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在巜相册》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完成之后,深受曾经在海军401医院工作和战斗过的老战友的好评,仿佛又回到了那火热的青春年代,同时也激起了已故老战友的下一代的激情火花,他们为父母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以及那忘我工作精神所感动,他们纷纷把父母的照片和事迹发给我,也写了感人肺腑的话语…</p><p> 看到新一代的茁壮成长,使人感到高兴真是革命自有后来人,他们一定不会辜负先辈们的殷切期望,发扬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拼搏! </p><p> 401发小之家的好朋友;牟畏难。2O20,7月14日,写於青岛的早晨。</p> <p>父亲</p><p> 父亲崔颖离开我们已经五个春秋了,生前他一直在海军四零一医院(现海军第九七一医院)工作直到离休,在建院七十周年之际,回忆先辈,更添一份思念之情。</p><p> 父亲是家里的独子,小时候家境不错,父亲是商人,做生意时家中曾被劫,因担心家中唯一的儿子再被下黑手,便把他送到姥姥家哺养,在姥姥家受舅舅的教导(舅舅是个教师,后当了县教育局长、副县长),考入开封的河南大学医学系,学了不到一年,解放战争的风火烧到了开封,开封解放前夕,国民政府决定将河南大学迁往苏州,当时兵荒马乱,交通不畅通,学生们时而扒火车时而步行,好在国民政府在沿线建了许多接待站,接待这些落难的学生,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了苏州,到苏州后不久苏州也解放了,那是1949年,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正在招生,父亲是学医的,顺利地进入第二军医大学继续学业,也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毕业后,父亲被分配到青岛,来到北海舰队四零一医院,从此开始了一个军医的生涯。</p><p> 父亲一生低调,不事张扬,工作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在那些政治挂帅的年月里,由于家庭出身不好,政治生涯受到影响,入党更是迟迟得不到解决,即使这样,他也从不抱怨,经常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抢险任务,两次医疗队下乡送医,诸城水灾救险、唐山地震的抢险救灾,他都冲在第一线,在唐山抗震救灾的过程中,由于劳累过度他曾经昏厥过去,醒来后依然投入工作。1980年5月中国第一次向南太平洋发射远程洲际导弹,中国海军派遣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特混编队前往南太平洋弹头溅落区执行观测和打捞数据舱任务(号称580任务),父亲由于医疗技术出众,被选入四零一医院随编队前往南太平洋执行任务的三人医疗小组,并顺利完成任务。</p><p> 父亲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在医院他被称做手术一把刀,他待病人如亲人,医治好的病人没有忘记他,有的成为他一生的朋友,工作中的种种不愉快,也都在病人身上得到安慰。三十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他没出过任何差错。1980年他离开临床,去医院新组建的航海病医疗研究中心任职,专攻颈肩、腰、腿疼疾病的治疗,这些病是最常见最多发的,他的旋转复位手法对颈椎腰椎病有独到的治愈疗效,因此他的病人很多,就是离休后还经常有病人到家里来找他治疗。医院里有一个工程师,唐山人,回家探亲时正赶上唐山地震,颈椎被摔伤,在医院的治疗效果一直不明显,这之后每次复发他就经常到家里来找他医治,即使后来住进干休所,这个工程师也还大老远跑来找他。他就是这样,不管是自己的家人还是外面的病人,只要上门找到他,他都毫不推辞的接待,只到他离世的几天前还有病人来找他治疗。</p><p> 父亲由于出色的工作成绩,一直在部队工作,直到离休,离休后仍然不断学习,发挥余热,有一次,电业局一个工人施工时伤到腿,到医院时医生说只能截肢,病人接受不了找到他,他到医院查看了病情,建议做保肢治疗,最后成功的保住了病人的腿。年老的他一直书报不离手,坐在家里一看就是两小时,经常与家人谈论国内国际时事,涉及到的历史人文地理等问题他都能道出自己独到的见解。</p><p> 在海军第九七一医院建院七十周年之际,以此文纪念父亲!</p><p>儿子崔立军、崔潇、女儿崔冰冰 </p><p>于2020年08月07日</p> <p>牟畏难阿姨,(原401医院退休军医)</p><p>送给;海军401医院发小之家群;</p><p>革命家庭,</p><p>英雄儿女,</p><p>学习前辈,</p><p>献身祖国。20207.8.於青岛警备区.第八离职休养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