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堂先生

魏万春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彝堂先生</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作者 星空</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一、名字考证</b></p><p><br></p><p> 在旧时,一般男士尤其些有名望的人士,有名、有字、有号,在称呼上只称呼其的字或号,不去叫人家的名,这是表示对人家的尊重。而成家后的女士,在称呼上只有一个姓氏,武安历史名商尹懿德先生,他的祖籍地为河北武安大洺远村,他的名、字、号,在后人们写他的文章中,弄不清他的名字,出现了很多的别字。在最近发现的这个百年女校之碑文,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上面明确记载着他的名、字、号,他的名叫尹懿德、字彝堂、号涵初,百年女校之碑刻是最为准确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女校碑认读部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二、当家难当</b></p><p><br></p><p> 近期访谈了我村的尹昭仁老先生,今年86岁(1935年7月出生),尹老先生耳不聋、眼不花、口齿利、精神饱满、记忆力超强,尹老先生给我讲了很多彝堂先生的故事。</p><p> 在过去,随着时间的推移,五福堂五大家族的长辈“之”字辈逐渐退出历史舞,把整个家业的掌管权,移交给下辈的“德”字辈掌管,因为是一个大家族,无论是崇盛号、积盛号生意,都需要统管起来,因为大家族有大的投资项目,如建房等。五福堂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东北各大药行的生意。</p><p> 在五福堂五大家族的“德”字辈,共有兄弟八人,彝堂先生为老大,是五福堂这个大家族的掌门人,当家人,老二尹新德、老三尹盛德、老四尹辅德、老五尹一德、老六尹存德、老七尹天德、老八尹经德,彝堂先生每作出一项决定,都要与这八大家子,事先商议,征得同意后才能行事。所以说这个当家人也是不好当着哩!这八大家子加上他们的女主人们,人就更多了,意见也就多了,有的女主人,娘家的势力也十分强盛,在一些事情方面,她们敢当面直言提出反对意见!所以说这个当家人有他的苦衷。如:当彝堂先生完工了五福堂建筑群之后,这本来是个高兴事,全家坐下来开会时,彝堂先生说房子都盖好了,大家伙看怎样分房?彝堂先生想得到大家伙给出如下的回答:反正都是从你手里花出去的线,都是你操心的功劳,你看着分吧!分给我们哪都没意见!结果,事与愿违,有位女主人说:分房,要抓揪。第二天,彝堂先生坐上车往北京走了,临走时说,你们看着分吧。走后没几天,各地上门来讨要工钱料钱的人,是络绎不绝,家里人又没辙了,还得将彝堂先生请回来还债。甚至有的女主人敢提出为什么只分房子地,不分生意?所以说这个当家人,难当。彝堂先生由于他的思想进步,后来为民众做了不少公益事业,每做一件公益事业,可想而知,都是顶着压力完成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福堂大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三、思想进步</b></p><p><br></p><p> 彝堂先生在当时的思想是很进步的,他结识了抗日爱国名将高桂滋将军,一些历史资料显示,1926年春高旅开始驻防武安,1931年7月高部步兵第八十四师又开始驻防武安、磁县,1938年高部与八路军开始配合对日作战。1939年高派机要秘书赴延安会见毛泽东,表明誓死抗日,不打内战的决心。毛泽东称赞其“抗日之役,光荣历史国人同佩”。</p><p> 高部陆军第八十四师驻防武安期间,聘请彝堂先生为陆军第八十四师参议。</p><p> 彝堂先生还结识了当时具有进步思想的武安县教育局局长李本性(字葆初),萌生了为全乡建一所新学堂的想法,根据民国县志上记载,李本性(字葆初)在民国十五年七月至十八年七月任武安教育局局长。根据尹昭仁老先生讲述,彝堂先生先办起来男校女校开课之后,为全乡的子女们都能来此上学,又建成了一所新学堂。近期发现的百年女校之碑,是七碑之一,没有看到落款,根据碑文:“由一村一乡之榜样,推而御之天下”。“彝堂先生有见于此,所怨谤不顾,决然只知谋吾新成算在胸,毅然慷慨复吾学”。由此听出的口气,很可能是以当时武安教育局名义,专门为学校捐资创建人彝堂先生,在女校门前为他立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民国《武安县志》节选</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洺远女子学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四、关心员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彝堂先生非常关心在五福堂各生意商号里工作的员工的家里的大事小事,在与尹昭仁老先生攀谈中,听他说,他的祖父尹玉德就是在辽阳一家五福堂的商号里当大掌柜(现在叫总经理),尹昭仁老先生说他祖父尹玉德,有一年从东北回来想为高祖尹巽亨的坟上立个碑,想请彝堂先生撰写碑记,当时彝堂先生已是很有名望的人了,当彝堂先生得知后,亳不犹豫地约了好友前县教育局局长李本性(字葆初)前来,二人一起为我的高祖尹巽亨撰文书丹了碑记。</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那时我的爷爷能挣钱,兄弟几家在一起生活,有十几口人都不分家。也是个兴旺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后来,我的祖父去世了,不能挣钱了,我的父亲后来也去世了,我们家就走向败落了,再维持大家族、大家庭一起生活是不可能了,需要分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们家是在败落时分家的,为了做到公平公正,还是请了彝堂先生来主持分家,他义无反顾地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主持了分家,并安慰了我的母亲往后好好过。当时分家时我还很小,但已记事了,我亲眼见过彝堂先生,大高个头,气宇不凡,思维敏捷,谈吐锋利。</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局长与参议合写的碑文</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碑文认读</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墓碑正面认读</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五、捐建时间</b></p><p><br></p><p> 李本性(葆初)在民国十五年七月(1926年)至十八年七月(1929年)任武安县教育局局长,老大洺远村的洺远里新学堂女子学校,应该是在李本性局长任期内建成的,因为彝堂先生与李局长既是好友又连着亲戚关系,二人志同道合,思想先进,造福一方百姓是他们共同向往的事。这件事的完成,一方面是彝堂先生捐资建校使其更有名望;二方面也是李本性局长任期内的政绩。所以说从1926年在老大洺远村就开筹建洺远里新学堂了。正如女校之碑文上写道:“由一村一乡之榜样,推而御之天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女校碑认读</p> <p>相关资料</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29idbzz?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20px;"><b>《百年女校之碑文》</b></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28to1nk?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20px;"><b>《五福堂墓地陵园》</b></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1qi2wp5?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20px;"><b>《五福堂的文物》</b></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150h2ig?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20px;"><b>武安历史名居——五福堂大院</b></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y3ihdmx?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20px;"><b>武安历史名商——尹懿德</b></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