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过年</p><p> 说起过年,还是那童年时代有趣。大年三十晚上提着纸糊灯笼,挨家挨户送恭喜的情景就令人回味无穷。放了寒假,我们就掰着手指头计算着过大年的曰子。到了腊月二十七八,见到街上有纸糊的灯笼,心突突地跳个不停,然后车转身气喘嘘嘘往家跑,缠着母亲要买灯笼。碰到母亲心情好或手头稍宽裕,就会给你三五毛钱,喜孜孜提一个花花绿绿的灯笼回家。</p> <p>大年三十吃团圆饭,眼瞅着灯笼只盼着快些天黑,约好的小伙伴早就等在外面了。当我们点燃灯笼里的红蜡烛兴奋地提着灯笼走进墨一样的夜色,身外一切都不见,只剩我们得意的心情和快乐的叽喳声,小伙伴们商量着先去谁家。给李爷爷、张奶奶、菊婶、周姨一路恭喜过去,我们的小口袋就满了,心也充溢了,口袋里装满了糖果、饼干,心里充满了愉悦和满足。 </p> <p> 成年后,正逢盛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有老人相伴的春节又别有一番滋味。快过年了,我们象蚂蚁搬食样地把过年物资大包小袋往家里运。单位分的,店里买的,朋友送的,一古脑儿拿回家,往客厅里、厨房里一放,告之父母一声,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只希望老人不感到少了些什么,让老人过一个愉快丰盛的春节。现在想来,这样做倒是累了他们,每年春节过后,还剩下许多吃不完的东西,浪费不少。使老人们无端生出许多惋惜。</p> <p> 现在的过年是一年比一年简单。由于饮食上的变化,平常的日子也是有鱼有肉,每天荤素搭配,因此,犯不着到过年才大鱼大肉的海吃,人们也就把过年看淡了,有时只腌上十斤尝尝腊味。招待客人的糖果糕点也是一斤、二斤地买点回家,吃完了然后再买。现在的儿童,特别是城里的孩子不懂送恭喜是怎么回事了,只是要些钱到街上搬些花炮回来玩玩。大年三十晚上一到,大人、孩子早稳稳地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人们都说,现在过年少了过年的气氛。但气氛是人造成的,我们怎样使过年既跳出老框框,又具有新的内涵,使传统的春节如陈年老酒,永具魅力?这事只好有待民俗学家去研究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