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后部分党员参观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11所

汇声

2020年8月7日,上海红军后代联谊会部分党员在夏勇的带领下,参观了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11所。看上去虽然门面不大,挂的牌子也不显赫,可是你想象不到,这里面却是“别有洞天”啊! 进入大门,就看到这座20多层高的主楼,楼顶上挂着“空间电源”几个字的广告牌,其实这里远不止生产空间电源呢。 航天精神成为厚重的企业文化,在园区内到处都能看到激励人心的标语。“以国为重”彰显着航天人的家国情怀。 国之重器,护我神州,大家在“铸剑石”前留念。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承担着运载火箭、载人飞船、战略导弹等国家重点任务,是航天科技的国家队、主力军。能来这里参观,我们非常荣幸。但这里是保密单位,未经允许不准随意拍照,只让我们在主楼大厅里合影留念。 穿着统一迷彩T恤的队员们向航天科技工作者致敬 航天八院有着六十年的光荣历史。1960年,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T—7M在上海南汇老港发射升空,毛泽东主席得知上海研制的探空火箭发射成功的消息,十分高兴地说:“8公里,那也了不起!应该8公里、20公里、200公里地搞上去。”1960年5月毛主席到上海后亲自视察了这枚火箭,这是毛主席第一张、也是唯一的一张与航天事业有关的照片,距今整整60年了。 航天八院811所承担我国宇航产品电子电源产品的研制和测试工作,是整个航天器研制流程的最后一道门槛。在陈列室里,各类军用民用电源产品琳琅满目,让我们大开眼界。飞船上的太阳能翻板、月球车上的蓄电池都是他们研制的。 149厂的贾总是老车间主任(左边站立者),在火箭组装车间一干就是20多年,经历过好几代火箭产品的组装,并亲自押运到火箭发射基地。他现在退下来了,专门作义务讲解员,说起各个型号的火箭,贾总如数家珍。 而最让我们向往的是亲眼看一看火箭的组装,这次可大饱眼福了!我们亲眼看到了长征四号、五号火箭的模型和长征六号火箭的组装过程。(现场不能拍照,这是从航天科技网上下载的、公开发表的照片) 高大的厂房,我们不能进入车间内,只在楼上隔着玻璃窗参观(网上的照片)。火箭出厂,直接由轨道送上火车,由武警战士押运到火箭发射基地。运送到太原发射基地需要六天六夜的时间,沿路都是三步一哨、五步一岗地戒严,不能出一点纰漏。 我们看到工人们爬到火箭外壳上,一丝不苟地工作,“求严、求细、求实”的工作态度,令人赞叹不已。 引人注目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爱称“胖五”,芯级直径达5米,捆绑了4个3.35米的助推器,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如此大的推力可以把30颗卫星同时送上天。胖五的4个推进器就是我们上海八院研制的,真是了不起!<br><br> 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征六号火箭,体型比“胖五”要修长、灵活。重要的是它不需要垂直发射塔,可以搭载在运输车上,在运动中斜角发射,更适合于实战需要。 在去年国庆大阅兵中亮相的火箭军部队,先进的武器装备让国人为之一振,其中包含着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巨大贡献。作为中国人,作为一名老兵,感到无比自豪,“厉害了,我的国!” 参观结束后,我们在会议室集中,航天集团八院科技委陈书记(右)亲自向大家介绍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和上海航天人的奋斗史。 陈书记总结了航天人的“24字”工作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国家领导人表扬他们的四个特别:”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参观时看到八院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又一批新鲜血液注入航天科技队伍,显示出航天事业的勃勃生机。据说研发人员的平均年龄只有35岁,真是后继有人啊!(照片是网上下载的) 中午,811所领导请我们吃了一顿“航天客饭”,荤素搭配,美味可口,大家吃得很开心。 我们朗诵群和网络合唱团的几位群友参加了这次活动。左起:宁宁、西西、李莲海、汇声。 这次的红后联谊会党员参观活动,给我们又上了一堂生动现实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摄影:肖平分、陈宁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