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行:崂山名瀑之潮音瀑

老李lyt

潮音瀑,又名鱼鳞瀑,为崂山名瀑之一,位于北九水内九水的尽头处。称其潮音瀑是因瀑布分三迭自悬崖壁上跌落,其声如潮;名之鱼鳞瀑,则是因瀑布跌落时浪花飞溅,状如鱼鳞。前者为闻其声因称之,后者则观其形而名之。潮音瀑在崂山十二景中称为“岩瀑潮音”。 北九水桥,为内外九水的分界线。以九水桥为界,其西为外九水,其东为内九水。内九水自九水界桥至潮音瀑全长约3公里;外九水自九水界桥至大崂孙家村村东的菊湾,全长6.5公里。北九水桥向东便进入内九水的一水。过桥便可自观崂停车场处进入北九水景区前往潮音瀑,也可经太和观由盘山老路过双石屋村至三水。桥北有北九水疗养院,桥南为太和观。北九水,源于崂山巨峰北麓海拔800多米处的天乙泉,一路穿山入峡在潮音瀑处跌落悬崖进入峡谷,因峡谷内山有九折,水成九曲而得名,内外九水合称北九水。 内九水,共有九水十八潭。其中,一水上善,至柔潭;二水抱一,居卑潭、未封潭、未始潭;三水大方,无隅潭、无极潭;四水齐物,自取潭、俱化潭、中虚潭;五水养生,有间潭、得鱼潭;六水坐忘,得意潭、无己潭、不滞潭;七水逍遥,餐霞潭、饮露潭;八水安期,清心潭;九水许由,洗耳潭。 一水上善,至柔潭,位于九水桥东。一水取名“上善”,仅有一潭,名“至柔潭”。“上善”取自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双石屋,是一不足50户的小山村,因其先民迁来时初居于类似屋子的两个山洞中,故立村后名之双石屋。 《自柳树台游靛缸湾蔚竹庵诗》一九三四年郁达夫作。<br>  柳台石屋接澄潭,云雾深藏蔚竹庵。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风景似江南。 二水,始自双石屋村南,刻石“二水·抱一”。抱一,取自《老子》:“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万物负阴而抱阳”等,意为:人的精、气、神要合一,如果不能统一,那么生命就危险了。 未封潭,为内九水第三潭,其名取自《庄子·内篇·齐物记》:“夫道未始有封,言夫始有常。”意思是说:道从来就没有分界,无处不在,随处可见;言论有彼此、有辨证,所以是无常的、变化的。 景区的步行栈道,总长约800米。 自景区栈道下眺涧内二水 涧中河上的拦水坝 河内的石头在长年累月的冲刷下几乎全无棱角。 二水上的铁索桥 步云桥,又称双石屋大桥梁,位于双石屋村南,建于1994年。 将军崮,位于内二水深涧南面,酷似身着盔甲,威风凛凛的古代将军。可从东南向西遥望,却状似一把置于山巅的太师椅子,因而当地俗称之太师椅子。1957年,朱德元帅和公安部长罗瑞卿游崂山,一进入“二水”便看到这一奇峰。当他得知这峰叫“太师椅子”时,却摇摇头笑道:“哪里是椅子,分明是一位古代的将军嘛!”从此,这座石峰便有了一个新名字——将军崮。 未始潭,为内九水第四潭。“未始”取自《庄子·内篇·齐物记》:“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意思是说:宇宙有个开始,有个未曾开始的开始,更有个未曾开始那个未曾开始的开始。人们看到的事物根本是远远不够的,还有更高远的根源,那就是道家所论的“道”。 刻石“三水·大方”。大方,语出《老子·第四十一章》之“大方无隅”。意为:“大”的存在没有死角,正如宇宙,找不到边沿。 三水,所在的这段峡谷曾栖居着许多鹳鸟,峭壁和山崖上亦多有鸟窝,故这段涧水又名“鹰窠河”,亦称“鹰愁涧”。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秋,著名文人高凤翰游北九水时,写有《鹰窠涧》五言律诗。 清代高凤翰《鹰窠涧》诗刻,诗刻通篇高4米,1980年秋由书法家钱君陶书,镌于三水巨石崮上,全文为:峭壁千寻立,鹰窠识旧名。石花披锦烂,雪窦射云明。古鹤盘松下,仙葩匝地生。何当荷长铲,岩下㔉黄精。<div>  注:黄精,是崂山所产的一种名贵药材。劚(音:zhu)意同“断”。</div> 无隅潭,为内九水第五潭。“无隅”取自于《老子·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 无极潭,为内九水第六潭。“无极”取自于《老子·第二十八章》“复归无极”。老子认为水性最接近于道性,提醒人们学水修道,才能恢复到与道一体,回到朴素纯真状态,执守中道。老子说的“守中”即“无极”。 江山如画,刻于双石屋村东三水的涧谷中,字径1米。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逊三书,1983年刻。 金龟望月,位于内三水,一峰状似石龟抬头望天,当地称之“金龟望月”。 刻石“四水·齐物”。齐物,取自《庄子内篇·齐物论》。意思是说:天正万物皆有长短,不必努力去争辩是非,只要一视同仁,把万物放在同等的地位,就是有道德的表现。 自取潭,为内九水第七潭。自取,语出《庄子内篇·齐物论》“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成其自取。”意思是说:风吹到不同的孔穴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完全取自于孔穴自己,风本来没有什么不同的声音。成语“咎由自取”与这里的“自取”有相似的意思。 位于内四水的石门亭,其南的山峰半山腰上有一天然石门,旧名风石屋。亭旁卧石上刻有“石门亭”三字。 《崂泉铭》位于四水小桥右侧,为著名画家范曾于2002年仲秋应邀游崂山时即兴而作。其坐于车中,仅用半个小时即成。全文共499字,如下:<br> 黄海沧浪,北拥崂山巨峰,远接大洋澒洞。天道周星,仙子居灵异之府;爽籁送月,神人有绝妙之窟。松风伴涛,千山似碧笏归主;朝霞送晖,万壑推圣泉依宗。或一线玉悬,越涧穿峡;或百丈帘垂,敲崖击石。忽焉天倾龙漦,洗出净域;云传銮铃,奏同大吕。真宇内之洞天,齐鲁之福地。疑登瀛洲,辇道迎秦皇卤薄;便生药灶,方士圆唐宗仙梦。海上名山第一,非徒高摩重霄,更缘周流群岫。崂山之泉,穷碧绿而临无地,险岚云腾,幽谷烟笼,泉得神助,山随泉活,普天之下,未有如斯奇绝者。醴泉有名,崂泉阙如。太白携旷代之才,耽餐紫霞,忘著雄文,松龄探幽冥之魂,惟顾绛雪,偶咏海市。高人韵士,目迷而心醉,隐机而忘言,良可惜也。<br> 且也吾国道学,殊重形上,契同于易;下接神话,非止于巫。东起海筮,西达昆仑,南极荆楚,深雄瑰伟,不惭希腊;太玄至奥,平视基督。阐阴阳之化育,扬自然之哲理,揭天地之大美,尊人类之至性。惟吾崂泉,知所流变,泉沁物衍,上善之水。观绝壁泛绿,悟四时之定法;待深峡红遍,知万物之成理。天筠诲人以道,此足徵矣。<div>  有司雅望,嘱为内九水十八潭命名,仰泉注而俯潭溢,文思潮动,谨献至诚,以示后之来者。锦帆嶂在,当扬波于天下,撷雅为颂,永葆斯馨!<br>  注:范曾,字十翼,斋号抱冲斋,别署抱冲斋主,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诗人。</div> 俱化潭,内九水第八潭。俱化,取自《庄子外篇·山木》之“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与时俱化,与时俱进意同。 中虚潭,为内九水第九潭,过四水小桥不远即至。中虚,取自《庄子内篇·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原,以无原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中虚”就是中间有空虚的意思,援引于疱丁解牛。告诉人们要学会磨练自己,像庖丁一样做到游刃有余,顺势而为。 刻石“五水·养生”与中虚潭相临。养生,源于《庄子内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为,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和能力是无限的。这就需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边际的知识和能力,学会利用环境、工具和规律掌握知识技能,是养生重要原则之一。他还提出“安时而处顺”的养生之道,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才能得以长久安生。 有间潭,五水仅此一潭,为内九水第十潭。有间,取自《庄子内篇·养生主》取意和中虚是一样的,意在提示大家悟出以“无为”养生和治国的秘决。 刻石“六水·坐忘”。坐忘,语出《庄子内篇·大宗师》:“堕肢体、默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通过解释坐忘表达了同一于大道的大方法。意思是说:抛弃肉体的愿望,杜绝对世界的观察视听,放弃自我,回归内部世界。 得意潭,为内九水第十一潭。得意,取自《庄子杂篇·外物》,与得鱼潭的解释相似。 得鱼潭,为内九水第十二潭。得鱼,源自于《庄子杂篇·外物》:“鉴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鉴;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为忘言。”道家认为:天下没有值得固守的东西,当时解决了问题,过程完成了,工具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不要再沉浸在其中,积成累赘不利于养生。 锦帆嶂,位于内六水涧北,一赭黄色崖壁拔地而起,高数十米,状如船帆,石纹纵横相缀,在阳光下灿烂似锦,故名“锦帆嶂”。 题刻“飞凤崖”,位于内六水峡谷中。因谷之南岸悬崖陡壁高约百米,石色赭黄,石纹纵横,斑斓又如凤羽之下垂,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古称飞凤崖。 千层岩,整座山峰如层层薄石重重迭迭摞在一起。 题刻“山高水长”,镌刻于六水北岸40米高空之悬崖峭壁上,字径1.5米,为内九水最高最大的刻石。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楚图南书。 无己潭,为内九水第十三潭。无己,取自《庄子内篇·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意思是说:齐同的境界是得道的境界,得道的境界就是无己的境界。 涧水似从山洞出 不滞潭,为内九水第十四潭。不滞,源自道教思想家对《老子·第一章》:之“玄之又玄”的阐释。其中唐代道教思想家成玄英释《老子》“同谓之玄”说:“玄者深远之意,就是不滞之名”句云:“有欲之人惟滞于有,无欲之士又滞于无故说一玄以谴双执”。这其中包含着丰富、微妙而辩证的人生哲理。 刻石“七水·逍遥”,位于七水亭旁。逍遥,语出《庄子内篇·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泛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餐霞潭,为内九水第十五潭,其刻石位于七水亭内,去涧中道路被封闭管理,故未见其形。餐霞,语出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诗:“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这里所说的餐霞是指道家养生之法,却谷食气之意,是一种修道方式。 题刻“大龙门”,四周为绝壁,西入东出如城门,古称大崖门,清代即墨文人张鹤称为大龙门,今按张说命名。字径1米,刻于北岸之悬崖上。 “月城”题刻,位于大龙门与二龙门之间。此处群峰环抱形如圆穹,似圆月、如城垣,故称月城。出月城稍东即为靛缸湾。 “二龙门”题刻,由大龙门东去,出口即为二龙门,崖如齿,字刻其上,字径40厘米。 鱼鳞峡,因此处峡谷的石壁层层似鱼鳞而得名。题刻“鱼鳞峡”位于鱼鳞峡南侧的凹洞内,1935年8月篆刻家江都人吴南愚隶书,1982年修复,字径25厘米。 饮露潭,为内九水第十六潭。饮露,取自《庄子内篇·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道家认为:露乃日月净化,久服之则可散形入空,与云气合体,成为神仙。 刻石“八水·安期”,“安期”语出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安期即安期公,琅琊阜乡人。据说很早就得道成仙,曾与秦始皇在崂山谈经讲道,在这里意为崂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 题刻“金华谷”,镌刻于峡谷南壁,字径40厘米,书法家钱君陶书。金华谷,即鱼鳞峡,因秋日此处一片金黄,故又名金华谷。 清心潭,为内九水第十七潭。清心,出自《庄子·在宥》说:皇帝问广成子如何治身可以长久时,广成子说:“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心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道家认为:清静是天下的根本,否则就不能很好的生存,但也不是让人清心寡欲,而是要保持一种心态。 清高凤翰诗《鱼鳞口观瀑布》,刻于靛缸湾西侧石壁上,1980年由书法家钱君陶书,幅高3米多,全诗为:涧水从天下,奔流万派喧。跳珠凌水末,飞雪溅云根。寒欲生毛发,清真洗梦魂。时逢采药者,或恐是桃源。 题刻“潮音瀑”,镌刻于靛缸湾之北清心潭的石壁上,字径30厘米,并有“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八月番禺叶恭绰”之刻字。叶恭绰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孙中山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长。1927年出任北京大学国学馆馆长。 空潭泻春,刻于观瀑亭下,路旁。为1933年国民党元老邵元冲书。 书法家黄苗子诗刻《游鱼鳞峡》,落款为:一九八一年七月二十五日苗子时客青岛。全诗镌于潮音瀑左侧:游踪不到鱼鳞峡,不识崂山风景奇。三面苍崖萦碧树,千重涧水汇清溪。我初目眩疑迷幻,泉作琴音引梦思。觅句艰难终未惬,故应写出无声诗。 潮音瀑,为内九水的源头,四面峭壁环绕,东南面岩石裂开如门,瀑布从中三折泻下。第一折西向,流长约6米,下注鼓腹状的石槽中。二折西北向,流长约5米,下注椭圆形之石缸内。三折最长约10米,西南向,下注直径20~30米的池潭中,水色靛蓝,深约5米,故名“靛缸湾”。 内九水,亦即靛缸湾,但遍寻不见“九水·许由”之刻石,而洗耳潭之刻石也毫无踪迹。实际上,洗耳潭位于潮音瀑之上游,在蝴蝶泉与潮音瀑之间,现已被划出景区之外。<br>  洗耳,语出《高士传·许由》:“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当时尧欲以九州长官相封,许由不但不同意,而且连做官这样的庸俗话语也不愿意听,因而去到水边洗耳。洗耳恭听耳,意即出此。洗耳成为品行高尚的代表。 题刻“春泉玉龙”,据说是由北九水疗养院的一东北疗养员张伟自刻的。 已知崂山名瀑有四,分别为潮音瀑、飞云瀑、飞龙瀑和龙潭瀑。飞龙瀑在外九水的河东村,上次去过,但因山路被封无法进入 ,而龙潭瀑在八水河,应择机去一下。 摄影与编辑:老李lyt<br> 拍摄:2020年8月1日<br> 相机:佳能7D<div> 镜头:腾龙18~270㎜</div><div> 感谢朋友们关注!欢迎转发和分享。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