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都在努力建设全面小康。</p><p><br></p><p>数千年来中国一直在寻找解决温饱的办法,2000年中国解决了温饱,而这还不行,我们只是解决了温饱,还有其他要发展,因此有了全面小康的目标。无数人为之奋斗,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模范带头人。</p> <p> 7月15日上午,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何志兵,医院纪委书记李斌,副院长董洪峰一行,冒雨来到对口帮扶村——内江市市中区凌家镇牛口桥村,探访贫困户,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共商解决办法。</p><p><br></p><p> 虽然已不记得这是脱贫攻坚开展以来,第几次到贫困户家中,但是每一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何志兵都十分熟悉。还未走进曾宪云家,何志兵却停下了脚步,看着还是泥巴的入户路,他陷入了沉思,立即和身边人讨论如何用预制板铺路,让贫困户出行更加方便。</p><p><br></p><p> 在宋国全家,何志兵顾不上自己还淋着雨,“抢”过宋国全手中的扫帚,帮他打扫院坝的积水。作为易地扶贫搬迁户,宋国全家中虽然家具家电并不多,但是屋子里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何志兵夸赞道:“我要号召其他村民向您学习。”</p><p><br></p><p> 来到陈显高和罗光明家,何志兵一行主要查看养殖情况,并提出合理的喂养建议,向他们宣传国家扶贫政策,讲解收入构成、关心生产、生活、身体健康等情况。脱贫攻坚工作启动后,市中区人民医院先后对口帮扶凌家镇牛口桥村、花红村(原岩湾村)、乌鸡冲村。第一次扶贫的景象何志兵还历历在目,“那时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甚至故意隐瞒家庭收入情况等。”通过坚持不懈的思想感化和具体实在的帮扶政策,他拉近了和贫困户之间的距离,甚至有位老人家拉着何志兵的手直言到“你比我亲儿子还要亲”!</p><p><br></p><p> 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贫困户思想的转变直接表现在行动上,他们开始主动扩大养殖规模,自给自足,实现脱贫,这让何志兵十分欣慰。</p><p>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市中区人民医院帮助贫困村建立了村文化站,新修了便民路,安装了路灯。积极发挥医院“治病救人”的职责,开展上门义诊服务,为残疾人上门办证,为贫困户减免医药费,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助力脱贫攻坚。</p> <p>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p> <p>最近,漫步阜城县建桥乡大徐村,随处可见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村庄整洁如新,天空湛蓝如洗,河水清澈见底,村民安居乐业……这一幅幅碧水长流、百姓幸福的和谐画卷是一位年轻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苦干巧干、艰苦奋斗的结晶。</p><p><br></p><p>实干托起小康梦,奋斗展现新作为。今年34岁的陈冲,作为河北省阜城县建桥乡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在参加阜城县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后,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发展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上。陈冲和所有青年人一样,有着自己的美好梦想与追求,他凭借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在北京发展起的彩钢企业蒸蒸日上、风生水起。为了让家乡父老摘掉贫困帽子,他做通家人的工作,2018年村“两委”换届时,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承担起了带领村民脱贫攻坚、过上幸福美满小康生活的重任。</p><p><br></p><p>瞄准目标加油干,凝心聚力促发展。上任之初,陈冲从走访群众入手,全面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看到村民还是固守着传统的农业种植,没有农业创新能力,信息化程度低,土地收益差,村民种植没有积极性,他陷入深深的思索。夜已很深了,他翻来覆去睡不着,一直思考着如何尽快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陈冲积极报名参加了全县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从那里系统学习了现代农业、都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和方法,实地参观农业生态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效益让他大开眼界。从涉农政策到农业产业化总体形势到新品种培育和新技术推广,从管理模式创新到打造品牌价值,思想的阀门就像灾区泄洪一样一下子打开了,也开启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致富产业,带领全村人共同发展的致富之路。</p><p><br></p><p>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陈冲在综合考虑全村实际情况和村民发展意愿的基础上,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确定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思路,带头成立了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扶贫不能把产业硬塞给村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要带动村民致富”,陈冲的这些建议处处都沾着露珠、冒着热气。他和全村党员“一带一”发展产业,从带动种植能手入手,和12户种植能手先行先试,在全村率先种植高粱、谷子特色作物230余亩,每户年增收2000余元。为实现贫困户发展有产业,脱贫有保障,在谷子试种成功后,“旱作雨养项目”开始在全村推广,经过陈冲的努力,全村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谷子种植52亩,全村种植特色谷子1600余亩。村民看到了效益,更看到了陈冲一心带领村民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在他的带动下,建桥乡将旱作雨养谷子作为扶贫产业进行了推广种植,全乡种植面积达到1万余亩,带动周边村庄35户贫困户走上脱贫之路,过上了小康生活。</p><p><br></p><p>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民情怀最动人。要让农民种得好,更要让农民卖的好。陈冲对市场进行调研后,确定了谷子深加工的思路。结合“消费扶贫政策”发展高质量小米深加工,和河北省农科院合作注册了“衡金谷”小米品牌,并申请了绿色食品认证,走上了一条发展品牌农业之路。为推动种植养殖产业多条腿走路,陈冲积极组织大户养殖向规模化发展,他主动协调土地、环保、农业等部门,帮助村里的养殖场办理相关手续,建成了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场,全村猪存栏达500余头,全自动养鸡车间投入鸡苗20000余只,预计年产值可增加30余万元。</p><p><br></p><p>奏响乡村振兴曲,唱好村美民富歌。“陈冲诚心诚意为家乡办实事,尽心竭力为贫困户解难事,持之以恒地为村民们做好事,让我们致富奔小康有了信心,大家非常信服他”,村民徐宝坤说。在带领百姓致富发展的同时,陈冲把改善民生作为新的工作目标。2018年11月,他带头跑资金、要项目,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建成全长2公里的村级公路。2019年3月新修建园区道路1500米、村内巷道530米,拓宽村南道路260米,硬化、绿化便道1800平方米。他积极联系帮扶单位,新建村级活动场所200平米、体育健身广场500平米,为村民提供了良好的健身和文化活动娱乐场所。同时,他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动配合县乡有关部门清理坑塘,增设垃圾箱,修建公厕,户户改厕,天然气“村村通、户户通”惠民工程全村覆盖。在他的带领下,村支部聚焦民生改善,着力优化人居环境,建强基础设施,提高为民服务水平,让群众过上富裕和谐的新生活,群众有了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p><p><br></p><p>陈冲以勇于担当作为,与时代同步伐、共成长的决心和魄力,开启了村庄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以谋求村民利益、带动村民增收为出发点,以合作社开启产业扶贫、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大门,依托示范园建设,以电子商务为载体,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生产安全、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并通过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实现乡村脱贫致富、振兴发展、村民过上“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小康生活的最终目标。”面对新的发展蓝图,陈冲信心满满。</p><p><br></p><p>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不远的将来,在陈冲的带领下,大徐村定会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绽放出新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