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画画,简单地说,是记住物象。记住物象,是认识的物象。认识的物象,反映着情感、观念和学识。因此,认识的物象也是有情感、有观念的物象,有学识的物象。认识物象,依靠心理感受,古人称“澄怀味象”。象不只是形,是物生动的象,象反映着由外而内的状态及本质。状态及本质体现为一定的意思,称意象。所以中国画又称写意,写出有意思的象。用笔墨造象、造迹,也即是用笔墨写意。</p> <p>这段话摘录于刘牧先生的《放心斋说画》一书,说的是传统意义上的画,对画画的诠释是较为准确生动的。对于传统我们首先要继承,继承的好了自然就是创新,因为时代和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历代大家已经把书画玩的淋漓尽致了,也只有深入传统,才可能创出真正的新,否则多是井底之蛙。</p> <p>对于传统,麻正是有着自己独到的认知和见解的,这在他的画作中可见一斑。无论是山水、花鸟乃至人物尤其是戏曲人物,其画构图奇险、用墨丰富、色调明快大胆,总能给人以清新之感。这源于他对传统日久的浸淫。古今佳作朝夕观览,善于发现、善于提炼,每有感悟无论深浅,以微言记之,附于实践为我所法而不泥。加之,由于工作性质的便利,长期置身于秦岭之中,终南山得天独厚的条件,滋养着麻正的身心,使其对这一山一水、一石一木、一花一草、一人一物都有了异于常人的理解和感悟。自然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自然水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他把这些眼中之象化为心中之象,跃然纸上,这不正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对生活最美的表现么?</p> <p>对于传统,麻正是有着自己独到的认知和见解的,这在他的画作中可见一斑。无论是山水、花鸟乃至人物尤其是戏曲人物,其画构图奇险、用墨丰富、色调明快大胆,总能给人以清新之感。这源于他对传统日久的浸淫。古今佳作朝夕观览,善于发现、善于提炼,每有感悟无论深浅,以微言记之,附于实践为我所法而不泥。加之,由于工作性质的便利,长期置身于秦岭之中,终南山得天独厚的条件,滋养着麻正的身心,使其对这一山一水、一石一木、一花一草、一人一物都有了异于常人的理解和感悟。自然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自然水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他把这些眼中之象化为心中之象,跃然纸上,这不正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对生活最美的表现么?</p> <p>麻正其人勤奋、聪慧善学、敢于借鉴。一个人但凡能在所在的领域有所建树,除天赋之外,这几点恐怕缺一不可。眉伯张载联句: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便是对勤奋最好的注脚。《礼记·学记》中: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对善学作了明述。一个画家,学习别人的方法、学习别的画种的画法、学习别的艺术的表现手法,都是借鉴。借鉴是一种学习方式。这些麻正都是具备的。基于此,他创作的生命力是旺盛的</p> <p>刘熙载在《艺概》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我想画亦然。世有善文而不能善书,善书而不能善文者,而画家必兼二家之法而后可。总之,画者文之极也!望麻正能在风华正茂之际,以文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多读书以养文气;深究传统以察补己缺;功书法以锤线质;勤思考以升境格。打破固有,消除俗虑,拂却尘滓,在这个嘈杂浮躁的环境中,静下心来,创作出更加既有笔墨意境又能反映时代与个性的、更多的优秀作品。</p><p>他用绘画艺术诠释了自己的人生价值!</p><p><br></p> <p>看好麻正,拭目以待。(薛新尚 本组作品均为麻正作品)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