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匠韵,锦扇风华

雅君

<p>大匠师韵,锦扇风华第二届惠风扇子展已经开展几天了。朋友李醒是河北省书画协会一级画师,荣宝斋指定画师,我应她之邀前往参观锦扇展览。</p> <p>扇子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中国的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汉民族文化的一个级成部分,它与竹文化、佛教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中国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晶炎炎夏季,随手猎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以障日引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这便是扇子的初源。相传舜为广开视听求贤自辅,曾制作“五明扇”。所以,扇子最初叫“五明扇”。</p> <p>殷周时期已出现了一种“翟扇”,那是用五光十色的野鸡尾羽做成的,故“扇”字里有个“羽”字,有“障扇”、“羽扇”之说。《尔雅》中道:“以木曰扉,以苇曰扇。”从这可推测,早期的扇子可能是长方形的苇编物。早期的扇子并非用来纳凉,而是用作统治者礼仪之具,所以又叫“仪仗扇”。</p> <p>中国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纸、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等,柄多用湘妃竹、棕竹、梅烙制成。造型优美,构造精制,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扇子艺术身价百倍。</p> <p>中国历来被誉为制扇王国。经数千年沿革演变完善改进,中国扇子已发展成为几百种的扇子家族,但总的归纳为二大类;一是平扇(即是团扇、葵扇、麦草扇、玉版扇等),不能折叠;二是折扇,可自如敞开收叠。</p> <p>平扇来源于“障扇”(掌扇)、“竹+捷(字形)”(古代用竹片编制成的扇子称“竹+捷”)。战国秦汉时期,有一种半规形“便面”,其形似单扇门,故又称“户扇”,可用于遮面窥视,故“户扇”成为当时扇子的主流。“便面”一律用细竹篾编形制成,上至帝王,下至平民都使用它。</p> <p>秦汉时,扇子开始用来取凉。扇子的面料多采用丝织品的绢、素、纱、罗,点缀绣画。由于宫中用得多,故又称“宫扇”。东汉时,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叫“合欢扇”。</p> <p>当时的扇子有明月方形、圆形、长圆形、八葵花瓣、梅花、六角、瓜楞形、蕉叶形、梧桐叶形、海棠形、马蹄形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扇面上常绣以山水花卉,款式争奇斗艳,闺阁仕女手摇团扇,清风徐来,不但可以平添主人娴雅文静的仪态,又能体现女性天真活泼的个性。</p> <p>隋唐两代,盛行于世的主要是纨扇和羽扇,以及少量的纸扇。</p><p><br></p><p>北宋时,折扇流行。折扇,亦叫“聚头扇”、“撒扇”或称“聚骨扇”。其扇骨有用牛角、玳瑁、象牙、翡翠、湘妃竹、檀香木等珍贵材料制成;形式有琴式、如意头、竹节式、蚱蜢眼等;扇骨分七、九、十二、十四、十六、十八股之多。</p> <p>到了南宋,画扇、卖扇、藏扇之风盛行,并出现了扇铺和画商。这一精湛的技艺从明代开始传入欧洲,然后风行世界。</p> <p>明清时,文人墨客题扇画扇成为一种时尚。近现代的恽寿平、郑板桥、金农、石涛、任伯年以及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等都是题扇画扇的艺术大师。浙江、苏州、四川等地盛产折扇,题字作画亦兴于此。</p> <p>扇面入字入画,使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欣赏扇面书画务须细细品味,慢慢咀嚼其中的艺术意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