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这本书的作者是蒙台梭利,她是20世纪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也是西方教育史上与福禄贝尔齐名的两大幼儿教育家之一。她创立了适合儿童发展的“儿童之家”,并运用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于儿童的心理活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推动了新教育和儿童教育的发展。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所思所想。<br> <font color="#ed2308">重视环境对儿童的影响</font><br> 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另一类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可以分为好几种,例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等。环境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地重要的。对于儿童来说,从他一出生后,从“哇哇哇”的喊声开始,他就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也即这个环境,对于他来说,是十分陌生的,也是充满神秘感的。那么,儿童是如何去慢慢地适应这个环境的呢?书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他是具有一定的秩序感。秩序感就是儿童总是通过物体的外部秩序而认识他周围的环境,并理解他自身与环境的关系。这一种感觉在年龄较小的儿童中,是最为常见的。例如,一位母亲抱着自己的孩子去游玩,途中因为天气炎热,这位母亲脱下了自己的外套,之后继续抱着孩子行走着。不到一会工夫,这个孩子就大哭起来。这位母亲十分地奇怪,无论怎么抱,孩子都无法停止哭声。当这位母亲穿上外套后,孩子竟然停止了哭声。这便是儿童对于秩序的强烈渴望,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是截然不同的,对于他来说,忽然的杂乱无章是一种痛苦,外界环境的改变已经明显地影响到他的秩序感。<br> 除了儿童自身的秩序感,作为成人,我们要在心理上做好准备,需要认识到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自然过程,要去帮助儿童适应环境,我们必须跟随儿童的早期发展,并给予他一定的激励,提供他的形成所需要的东西。只有这样,儿童才会慢慢地去适应这个环境。<br> <font color="#ed2308">新型的师生关系</font><br> 蒙台梭利指出,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者。她的这一观点与卢梭的自然教育主义思想有点相似。卢梭是提出了“消极教育”的观点:认为教师的作业是消极的,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环境,防范不良影响。由此可知,他们两个人都是主张儿童为主体,教师为辅助者。对于我来说,我同意这一观点。新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教师所要求的第一件事就是正确地处理好他自己的教育工作,如果一个教师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了解学生的心理而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他们,那么学生就不乐于接受教育,教师也不能在他们的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持续发展下去,这样的教育注定会是失败的。<br>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构建好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首先,他要热爱这一份充满创造性的工作,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其次,他要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如果学生能够感受教师对他的关怀,那么他就会乐于接受教育;最后,“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他应不断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做到终身学习,以便能够更好地去教育学生。总之,教师必须清除他自己眼中的沙粒,以学生为镜子,不断地改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如何去消除学生眼中的尘埃。<br> <font color="#ed2308">重视儿童心理的发展</font><br> 前面写到,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具有独特的敏感期的,是一个连续的自然过程。在每一个阶段的儿童,都是会有不同的特点。蒙台梭利指出,人是具有双重本性的,第一种本性是在人的创造时期给他的;第二种本性意味着人的最初罪恶,即违背了规律而产生的结果。如果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心理发生了畸变,那么不仅会对他的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还会间接地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所有的疾病都会有一种心理的因素,因为人的心理生活和生理现象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个自卑的学生,每天坐在教室里,手中总是会拿到自己不及格的试卷,眼前总会是得了满分而沾沾自喜的同学,如果他没有得到教师和家长的教导和安慰,如果他自己不能克服自己的这种自卑感,那么他的心理会不受到影响?他的身体状态难道不会受到他心理的影响?<br> 儿童的心理是复杂的,当他的心理出现困难的时候,作为教师,应及时地发现他所遇到的问题,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作为家长,要时时刻刻地关注自己孩子的心理变化,并与学校教师加强沟通交流,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因此,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在对待儿童心理的工作上都是缺一不可的。<br><font color="#ed2308"> 倡导自由纪律观</font><br> 蒙台梭利指出:儿童生命潜力的自发冲动表现为自由活动,她认为真正的纪律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之上。的确如此,如果成人能够利用好儿童的敏感期和秩序感,并且提供给他适宜的环境,使他能够自由地参加自发的活动,那么,儿童通过自己的运动获得相应的经验,培养他在于外部世界接触时所体验到的情感,这一切都会有助于他的智慧的形成。如果一个家长总是过于怕自己的孩子受到外界环境对其的威胁,总是限制自己孩子的活动,那么这个孩子便失去了自己自由、健康、充满活力的环境,严重地影响了他的成长。因此,我们作为一个观察者,应提供给儿童一个适宜的环境,让他能够茁壮成长。<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