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br><br>当天气开启“火炉”“桑拿”模式,溺水事件也进入易发期和高发期,每一起溺水身亡事故的发生,都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伤害和无法弥补的损失,为了保证大家的生命安全,请每一位家长和孩子都一定要认真学习防溺水安全知识。<br><br>先来了解一下哪些地方易发溺水事故<br><br>1<br><br>水边抓鱼<br><br>8月3日,吉林省农安县<br><br>5名15岁左右的初中生<br><br>结伴骑电动车到水边抓鱼<br><br>3名男孩溺水,其中一人自行游出<br><br>岸上的孩子回村求救<br><br>消防先后将2人救上<br><br>但已无生命体征<br><br>2<br><br>河边嬉戏<br><br>8月2日19时06分,<br><br>河南平顶山市<br><br>两名初中生在河边嬉戏时不幸落水<br><br>当地消防救援大队立即组织搜救两名学生被发现时已不幸溺亡<br><br>3<br><br>江边野浴<br><br>8月3日,吉林市<br><br>4名工人为纳凉,到松花江中野浴。<br><br>一名男子溺水后<br><br>?两人去营救也溺水<br><br>最后一人报警求助<br><br>救援人员经过半个多小时<br><br>将一名溺水者打捞上岸<br><br>因极端天气救援被迫中止<br><br>4日,其余两人遗体被打捞上岸<br><br>4<br><br>户外野泳<br><br>8月1日下午,<br><br>北京房山蓝天救援队接到求助称<br><br>一名男子在十渡附近的拒马河中溺水<br><br>救援队与房山公安、消防部门赶到现场展开搜救<br><br>经过连续两天搜寻<br><br>8月2日上午溺水男子被找到<br><br>不幸的是该男子已无生命迹象<br><br>5<div>户外漂流<div><br></div><div>5月30日,河南南召县某景区<br><br>夏季首场漂流活动<br><br>多人体验漂流项目<br><br>因多艘气垫船相撞<br><br>导致游玩者不同程度受伤<br><br>伤者鲜血直流<br><br>不仅如此<br><br>漂流中发生的溺水事故屡见不鲜<br><br>体验漂流切莫因为追求一时刺激<br><br>而把安全抛之脑后<br><br>6<br><br>游泳馆溺水<br><br>7月31日晚,广西柳州<br><br>一名男童套着泳圈在泳池里往前扑<br><br>结果头扎进水里<br><br>两脚朝天套在泳圈上<br><br>情况十分危急<br><br>幸亏周围游泳的人及时施救<br><br>才避免事故的发生<br><br>7<br><br>海边溺水<br><br>8月3日,山东威海一男童在海边溺水,<br><br>正在休假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徐琳琳医生<br><br>跪地抢救男童<br><br>和徐琳琳医生一起抢救男童的<br><br>还有一名陌生女子<br><br>两人跪地坚持了30多分钟<br><br>轮流对男童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br><br>最终,男童恢复了心跳<br><br>以上这些溺水事故发生的环境<br><br>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br><br>成年人溺水<br><br>多半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br><br>未成年人溺水<br><br>多半是家长教育看护不到位<br><br>溺水事故没有年龄和场所之分<br><br>多掌握一分应急知识<br><br>关键时刻就多一分安全!<br><br>下面这些溺水事故的误区和自救常识要掌握<br><br>误区一<br><br>会游泳就不会溺水<br><br>在溺水者当中也有会游泳、水性好的人,切勿以为会游泳就很安全。<br><br>误区二<br><br>使用游泳圈能避免溺水<br><br>游泳圈不是专业的漂浮设备,当水流发生变化、未抓住游泳圈或者游泳圈功能失效时,可能引发溺水。<br><br>误区三<br><br>溺水时都会大声呼救<br><br>溺水时,大部分人是没有时间大声呼喊和扑腾的,无声溺水是导致错过最佳救援时间的“元凶”。<br><br>误区四<br><br>手拉手就能救出溺水者<br><br>手拉手救溺水者是很难救援成功的,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一旦有人体力不支,就会导致连环落水,引发群体溺水事故。<br><br>防溺水措施“六不准”要记牢<br><br>不准私自下水游泳<br><br>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br><br>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br><br>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br><br>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br><br>不准不会水性擅自下水施救<br><br>溺水自救常识<br></div></div> 防溺水!防溺水!防溺水!<br><br>重要的事情说三遍<br><br>希望大家<br><br>做好安全防范<br><br>切勿用生命“戏水”<br><br>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