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直击灵魂深处

仙人掌

力争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br> ——读于永正老师《我的为师之道》 小语届的泰斗级人物于永正老先生,逝世已经两年有余,在这个长长的假期里,我再一次捧起《我的为师之道》,或趴或卧,或站或走地读来、品味…… 第二章 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 <br> 美国教育家拖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是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br>这是于老师引用的,并且强调出“行为”,指出“行为”的背后,是师爱;师爱的核心是理解。没有理解,就谈不上真正的爱。理解是爱的别名。<br> 看了这段话,我想,我有时候是不是做反了?每天进入教室,站在门口的一刹那,就开始用挑剔的眼神搜索着,看有没有不规矩的学生说话,寻找着今天用以儆猴的那只鸡!扪心问来,我,不喜欢他们吗?不!在办公室里,在下班途中,在晚饭的桌上,我都在谈论着他,她,他们,将那些有意思的话,有趣的表现,诉给我的同事、老公、女儿……我喜欢他们,我也知道,他们都渴望我的喜欢,我却是摆了严肃的面孔“镇压”他们,期待他们安静规矩,不打闹,少惹事!我把对他们的喜欢做成了瞪眼、敲桌子甚至站墙根儿。<br> 于老师说“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品……<br> 就在今天的诵读中,高佳美同学比昨天有了很大进步,声音洪亮了,感情饱满了。我注视着她,微笑着,伸出右手,举起大拇指,那一刻,我发现,孩子的眼睛亮了……<br> 还有那一次,郭祜诚送来改了几次的作业,脸色难看,额头微有汗珠儿,我问他:“怎么了?哪里不舒服?”他说:“肚子有点疼”我摸摸他的额头,轻声说:“趴在桌上休息会吧!别写了!待会老师给你重新讲一遍”。那一刻,我发现,孩子的鼻子抽泣了……<br>  这样看来,其实也应验了于老师第一章里谈到的“甘草味道”——“温而厉”“威而不猛”。在“温”和“严”之间把握一个“度”,这就是调和。 第六章 激励<br>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德.第斯多惠<br> 于老师在书中深情地回忆自己的成长故事:三年级写的第一篇作文,张老师全篇都画上了波浪线!“全篇”,也不过六七行而已,有两句批语:用设问句开头好,语句通顺。就这样,一下子就对作文产生兴趣。四年级时,写的一篇大字(共12个字),其中有两个得了双圈儿,高兴得不得了,还寄给远在徐州工作的爸爸看,从此更喜欢书法了。 初一时,写了篇作文,得到了李晓旭老师的青睐,他评道:此文有老舍风格,可投报社。赶紧买来稿纸投稿,虽然后来石沉大海,但老师的这句话使我有了梦想:当一个作家!<br> 于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激励的原则:动情、及时、当众、重复!<br> 尤其是要用放大镜激励后进生,因为: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放大镜三个字,让我突然想到刚刚毕业的时候听班主任经验交流会,郝建荣大姐的“一把扇子和一面镜子”。大意是巧用一把扇子煽风点火,点燃孩子们的激情与班级荣誉感·,一面镜子放大孩子的优点,夸大他们的进步。这方面,我有所尝试:马超是一个调皮鬼(当然,无论纪律还是成绩,都是后进生),课上课下没有一分钟安静,小脑袋瓜儿不是左右看就是眺望窗外,有时,我故意不出声,走到他跟前,有时,我喊他名字重复我的前一句话,更有时,我放学叫家长反映他的行为。但这些方式只奏效十分、五分甚至更短。一次主题活动练习口算卡片,他一下子说了二十几个,当然不是最多的,但以他给我的印象,已经超常发挥了。我立刻用惊讶的语气说:“呀,马超给了老师一个大大的惊喜呀!说得声音又大,速度又快,真厉害!就是重复读题耽误了些时间,能改吗?”当天下班后,又在班级微信群里表扬一番,送了小礼物和加油的表情。妈妈立刻回复:谢谢老师!作为一个母亲,我相信,她一定会转达给她的孩子,一家人晚饭的气氛一定很温馨。之后,只要有机会,我就让他收作业或者安排把歪了的桌子摆正再或者替老师拿一下课本……之后的课堂上,可以看见他高高举起的小手了。<br>  正如于老师总结之言:激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 第四章童心不泯<br> 苏霍姆林斯基:“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自己曾是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师。”<br> 张光鉴评价说“要蹲下来看学生,老师要个学生相似,而不能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于永正和学生相似了,所以他成功了。”<br> 在这方面,不得不提到我的搭档张猛老师,张老师名猛人温,他语调柔和、天真如同孩童。她把每一篇课文都演绎得那样美,那种身临其境的美,她带领孩子们写诗、配画、作文、天马行空的任意想象。君不见,她大课间同孩子一起做操、跳绳、踢毽子?君可见,她看到电线上一只只黑点般的燕子群,也会猜测它们南飞的行程!不知道是她的童真感染着学生,还是长年的低年级教学生涯成就了她的品性?或许,二者兼而有之,早已融为一体!她有一颗孩子般好奇的童心,她理解、尊重每一个学生,是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br> 于老师说,教了五十年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这是一种生命的轮回,更是一种精神的升华。“岁月的刀能在我脸上刻上深深的、密密的皱纹,却刻不到我的心上”这种纯净的心灵,让我想到了上善若水!水之品性——遇山而避,遇石而绕,遇崖而跳,遇隙而钻,遇潭而入,遇沟而淌。随性、坦然、孜孜以求,我猜测,这就是于老师的为人吧!<br>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你喜欢他,是一门高超的教育艺术。可以说,于老师是一个教育的成功者,但是,他在最后的希望却是:假如时光倒退十年,不要多,只十几年,再给我一次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的机会,再让我教一届小学生,把我现在的相对成熟献给学生,那该多好啊!也许教育本身就是不能够完美,也正是这种缺失感才让一代一代的教育者奋勇向前,探寻更加广阔的教育风景。教育恒久远,代代永相传! 余已年进不惑,回想起自己前面走过的路,确实青涩而稚嫩。现如今,多多少少,也有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抛开诸多的琐事,能够平心静气的教学,上有前辈的巨人肩膀,旁有身边学习的楷模,更有一双双清澈通透的眸子望着。我也力争做一个让每个学生都喜欢的老师!哪怕是做出喜欢的样子!<br>既然命运为我们选择了教师,<br>就让我们把教育作为事业吧!<br>成功就在脚下——只要带着思考教书。<br>大目标是由一个个小目标组成的,<br>从上好一节课做起,从写反思做起。<br>自己培养自己!<br>于老师,一路走好!

老师

喜欢

学生

孩子

教育

他们

激励

作文

一个

于永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