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连续的阴雨天终于放晴了,气温骤然上升。太阳如火球一般拼命地炙烤着大地,好像要将之前缺失的炎热统统补回。母亲总唠叨着要回老家晒伏。</p><p><br></p><p>选定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一早晨光熹微,趁着凉爽,带着母亲驱车回家。汽车慢慢远离市区驶入乡村,视野逐渐开阔起来,一片片树木、一块块农田映入眼帘。或许久居城市的缘故,顿时觉得空气清新了许多,我贪婪地深深呼吸,身体倍感轻盈,心里有安然的满足。微微清风,浅浅草香,整个人似乎融化在这明媚的盛夏里。</p><p><br></p><p>一到家,母亲便忙碌起来,打扫院子,准备晒伏的工具:长凳、木板搭成简易的床,用来晾晒衣服;院子里拉上粗粗的绳子用来悬挂厚重的被褥;竹匾用来盛放一些年代久远的老物件;铺在空地上的凉席用来摆放各种书本。然后开始翻箱倒柜把所有的东西搬到指定位置,分门别类进行暴晒。</p><p><br></p><p>小小的院子被塞得满满当当,各式各样,色彩纷呈的衣物,躺着,挂着,尽情舒展身姿,接受阳光的恩泽,生怕错过了这一年一度的日光浴。</p><p><br></p><p>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禁想起张爱玲在《更衣记》里也写过:如果当初世代相传的衣服没有大批卖给收旧货的,一年一度六月里晒衣裳,该是一件辉煌热闹的事罢。你在竹竿与竹竿之间走过,两边拦着续罗绸缎的墙——那是埋在地底下的古代富室里发掘出来的甭道。你把额角贴在织金的花绣上。太阳在这边的时候,将金线晒得滚烫,然而现在已经冷从前的人吃力地过了一辈子,所作所为,渐渐蒙上了灰尘;子孙晾衣裳的时候又把灰尘绘抖了下来,在黄色的太阳里飞舞着。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帐悯,像忘却了的忧愁。</p><p><br></p><p>原来从古至今晒伏的场景如此相似。</p><p><br></p><p>不要以为搬运完毕就万事大吉了,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中途还要不停的翻动,让每个衣物角角落落雨露均沾,得到阳光的眷顾。来来回回几次,母亲汗流浃背,脖子上的毛巾因为不停擦拭变得湿漉漉的。</p><p><br></p><p>傍晚时分,经过一天暴晒,所有衣物热乎乎的,母亲张罗着搬回屋内,整理入柜。她一边麻利地拾掇,一边讲述衣物背后的故事。</p><p><br></p><p>“这条米色围巾,是你爸去上海出差时买给我的,一共两条,一条给你姑姑了,她还没有出嫁,怕她多心。”</p><p><br></p><p>“那件花色小背心,是你三岁时,我连夜织成的,前面织了前进两个字,后面织了加油两个字。”</p><p><br></p><p>“这对鱼嘴型花瓶看见了?那是我结婚时,你外公外婆陪嫁过来的。还有这顶粉色尼龙蚊帐也是的,现在不流行了,当时时髦着呢,托关系才买到。”</p><p><br></p><p>“那本卷边泛黄的小人书,是有一年集场,你赖在摊子前不肯走,一个字认不得还哭闹着要买。”</p><p>……</p><p><br></p><p>我饶有兴致的听着,平时这些压箱底的旧衣物,只在今天重现天日,它们穿越时光而来。难怪母亲舍不得扔掉,它们身上承载着太多昔日的美好光阴。</p><p><br></p><p>晒伏是对往事的一次梳理,记忆只是暂时尘封,当岁月的浮尘被拭去,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依然鲜活的出现,仿佛时间从未走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