木”到看图式,去图式,凭回忆,操作“积木”的移动,层层深入,推进。核心经验是“空间方位知觉”的感知和体验。 不过,围绕核心要素或经验,幼儿学习状态或教师提升核心是什么?在整个游戏操作及活动行进中,“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空间”的表述始终处在“忽远忽近,若即若离”的折磨感中,不够充分和突显,这恰恰是《指南》指引下,我们更应解读和体现的。 专家建议:应突显和围绕“怎么移”这个关键问题,引导幼儿用方位词表述自己是怎么移动的。应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如把课件制作成动态的,直观呈现“怎么移”,在操作基础上,进行表述,那么,核心经验的链接和达成就能更好。 大班数学活动《避开猫的方法》 目标: 1.幼儿能在故事情境中发现并尝试运用不同的记录方法进行统计。 2.愿意尝试合理想象,帮助老鼠找到避开猫的方法。 工作室的陈群峰学姐执教。详尽的教案设计,着实让人感动其认真和敬业😭。执行过程,让故事情境和问题情境始终贯穿。整个课堂语言的驾驭能力,情境的层层推进,让人👍👍👍,真可谓是一位资深的园长,一位有自己课堂魅力的领路人🌹🌹🌹 穿梭在绘本情境和教学经验之间,让数学活动有了巧妙情境的贯穿和融合,多了“味”。无疑,该活动的核心要素是“统计与记录”。 专家建议:在最后,用各种符号统计和表征时,如,送的情境,可以一定逻辑关系来加以设计,核心经验提升可再凸现。数学活动,始终是思维的体操,逻辑关系的清晰,无疑是我们每次数学活动都要重点关注的。 大班数学活动《一米有多长》 目标: 1.米是常用单位,在不断的探索中感知1米的长度。 2.用估计的方法来目测物体的长度和数量,使用不同的材料拼出1米的长度。 3.在活动中尝试、估计、验证带来的成功感。 该活动体现在生活情境中学习的理念。其梳理的核心经验是“测量”。设计层层推进,围绕目标。专家建议,数学活动要强调精准,简洁,精炼的表达,比如,让幼儿去尝试测量,应明确一端的对齐,准确表达从“哪儿到哪儿”的方法。又如,在幼儿估算过程中,如果有记录表,就可以相对科学记录孩子的估算情况。 省特级教师姚向凡老师是该活动半天的点评专家。她首先向我们阐述了关于数学在幼儿园的意义和价值。姚老师提出,幼儿园数学活应该是有用,有趣的,如《指南》中“用于生活,来源于生活,感受生活的有用……”所说。幼儿园数学活动肯定是逻辑和理性思维。幼儿园的数学的有用,表示幼儿园数学活动的价值,有趣表示方法的好玩多样。所以,在幼儿园,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热爱数学活动,对数学有足够的信心”。 姚老师对每个活动进行了点评,从目标定位、环节设计、活动执行等方面提出了操作性强的建议。姚老师认为三个活动选材和设计分别处在“游戏、故事和生活”三个情境中。 姚老师对幼儿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怎样把生活中存在的情境和活动的问题情境巧妙地用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再次强调:“数学是为思维而教,为生活而学”。 基于核心经验,让孩子喜欢数学,幼儿园任重而道远。✌✌✌

数学

活动

情境

幼儿园

核心

幼儿

经验

积木

尝试

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