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艺术三年展”后记

芥山

<p>《佛山艺术三年作品集》</p> <p>作者:汤集祥</p> <p>作者:蓝之锋</p><p><br></p><p>  “佛山艺术三年展”经历了“西画方向”、“书法国画方向”,到完成了“雕塑方向”的展出后,一棵小树,终于长成了它第一个年轮。无疑,这是令人振奋的。展览策划人,也许可以放松一下,舒上一口长气,再去慢慢地去重温和品味展览带来的每一个惹人兴奋和惹人思考、惹人回味的每一个细节。</p> <p>作者:林永康</p> <p>作者:庞大森</p> <p>  从精神上讲,这三年事实上一直都在紧张中度过,由于在策划这类型展览上的经验明显不足,为展览所构想的程式是否同时能照顾到场馆的特点与地方艺术事业发展的实际状况,还有就是本身的策展能力等等,每一项都成为了我们这三年中思考得最多的问题。而当中最重要的是,这三年为展览所付出的所有工作,是否达到和坚持了当初展览策划思想提出时的那个初心和要旨? </p> <p>  艺术馆的年度展览,已逐渐成为了当下美术馆作代表自身艺术高度的重要形式,甚至已经是国际美术馆行业的通例。“佛山艺术三年展”是由我馆自主策划的具有探索意义的艺术展览。最早的缘起是希望通过展览,推动艺术馆在工作理念上,尽量走上与当代美术馆相接轨道路的同时,为地方艺术事业的发展树立更具正面意义的工作平台;也为这个经济上已经相当发达,但在文化艺术上仍然传统意味十足的地方,提供一种更新颖和卓越的艺术服务理念。以及通过这种相对更现代化的服务形式,为地方艺术界带来一个形式上更富新鲜感、更能记录出当下艺术事业生存状况的活动选项。为了达成上述这些目标,在展览的运作模式上,我们采用了由我馆艺术委员会确定展览方向,并推荐不同方向的专业艺术家作为展览提名人组成提名委员会,提名展览参展作者的做法。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艺术馆把策展权向社会开放的一次工作尝试!</p> <p>作者:陆驰</p> <p>作者:黄茂强</p><p><br></p><p>事实上证明,这个做法一方面能够保证展览策划的本身具有更高的视野,使展览展出的作品在具有代表性艺术高度的同时,也体现出当下艺术生态上的诸多特点。比如,在确定佛山雕塑用什么样的概念进入展览的时候,艺术委员会就如何定位佛山陶艺与雕塑的关系时,就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最后达成了三年展采用“以雕塑的眼光看陶艺”共识。同时在三年中,每个不同的展出方向,也由于各自实际情况的不同,展出的取向事实上也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微调。如西画方向的作品比较好地反映了当下佛山籍画家在创作上的整体状况;书法方向主要表现出对具有艺术影响力较大的作者进行展示的组展取向;国画方向即是更重视当下本体画种创作的正面表达;雕塑方向即是对当代艺术探索过程中新观念、新形式的重视。但不管作出如何调整,都从未离开三年展本身最核心关注,那就是展览的“当代性、艺术性、学术性、专题性”这几个策展初衷。这一点,我们从展出作品的选定到最后展出的效果,以及作品所体现的创作风格、具体创作时段的要求等等诸多因素应该都得到正面的表现。同时,只要你细心审视三年展的作品图录也能感受得到。</p> <p>作者:罗燮文</p> <p>作者:吴信坤</p><p><br></p><p>  著名雕塑家吴信坤这样说:“每一件好的作品都是艺术家艰辛劳动的结晶,他们日以继夜劳作,不惜挥洒脑汁汗水。创作者把自己的艺术理念、生活经历、情感和梦想都凝聚于作品中,塑造和激活了作品的血脉与生命,产生感人的魅力。”是的,展览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作者艺术生命的结晶体物,不管他用油画、书法、国画、雕塑等诸多的艺术形式或艺术语言进行表达,作为人类情感交流的特殊媒介,从精神的层面,拉近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让人感受到世界的变幻与空灵!更能让你从众生的烦嚣中,感受到宇宙的宁静与自我的真实存在!自然,更好地让佛山的艺术爱好者、观众充分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了解佛山艺术创作的主体流向,从更深的层面,了解这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这个三年展的策展重要初衷之一!</p> <p>作者:卢卫</p> <p>作者:简锡昭</p><p><br></p><p>  本来应该三年一大展的活动项目,被我们设计成三年一轮展的模式,使展览应有的效应受到了削弱,是由于工作条件的限制所作出的无奈决定。但这个模式,却使三年展本身在“当代性、艺术性、学术性、专题性”的一系列的要点上得到了更深刻的强化,获得了更纯粹和专业的展出氛围,无疑,这又是不幸中的万幸!由于这种纯粹与专业,三年的三个专业色彩更浓的展览在运作过程中,也展现出了它们各自类别在佛山这片土地上不同的专业生存状态与创作特色。</p> <p>作者:叶其青</p> <p>作者:王永才</p> <p>作者:封伟民</p><p><br></p><p>  参天大树,一定是枝叶婆娑年轮丰满。当其幼小之时,只能是棵嫩芽抽发,看上去,甚至还显得纤弱的小树。小树虽然弱小,但一定会拥有无比强劲的生命力,只要人们给与它足够的生存土壤和阳光雨露,用无私去浇灌,以爱心去加持,它就一定能够茁壮成长,当它躯干里的年轮就会不断地增加,到时候,一颗高大参天、树冠婆娑的大树,自然就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成为我们消暑乘凉、获得庇荫的好去处,甚至集体记忆!我们衷心期待着那天能早点到来,但的确还需要时间和努力,还要坚持!</p><p> 衷心的感谢在过去的三年里,为这届“佛山艺术三年展”的成功举办付出过辛劳的人们! </p><p> 王志敏于介庐西窗下</p><p> 2020年7月28日</p> <p>作者:王志敏</p> <p>  作者:冼有成</p> <p>作者:张微微</p> <p>作者:蚁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