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五大道之外的名人旧居(上)

梦迪

中心公园地区 花园路 <p>中心公园 </p><p>原名"法国公园",它呈一个颇为规整的圆形,位于承德道、丹东路和辽宁路交口。中心公园始建于1917年,这里曾经是一片洼地,后来利用疏浚海河吹填土垫高后建园,为典型的法国规矩式人工园林。</p> <p>公园也以园心凉亭为中心,发散六个出入口。公园外围还围着一条圆形的道路,因环绕中心公园,而得名花园路。</p><p>花园路上座落着一幢幢名人旧居。</p> <p>【张公撝旧居】</p><p>花园路2号</p><p>该建筑建于1922年,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鲍乃弟设计。砖木结构二层集仿式楼房(局部三层,带地下室),造型新颖别致,体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富于美感。建筑平面两端突出,主入口设于内凹处,布局紧凑。室内装饰精美大气。</p> <p>张谦(1888-?)字公撝,广东新会人。早年赴美国留学,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士学位。毕业回国,应清廷学部考试,授举人。历任驻美国公使馆名誉参赞,驻美留学生监督处秘书长,中国赴美教育调查团秘书长,东方储蓄银行经理。1925年任直隶省长公署顾问。1927年在财政部参事上任事,兼中国实业公司总经理。1929年任天津英租界工部局董事;同年8月,任驻旧金山总领事。1931年3月,任驻纽约总领事。1932年11月,任驻智利代办使事。1933年5月,任驻智利全权公使。1941年免驻智利全权公使职。1942年10月,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美洲司司长。1943年9月,任驻葡萄牙公使。1946年11月免驻葡萄牙公使,任驻荷兰国全权大使。1948年8月,任湖南湘乡地方法院推事兼院长。1949年后移居美国。</p> <p>【吉鸿昌旧居】</p><p>花园路5号</p><p>该建筑是一座欧洲式红色2层小楼,也称"红楼"。1932年冬,已是中国共产党员的著名爱国将领吉鸿昌由上海来津在此居住,并从事革命活动,这里即成为中共党组织抗日武装的重要活动地点。</p> <p>吉鸿昌(1895-1934),字世五,原名吉恒立,抗日英雄,爱国将领,河南省扶沟人,祖籍陕西韩城县西原村吉家巷。1913年入冯玉祥部,从士兵递升至军长,骁勇善战。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举为主任委员,准备在家乡河南发动中原暴动,向国民政府发难。经党组织同意,吉鸿昌与南汉宸、宣侠父等一起拟定了暴动计划,准备将在江西的吉鸿昌旧部两个师调回河南,与河南当地的地方武装结合起来,进行暴动。 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遭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工部局逮捕。为置吉鸿昌于死地,宋美龄不遗余力,她拿公款向租界行贿,将吉鸿昌引渡到北平军分会。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吉鸿昌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p><p>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p><p>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p> <p>【张瑞庭旧居】</p><p>花园路9号</p><p>张瑞庭(1878——1944)天津近代著名实业家,开办有恒记德军衣庄,恒源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等。该建筑建于1920年,奥地利建筑师盖苓设计,砖木结构三层楼房(带地下室)。首层前廊入口处的花厅,为透明玻璃顶,玻璃窗采用各色玻璃拼镶成风景图画。建筑虚实对比明确,廊台布局合理,入口突出,具有古典建筑风格。</p> <p>【庄乐峰旧居】</p><p>花园路10号</p><p>1926年建造,德国庭院式楼房,主楼四层带地下室,砖木结构。外跨二层小楼两座,为账房和佣人居所。贝伦德工程司设计建造。有法国曼塞尔式屋顶。现为公产,由市教育局使用。</p> <p>庄乐峰(1873-1949),名仁松,字育文,乐峰是号,江苏丹阳人。早年天津实业界的知名人士。曾任开滦煤矿及旧英工部局董事,并主持、发起募捐、兴建了天津耀华学校。久居天津。早年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后一度留校任教。1900年任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的翻译。曾任美国胜家公司买办,中兴公司、开滦公司以及英商赛马会董事等。在20年代和30年代初,曾任天津英租界华人纳税会董事长多年。1927年在英租界办起第一所华人学校,称天津公学。1935年扩建为耀华学校,庄乐峰任董事。1949年病逝于津。</p> <p>【李鸣钟旧居】</p><p>花园路11号</p><p>该建筑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属于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折中主义风格。带地下室,建筑面积1221平方米。外檐墙水泥饰面,平顶。入口坡式台阶,上筑方形小门厅,首层右侧为外凸弧形客厅,其上筑金属护栏阳台。院墙设半封闭金属护栏,内装修考究。</p> <p>李鸣钟(1887-1949)字晓东,原籍河南省沈丘县(现项城市官会镇)蔡庄人。西北军著名将领,冯玉祥的“五虎将”之一;曾任国民政府北京警卫总司令、29路军总指挥、豫鄂皖边区绥靖督办、河南省政府委员、河南省赈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黄河水利委员会顾问、花园口堵口工程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48年2月被任命为南京政府行宪第一届监察委员;同年7月,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参议院上将参议。1949年8月12日在上海病逝。</p> <p>【李吉甫旧居】</p><p>花园路12号</p><p>这所四周临街、引人往目的大宅院,风格独特,造型典雅,环境清幽,充满豪华气派,是一座用古典主义手法建筑装饰的近代优秀建筑。 该住宅现为和平区人民政府使用,被列为天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br></p> <p>李吉甫是李辅臣(天津籍人,任仁记洋行买办而发家,人称“仁记李”)之子,为英商仁记洋行买办。1910年李辅臣过逝之后,和其弟李志年接任该行洋行买办之职。兄弟两人各有分工,李吉甫负责进口,李志年负责出口。当时因为进口业务乏于出口业务,所以其弟李志年所做的一切为“仁记李”发财的重点。“仁记李”财产的另一来源是经营房地产,即借英租界扩充之机买进地皮,增价卖出,发了大财,并置有多处房产。李吉甫于1927年病故。</p> 赤峰道 <p>【乔铁汉旧居】</p><p>赤峰道70号</p><p>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外檐水泥饰面,正立面以八组双柱承托,呈开放式前廊。中央设条石入口,二层筑阳台,边缘设水泥宝瓶式镂空护栏,配以券式门窗。缓坡式屋顶上开天窗,檐部中央筑半圆形山花装饰,立面布局规整,具有西欧古典主义建筑风格。</p><p>这栋小楼,乔映霞当初一手建起,他的大部分孙子孙女都在这里出生。那时,一楼是乔家的产业大德通票号,二楼住着乔映霞及两个儿子,楼下是事业,楼上是家庭。</p> <p>乔致庸(1818—1907),字仲登,号晓池,是乔全美之子,乔贵发之孙,乔家第三代。乔致庸生有6子,有11个孙子。在他执掌家务时,可称得上人丁兴旺,四世同堂。乔氏家族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创办的旨在办理埠际间汇款业务的大德通票号,主营汇兑业务,兼营存放款业务,总号设在山西祁县,后迁北京,全国设立分支机构40余处。天津分号由于地处北方重要通商口岸,汇兑业务较多,全国40余处资金调拨,均由天津分号办理。清光绪年间是大德通业务最为兴盛发达时期。</p> <p>乔映霞(1875一1956),字锦堂,乳名成义,因而人称"成义财主",景仪所生,过继给岱。同辈兄弟中排行老大。他为人精明强干,敢作敢为,思想激进。民国初年时乔家由他当家。在乱世,乔映霞一生充满理想,但最终对于乔家商业的结局却无能为力。作为乔家的掌门人因各方面的压力和变故,得了间歇性精神病。 1921年精神失常,遂在天津、北京、家乡三处往返休养,1956年病逝于北京,终年81岁。</p> <p>乔铁汉(1905一1990)生于山西,十几岁时便随父亲乔映霞来到天津,就读于南开中学,1924年入南开大学经济系学习,1929年毕业。1930年,乔映霞因病不再主持家务,乔氏家族由乔铁汉主持。抗战爆发后,乔家的业务停顿,延续到解放后宣告破产。乔铁汉在清理家产后,离开天津去上海,1950年又去北京给乔家清盘,后又回到上海。乔铁汉有两位妻子,她们是同父异母的姐妹,年龄相差11岁。他与第二位配偶1940年结婚后生育了四个子女。1990年,乔铁汉在上海病逝。他的两位妻子也分别于1985年和2000年去世。</p> <p>乔铁民(1918一1993),名仡,字铁民。</p><p>1939年于天津工商学院附中毕业后去了北京辅仁大学攻读经济学专业,1942年与徐幼生结婚,出任大德通银号的董事长。1948年,乔铁民带家人离开天津,辗转上海后又回到天津,1950年移居北京,之后一直在北京从教,1993年因病去世。乔铁民有5个子女。</p> <p>【“瓷房子”—黄荣良故居】</p><p>赤峰道72号</p><p>这是一幢法式洋楼。2002年被收藏家张连志以3000万元的价格买下。他本来只想把屋檐贴上瓷片,谁知一次偶然的际遇让张先生决定,把收藏了多年的宋元明清古瓷以及唐三彩全部贴在墙壁上,造就了这样一幢举世无双的传奇建筑。</p><p>2010年这幢房子连同巴黎卢浮宫,美国丹佛美术馆等一并被评为全球十五大独特设计博物馆。</p> <p>该建筑早期原貌</p> <p>黄荣良(1876-?)字子诚,安徽无为人。毕业于南京汇文书院,旋任该校教授,后赴美国留学,入贝克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1906年毕业回国,任驻英国公使馆二等通译官。1909年10月,任驻新西兰领事馆第一任领事,驻澳大利亚总领事。1912年署驻澳大利亚总领事。1913年11月回国。1914年任北京政府外交部佥事。1916年任外交部特派直隶交涉员。1919年兼任敌国财产管理局局长。1920年10月,任驻奥地利全权公使。1926年3月离职回国。期间于1922年奉派为驻国际联盟代表。1927年归国引退。</p> <p>【王劭廉旧居】</p><p>赤峰道74号</p><p>该建筑为砖混结构二层西式楼房,属于私密性较好的单体法式风格别墅。有中世纪巴洛克风格,上有独立空间,下有私家花园领地,该带有地下室,入口两侧以条石砌筑台基形成外廊。</p> <p>王邵廉(1866-1936),字少泉,天津人,祖居河东。1886年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为时任水师学堂总办严复的得意弟子,被派往英国深造,学习造船工程。学成归国后任教于北洋水师学堂。1900年,王邵廉受聘北京五城学堂(今师大附中)和顺天学堂任洋总教。1906年北洋大学堂总教习(校长)美国教育家丁家立辞职,向直隶总督袁世凯推荐王邵廉接任,王邵廉赴任主持校政9年。其间的1909年,清政府授长其文科进士。王邵廉1914年辞去校长职务,应邀担任开溧矿务局协理十年。1936年病逝于天津寓所。</p> <p>【范竹斋旧居】</p><p>赤峰道76号</p><p>这是一座极富特色的通道式楼房建筑,其中靠赤峰道一面为带门洞的三层砖木结构楼房,中二楼较低。单栋楼都是带地下室的二层砖木结构楼房,楼房前有十级宽条石台阶,二楼有三面相通的楼道,楼道外侧有瓶柱式的外装饰,楼道中玻璃窗与百叶窗相间。院子的东北角有一座圆亭式建筑,外有八根爱奥尼克柱。屋内花砖铺地,楼顶平台设圆形石头亭</p> <p>范竹斋(1869—1949),名安荣,天津人,祖籍山东范县。17岁入天津双福成广货庄学徒。1901年任景德和棉纱庄驻沪经理。1906年与金桂山、潘耀庭伙设瑞兴益棉纱庄,任经理。1913年合资在津开设同益兴纱庄,任经理,后改为独资经营。 1919年,范竹斋参与集资创办北洋纱厂,任北洋纱厂经理。1930年,北洋纱厂由以军阀张作霖作靠山的章瑞庭独资经营,改称“北洋新记商业第一纺织公司”,范竹斋等人也就退出了股份。 1928年,范竹斋开办靖源隆纱布庄,不久,又开办嘉瑞面粉厂,所用“番纸”(外国银行支票)代号为竹记,范竹斋被称为天津“纱布业八大家”之一。 1932年,应法商东方汇理银行之聘,范竹斋主持华账房事务,他是东方汇理银行华账房第五任经理。1949年11月20日,范竹斋故于泰安里家中,终年81岁。</p> <p>【张学良旧居】</p><p>赤峰道78号</p><p>旧居有前后两幢砖木结构楼房,前楼建于1921年,三层带地下室;后楼为二层,建于1926年。两幢共有楼房42间,建筑总面积1401.65平方米,总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该建筑造型豪华、美观、大方。前楼正面二、三层设有屋顶平台;室内宽大考究,内部楼梯、地板、门窗等均采用菲律宾木料;卫生设备齐全,院内广植草坪。</p> <p>张学良(1901-2001)字汉卿,号毅庵,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东北讲武堂毕业,历任旅、师、军长,军团司令、东北保安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北平绥靖公署主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等职。1936年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逼蒋抗日。</p> <p>【张爱玲旧居】</p><p>赤峰道83号</p><p>这幢三层连体的洋房,房子已经很破旧。过厅大概有2米宽、4米来长。二层的楼梯处有一个通往后院的天桥,后院是一幢简易的小楼。</p><p>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原名张煐,笔名梁京,出生于上海,祖籍河北丰润,中国现代女作家。 其主要成就在于文学创作,主要代表作有《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1995年9月,张爱玲在美国洛杉矶去世。</p> <p>【李厚基旧居】</p><p>赤峰道90号</p><p>该建筑原为小德张建造,后李厚基购入作为自己的宅邸。该建筑现为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武装部使用。</p><p>李厚基故居建筑面积为900平方米,前楼为一幢三层砖木结构坡顶楼带半地下室,一楼为客厅、餐厅和书房等,二楼为卧室,三楼为阁楼。前楼内部墙面设有护墙板和双窗户,地面铺有菲律宾木斜拼花纹地板,半地下室作为储藏室。</p><p>后楼建筑面积为150平方米,为一幢砖木结构二层建筑,与前楼有外楼梯相通。</p> <p>李厚基(1870年—1942年),字培之,徐州丰县梁寨镇大王楼村(旧属铜山县)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辛亥革命时,参加进攻武汉。民国建立,改称第四师第七旅旅长。1913年进兵上海镇压“二次革命”,任吴淞要塞司令。同年带兵入闽,历任福建镇守使、护军使。1916年投靠皖系,任福建督军兼省长,参加督军团活动。1918年段祺瑞发动对南方的战争,他任闽浙援粤军总司令,被击败。第一次直奉战争后,投靠直系。1923年被皖系徐树铮与孙中山的北伐军联合驱走。1924年11月任山西援军副司令,旋改任南下宣抚,任全威将军,后寓居天津。1942年因病逝世。</p> <p>【宋则久旧居】</p><p>赤峰道125号</p><p>该建筑为普通的二层砖木结构小楼。</p><p>宋则久(1867-1956)名寿恒,天津人,爱国商人。出生于钱庄小商人家庭,幼年在私塾读书,16岁开始做学徒,32岁时已经是天津有名的大绸缎庄敦庆隆绸缎庄的经理,1903年到1912年间创办了天津造胰股份有限公司、北洋保险公司和天津报国公司等,筹办了直隶国货维持会并任会长。宋则久提倡国货,1913年倾其半生积蓄接办工业售品所,举起了“国货专卖”的大旗。1919年“五四运动”中曾和马千里一起联络各界组成了“抵制日货委员会”。日本人占领天津后,避居北平,后病逝于北京香山一棵松住宅。</p> <p>【卢永祥旧居】</p><p>赤峰道130号</p><p>该楼呈曲尺型布局。外檐为清水墙、水泥饰面两种,平顶出檐带女儿墙。大门转角呈丰圆状,上作阳台。院内外檐装饰讲究,花饰多样豪华,为砖木结构三层西欧公馆式楼房。</p><p>卢永祥(1867一1933)原名卢振河,字子嘉,今回河乡举人王村人,北洋皖系军阀。幼时读过三年私塾,1890年出外投军。1895年在山海关武备堂学习,毕业后被袁世凯聘为新军军官,在天津小站练兵,与段祺瑞,王士珍等成为密友,后来一同成了皖系军阀的骨干。历任清军第三镇(师)协统(旅长)、袁世凯的十师师长、徐世昌任命的浙江军务督办等职。1924年战争惨败后隐居天津。1933年年病死于天津,时年67岁。</p> <p>【赤峰道泰丰里】</p><p>1918年泰余里由钱维之建房成巷,以国泰民丰意命名。钱维之,江苏吴县人,晚清秀才,19世纪末弃文从商,在津创办申泰营造厂,承揽建筑工程。1900年时,申泰已成为京津一带最著名的营造厂,曾承建天津北洋大学、南开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前门火车站等著名建筑。1982年,泰丰里更名为泰余里。在泰丰里住过很多知名人士。</p> <p>1.【陆观虎旧居】</p><p>泰丰里4号</p><p>陆观虎(1889—1963),江苏吴县人。1910年起学中医,精妇科和内科。他的中医病例经学生整理为《陆观虎医案》。 </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陆观豹</b>是陆观虎之弟。清代名医陆九芝后裔,擅长中医内科,民国32年著有《食用本草学》。他与兄长生活在一起,观虎住一楼,观豹住二楼。兄弟俩都是天津一代名医。</p> <p>2.【孙壁儒旧居】</p><p>泰丰里3号</p><p>孙璧儒(1899-2001),原名玉瑸,以字行。生于天津县南乡灰堆村。曾就读于成美学校、新学书院和天津海军医学校。1922年被保送法国波尔多大学,即法国海军大学医学系留学。1925年底归国,1926年起长期在天津法国医院,今中心妇产科医院址应诊。1934年11月吉鸿昌将军在国民饭店遇刺被捕后,为吉治疗过枪伤。解放后曾任市政协委员。1976年12月退休。</p> <p>3.【丛鸿藻旧居】</p><p>泰丰里8号</p><p>丛鸿藻,回族,天津人。生于1904年。1918年毕业于南开中学,后考入北洋海军医学院。1923年毕业,以成绩优异留校任教五年。1925年与他的老师眼科专家法国人卢梭望合办防盲会。后经由英国教会扶轮社等一些慈善团体与一些社会名流捐助开办万国防盲医院。院址即设在海大道的海军医学院院内。曾任主治医师。治疗对象主要是外商地毯洗毛、制鞋等工厂工人。对他们所患的沙眼结膜炎等职业病给与免费医疗。三年后,医院改由田大文接办,改称防盲医院,迁址于张庄大桥。从遂于1928年离职,在五洲药房、中英药房挂牌坐堂行医。1929年自设诊疗所,同时受聘法国医院任眼科医师。1946年抗战胜利后,参加全国善后救济总署天津沙眼防治会工作,兼任眼科讲师。不久离去,继续在家中挂牌行医。</p><p><br></p><p>附:左为丛鸿藻先生</p> <p>4.【李石君旧居】</p><p>著名指画家李石君(1839-1933)和洋广杂货商刘锦堂也曾住在泰丰里。李名明智,字石君,四川雅安人。他在传统指头画法中注入西法,有黑白摄影效果。因风格怪异,以至被视为旁门左道,常年以卖画为生。1927 年,美国巨商欧文和罗卜尔来津搜求名画,无意间见到李的作品,以每幅200美金价格购去多轴,其身价才逐渐被人认识,有《虽彝山房印存》。</p> 辽宁路 <p>【高星桥旧居】</p><p>辽宁路162号</p><p>装潢一新的店面让人很难联想到高星桥旧居,只有广告牌后的老虎窗还是当年的模样。</p><p>高星桥(1881-1949)祖籍江苏南京,后定居天津芦庄子。打铁世家出身,做过零活,开过火车。二十七八岁时进入井陉矿务局任司磅员,后得到德国人汉纳根重用,任经理、总经理,获德国皇室贵族封号,1928年在天津兴建最大的商场——天津劝业场,后来生意不景气,1949 年客死上海。</p> <p>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夜,汉纳根等德国侨民纷纷表达爱国热情。高星桥对汉纳根爱屋及乌,也认购了几十万两白银的“公债”。出乎意料的是,这一举动给他带来了莫大的“荣誉”。1917年的一天,全体在华北地区的德国侨民聚集天津德国俱乐部,见证了德国驻津总领事将德皇威廉二世的一纸证书颁给高星桥的一幕:德皇赐予高家Von(冯)封号,高星桥一跃而为德国贵族。当时在华德侨,仅汉纳根一人有此封号。</p> <p>载振提议商场命名“天津劝业场”,理由是“劝业”二字顺应当时提倡的“实业救国”潮流,而其经营宗旨又以四字为头各有深意:劝吾胞兴,业精于勤,商务发达,场益增新。“天津劝业场”牌匾由写过末代皇帝溥仪退位诏书的书法家华世奎书写,每字润笔100大洋。</p><p> “南有上海大世界,北有天津八大天”,描述的正是劝业场胜景。</p> 河北路 <p>【丁子良旧居】</p><p>万善里</p><p>原名万善里,1919年由李准建房成巷;后转卖给周某,更名泰安里,1982年再度更名为万善里。</p> <p>丁子良(1870-1935)回族,名国瑞,字子良,号竹园,祖籍浙江金台,生于北京宛平县。近代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医师、评论家、报人。著有《说疫》《治痢捷要》《增补瘟疫》等医学著述,个人集资创办《竹园白话报》,后改称《天津竹园报》,其文章成集《竹园丛话》。</p> 营口道 <p>【田中玉旧居】</p><p>营口道42号</p><p>该建筑建于1922年,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砖木结构三层楼房,设有地下室。建筑平面较规整,对称布局;外檐采用清水青砖墙面,红瓦坡顶;主入口用四根超大尺度的爱奥尼克巨柱支撑三角形山花,形成两层楼高的门厅,气势恢宏,显示了主人不甘寂寞、急欲表现的心情。</p> <p>田中玉(1869-1935)字蕴山,直隶抚宁人。北洋武备学堂出身。曾任北洋第一镇炮队第一标统带、兖州镇总兵等职。1908年,出任东三省督练分所总参议。</p><p>中华民国成立后,历任代理山东民政长、曹州镇总兵、兖州镇守使、陆军第五师师长等职。后调京任陆军部次长,转年任察哈尔都统。袁世凯死后,任山东督军兼省长。</p><p>1923年山东发生土匪孙美瑶临城劫车案,被劫者包括外国旅客及记者等。劫案平息后,各国公使向北洋政府提出赔偿通牒,迫于压力,田中玉引咎辞职,辞职后的田中玉寓居天津,投资纺织、金融及房地产。1935年田中玉因病逝世。</p> 山西路 <p>【任凤苞旧居】</p><p>山西路186号 </p><p>该楼始建于1911年,1921年改建。二层砖木结构,水泥饰面,局部红砖清水。多坡红瓦坡顶,错落有致,上开天窗。入口为拱形门洞,立面中部前凸,上设三角雨厦。二层右侧夹角设一水泥护栏阳台。楼房造型新颖,风格明快,是一座西欧庭院式别墅住宅。</p><p><br></p><p>  </p> <p>任凤苞(1876-1952)字振采,江苏宜兴人。辛亥革命后,交通银行复业,任协理,同时为全国铁路协会评议员,后任盐业银行董事。抗战胜利后,继任盐业银行董事长,同时兼四行储蓄会执行委员。一生专注于地方志的收藏,并拥有知名藏书楼“天春楼”,后将所藏珍品图书全部捐给天津市图书馆。</p> 洛阳道 <p>【沈理源旧居】</p><p>洛阳道21号</p><p>这是洛阳道2层联排式公寓楼中的一幢,房屋为西式普通楼房,砖木结构,朴实无华。该楼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目前为天津市物业管理协会所在地。</p><p>沈理源(1889-1951)浙江杭州人,上海南洋中学毕业,后官费留学意大利,在罗马奈波利工科大学攻读水利和建筑专业。回国后在天津开始长达三十年的建筑师生涯,设计房屋百余处。沈理源曾从事建筑教学工作,担任过天津工商学院(今天津外国语学院址)和北京一些大学的教授。“七七事变”后,沈理源致力于福莱克契《世界建筑史》的翻译,这是我国第一部世界建筑史译本。</p> 小白楼地区 浦口道 <p>【张勋旧居】</p><p>浦口道6号</p><p>建于1899年,为德式小洋楼。主要建筑分东、西两楼,占地面积17660平方米,建筑面积4663平方米,有楼房56间、平房66间。楼房红瓦坡顶、混水墙面,室内装修考究,两楼以开敞式柱廊相连接,建筑体量轻盈通透,色彩搭配协调,前后庭院均有假山、凉亭、荷花池、石桥、游船,并养鸟兽、花卉等,为园林之精品。旧居气势壮观、营造精当、保存完好。</p> <p>张勋(1854年12月14日-1923年9月11日),原名张和,字少轩、绍轩,号松寿老人,江西省奉新县人,中国近代北洋军阀,清朝覆亡后,为表示效忠清室,张勋禁止所部剪辫子,被称为“辫帅”。 张勋清末任云南、甘肃、江南提督。1913年镇压讨袁军。后任长江巡阅使、安徽督军。1917年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兵进入北京,与康有为拥溥仪复辟,后被击败,逃入荷兰驻华公使馆。后病死于天津。</p> <p>【杨度旧居】</p><p>浦口道青岛胡同</p><p>始建于1924年,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带地下室,多坡大筒瓦顶,疙瘩小卵石混水墙面,房顶部设老虎窗。楼房典雅秀丽,风格浪漫。该房由英国人戈尔出资建造,由德国建筑师设计。</p><p>杨度(1875年-1931年9月17日),汉族,原名承瓒,字皙子,后改名度,别号虎公、虎禅,又号虎禅师、虎头陀、释虎。湖南湘潭姜畲石塘村人。他是著名学者王闿运的得意门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奇特的政治家,先后投身截然对立的政治派别,颇具争议。曾留学日本,其在日所作诗句“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在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和鼓舞作用。</p> <p>【王郅隆旧居】</p><p>浦口道22号</p><p>该建筑建于1900年,占地面积约5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砖木结构二层、局部三层楼房,设有地下室。红瓦坡顶,浅色混水墙面,主入口处用两组双柱支撑折角门廊,气势雄伟,体形错落有致。整幢建筑体现了德国民居和西洋古典建筑的混合风格。</p> <p>王郅隆(1888~1923),天津人。出身商人,善经营,因与安徽督军倪嗣冲结识,并受皖系军阀徐树铮重用,先后任黑龙江、湖北、安徽等省盐务采运局总办,安武军后路局总办;后投资井陉等煤矿,创办天津华昌、丹华火柴公司,组织长顺盐业公司,与人合办金城银行、裕元纱厂、边业银行、《大公报》等。1918年任安福系国会议员及北洋政府财政总长,被视为安福系军阀的“财神”。1920年皖系失败,王郅隆受到直系军阀通缉,辗转逃往日本,1923年死于日本关东大地震。</p> <p>【载洵旧居】</p><p>浦口道31号</p><p>原建筑是一幢高大红墙、黑色尖顶的德国城堡式洋房。</p><p>载洵(1886-1949) 满洲镶白旗人,爱新觉罗氏。光绪帝弟。清光绪十五年(1889)晋辅国公,次年又晋镇国公。1902年袭贝勒,1908年加郡王衔。宣统元年(1909)任筹办海军大臣,并赴欧美考察海军,次年授海军部大臣。1912年1月,与载涛等组织宗社党。辛亥革命后在北京、天津闲居。</p><p>1908年,3岁的溥仪继承皇位,溥仪的父亲载沣成为摄政王。载沣上任后,为加强皇权,任用少壮派贵胄掌控军队。他委派自己的亲弟弟载洵掌管海军,年仅22岁的载洵成为大清国最后一位筹办海军大臣。</p> <p>【雷震春旧居】</p><p>江苏路3号</p><p>雷震春(1862-1919),字朝彦,安徽宿州人,民国将领。1880年投军。1886年考入北洋武备学堂。1895年随袁世凯小站练兵。1892年任北洋将弁学堂总办,总理北洋训练各省将弁。1909年署江北提督。1912年任河南护军使。1914年任京畿军政执法处处长。后积极支持袁世凯称帝,并参与张勋复辟,被判处无期徒刑。1918年被释放。1919年去世。</p> 泰安道 <p>【孙传芳旧居】</p><p>泰安道5号</p><p>孙传芳旧居原为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张弧住宅,1925年曾作为日本便衣队的情报传递点,1933年孙传芳购得此房。</p><p>房屋为砖木结构,局部带地下室两层小楼。分前楼、后楼两部分,建筑立面入口有四根爱奥尼克柱。前楼四周设封闭回廊,一、二层为起居室、客厅、饭厅等;后楼是卫兵及佣人住房。两楼连接处有大玻璃窗。二层回廊用方柱外加半柱,四坡瓦层顶,主楼二层为列柱外廊并配有矩形、圆形、蚌形等各种形状的老虎窗和牛眼窗,室内装饰豪华。</p> <p>孙传芳(1885-1935),字馨远,山东历城人,是民国时期直系军阀首领之一。在日本读书期间加入同盟会,1923年任福建军务督理。在1924年的江浙战争中乘机扩军,1925年10月起兵驱逐苏皖等地奉系势力,11月在南京宣布成立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自任联军总司令兼江苏总司令,从而成为直系最有实力的军阀。1926年,在阻挡北伐军东进的战役中损失了大部分精锐部队,先后投靠张作霖、张学良门下,最后在天津被施剑翘刺死。</p> <p>【周学辉旧居】</p><p>泰安道13号</p><p>该建筑建于上世纪初,俄罗斯风格建筑。结构严谨,内部布局宽敞明亮。一楼有较大会客室,二楼有卧室、餐厅、储藏间等。1976年地震后有损毁,后整修复建。</p> <p>周学辉(1882-1971),号晦园,周馥幼子。辛亥革命后被推选为参议院议员,后又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后跟随四兄周学熙创办实业,与学熙同心协力,奠定了周氏企业集团的纺织业基础。周学熙引退后,他先后任天津华新纱厂常务董事、董事长,北京自来水公司常务董事、董事长,滦州矿地公司董事长,启新洋灰公司董事、董事长,江南水泥公司董事,耀华玻璃公司董事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三届天津市政协委员。</p> <p>1936年1月24日,周学渊和周学熙的挚友陈一甫生日时合影。左起为周学辉、陈一甫、周学熙、陈西甫、周学渊。</p> <p>民国七年戊午(1918年)正月,周氏家族在天津英租界米多士路周学辉住宅前留影。</p><p>后第四排左起:左1.周叔弢 , 左2.周季木(孙师白的丈人),左3.周志俊 。</p><p>后第二排左起:左1.周学辉 左2.周学渊 左3.周学熙 左5.老公公(周馥) 左6.大老婆婆(吴太夫人)。</p> 保定道 <p>【陈祝龄旧居】</p><p>保定道4号</p><p>特点:混合结构三层楼房,局部二层,红瓦坡屋顶,外檐为清水红砖墙,门窗洞口为拱券形式,同时设置精美的花饰、窗门套。建筑平面呈“L”形,造型美观典雅,体量错落有致,虚实对比强烈,并有较为宽敞的院落。具有折中主义建筑特征。现为办公用房。</p><p><br></p><p>陈祝龄(1870—1929),广东高要人。早年毕业于天津中西学堂。1880年随姐夫北上天津,1909年被委任为天津怡和洋行出口部买办。陈祝龄曾参股兴建了耀华里,并自己出资建造了大量房产,后组建义德洋行。1929年遭绑架遇害。</p> 唐山道 <p>【靳少卿旧居】</p><p>唐山道54号</p><p>该建筑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外檐通体作方形水泥花饰,首层中央为门厅,立柱上托长方形阳台,水泥护栏。两侧均建坡顶角楼。二层门窗以壁柱相隔。顶层坡顶出檐,中部作虎眼,两侧开人字天窗。建筑对称,线条优美,风格典雅。建筑现状良好。</p><p>靳少卿(1880一1953),天津人。英商新泰兴洋行买办靳翼卿之子。青年时在银号学徒。1918年任英商新泰兴洋行职员,后升为经理。1934年两大合伙人沈、宁两家退出,靳少卿独自经营至1941年结业。</p> 湖北路 <p>【张人骏旧居】</p><p>湖北路1号</p><p>砖混结构二层楼房,布局紧凑,传统风格,院落略显局促。</p><p>张人骏(1847~1927)字千里,取“人中骏马,驰骋千里”之意。直隶人,进士出身。历任山东布政使、漕运总督、山西巡抚、两广总督等职。</p><p>1909年改任两江总督。武昌起义爆发后,张人骏依仗张勋的兵力,准备顽抗到底。</p><p>在同盟会组织的江浙联军的攻击下,张人骏没能守住江宁,便趁机逃往上海,以遗老自命。</p><p>1927年去世,享年81岁。其叔为张佩纶,他的侄女就是张爱玲。</p> <p>【钱伟长旧居】</p><p>湖北路15号</p><p>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一2010年7月30日),出生于江苏无锡,毕业于多伦多大学,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上海大学校长,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长等职。 他兼长应用数学、力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2010年7月30日,钱伟长于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8岁。</p> <p>【载沣旧居】</p><p>湖北路27号</p><p>原为砖木结构二层小楼,带地下室,菲律宾木门窗。</p> <p>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奕譞的第五子,生于清光绪九年正月初五日(1883年2月12日-1951年2月3日)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末代皇帝溥仪的生父。</p><p>光绪十六年(1890)袭王爵,成为第二代醇亲王。光绪三十四年(1908)其子溥仪入承大统,载沣成为摄政王。因此,在清朝的最后三年中(1909—1911),他是中国实际的统治者。载沣继承了其父懦弱的性格,才疏识短,难当大任。他面对鼎沸的局势,又屡屡举措失当,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宣统三年八月(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次年他被迫同意溥仪退位。</p> <p>宣统帝退位后,闲赋在家的载沣不问政治,不参加张勋的复辟活动,此后在也未参加伪满洲国的任何职务。</p><p>解放后,载沣将醇王府贡献给人民政府以作公用,将家存图书、文物捐赠北京大学,响应淮北水灾捐款,带头购买“胜利折实公债”。1928年迁往天津,1939年回到北京。1951年初,因多年老病感受风寒,于2月3日病故。</p> 建设路 <p>【蔡慕韩旧居】</p><p>建设路72号</p><p>该建筑为砖木结构二层英式别墅,是老天津流传比较广的“八大家”之一的胜芳蔡家旧居。</p><p>蔡慕韩(1900—1976年),河北省霸州市胜芳镇人。蔡家从清道光年间开始,至第四代蔡慕韩举家迁往天津,投资金融业、工商业,用一百余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地主到资本家的角色转换。蔡慕韩于1930年当选为“英国工部局董事”,在天津金融、工商界也有大量投资,1938年投资济安自来水公司,任总经理。1942年投资华北造纸厂。他增开了万祥银号,使蔡家的银号增加到三家,同时还接办了周公祠大街的利和毛巾厂,自任总经理,可谓津门商界呼风唤雨的人物。</p> <p>【陆洪涛旧居】</p><p>建设路80号</p><p>此楼建于二十年代,原为北洋总长张弧所买,不久卖给陆洪涛。该楼东沿建设路,南抵曲阜道,西临湖北路,北临泰安道。砖混结构,占地2060.67平方米,建筑面积1958.80平方米,砖混结构,公馆式建筑,局部三层带地下室,外檐入口处由方柱、圆柱搭配支撑多角门厅,上筑阳台。平屋顶中央建八角形坡顶全封闭凉亭,楼内房间装修豪华。该建筑基本保持原貌。建筑现状良好。</p><p>陆洪涛(1866~1927),江苏铜山人。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清末在甘肃任新军督操官。1913年任陇东镇守使。1921年任甘肃督军,1924年兼任甘肃省省长。1925年辞职后居津。</p> <p>【詹天佑旧居】</p><p>原建设路德源里</p><p>在今建设路中段西侧(唐山道与保定道之间),胡同东临建设路,西端不通行,长33.5米,宽3.5米,共有6所二层青砖小洋楼。原称德源里,1982年改称源茂里至今。</p><p>詹天佑(1861-1919)字眷诚,号达朝,汉族,广东南海人,居住在湖南省,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他是中国首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北京-张家口)等铁路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p> 新华路 <p>【元隆孙旧宅】</p><p>新华路120号</p><p>该建筑由中国工程司著名建筑师阎子亨设计,为砖混结构二层楼房,两侧为三层楼房,多坡屋顶,清水红砖墙面。建筑整体感较强,具有折中主义建筑特征。</p><p>孙烺轩</p><p>天津人,原为益泰昌棉布店学徒,后升任经理,1896年与人合资开设元隆绸布店,1915年又合资开办晋丰银号、元裕及元聚纱布庄,死后由次子孙仲凯接任。</p><p>孙仲凯</p><p>(1898—1966)名祥琪。初在银号学徒,1921年接任元隆绸布店经理,开办庆生棉纱庄,包销裕元纱厂棉纱,同时投资其他棉纱庄及银号、米面庄等,后在劝业场和小白楼增设“元隆”新店,是民国天津商界“新八大家”之一。</p> <p>【那桐旧居】</p><p>新华路176号</p><p>原为一大一小两座楼房,均为德式别墅,院里建有花坛水池。大楼已于1981年拆除,小楼东临新华路,南抵南京路,西临河北路,北临烟台道,为二层欧式洋楼。建筑面积700平方米,自成院落。那桐退隐后主要在此居住。现为友谊宾馆的附属建筑。</p> <p>那桐 (1857-1925)字琴轩,叶赫那拉氏,满族镶黄旗人。初任清朝户部主事,1900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奉慈禧之命留任留京办事大臣,和奕劻、李鸿章与联军议和。1902年署外务部左侍郎。1906年被授体仁阁大学士。1909年被任命为军机大臣。1911年奕劻成立皇族内阁,被任命为内阁协理大臣。民国后,那桐来到天津英租界隐居,1925年,那桐病死在北京金鱼胡同寓所。</p> <p>【梁炎卿旧居】</p><p>新华路201号</p><p>建于1903年,正门在唐山道,坐北朝南,正门带门洞,有两扇棕红色的大门,还有个小门,门洞里右侧是门房,左侧是平房。</p><p>一进门是个大花园,有东、西两座楼,西楼是先盖的,为南北向二层砖木结构方形楼,1968年拆除、东楼是后盖的,为东西向二层砖木结构长方形楼,此楼现存。</p><p>建楼所用的墙砖是庚子战后八国联军强令拆毁的天津城墙老砖。</p> <p>梁炎卿(1852—1938)名国照,字怡轩,又字彦青,生于广东南海县佛山。清末民初英商怡和洋行天津分公司买办、、英商高林洋行买办。与泰来洋行的王铭槐、、太古洋行的郑翼之和汇丰银行的吴调卿,合称为清末天津四大买办。从进入上海怡和洋行当练习生到去世,梁炎卿在怡和洋行工作了68年。</p><p>家住在英租界(今新华路、营口道口)一幢花园式的住宅中,拥有财产约2000万元,高踞天津所有买办之首,堪称“广帮首富。</p><p><br></p><p>下图为天津怡和洋行大楼</p> <p>【宋哲元旧居】</p><p>新华路253号</p><p>宋哲元(1885年10月30日-1940年4月5日),字明轩,山东乐陵人,毕业于北洋陆军随营武备学堂,中华民国军事将领,是冯玉祥手下西北军五虎上将之一。 1907年从军,服役于冯玉祥部,历任哨长、连长、营长、团长。1922年,参加直奉战争,升任第二十五混成旅旅长。1924年10月,任第一军第一师(后改为第四师)师长。1925年,任热河特别行政区都统。1940年4月5日,宋哲元病逝,葬于绵阳附近的富乐山,享年56岁,后被国民政府追升为一级上将。</p> <p>【刘彭久旧居】</p><p>庆云里2号</p><p>刘彭久(1884-1969)字鹤龄,天津宁河芦台人。刘彭寿二弟,在兄长的培养下,曾任奉天官银号副理、经理。后任中华懋业银行营业主任。福星面粉公司成立后,多年来担任经理、总经理等职务。</p> 南京路 <p>【倪嗣冲旧居】</p><p>南京路 88号</p><p>该住宅原为一座大楼,院内地势宽敞,倪嗣冲后来又加盖楼房一幢,有假山、凉亭,配以花草树木,甚为幽雅。1920年倪嗣冲从安徽督军下野后,即由意租界移居至此。</p> <p>倪嗣冲(1868-1924)字丹忱,安徽阜阳人。清末参加小站练兵,后纳资捐候补知府。历任武卫右军执法营、北洋巡防营务处、东三省行营营务处等差遣。后任奉天、吉林提法使。1911年经袁世凯推荐,任河南布政使,帮办河南军务。1912年委充毅军营务处总办、武卫右军翼长。1913年任安徽清乡督办、皖北镇守使、安徽护军使、安徽都督。袁世凯称帝前,联合十四省上书劝进。后曾任长江巡阅使兼安徽督军等职。1920年,皖系战败,他辞去安徽军政各职,寓居天津。</p> 四川路 <p>【靳云鹏旧居】</p><p>四川路2号</p><p>该建筑系1929年以延福堂名义购自英租界工部局,建成一所庭院式洋楼。前后两幢,均为砖木结构。前楼是主楼带地下室三层,正面有宽大的台阶;一、二楼前廊上下拱口用八根水泥柱衬托;三楼有屋顶平台,住房高大,顶棚有各种不同花纹线条。后楼是二层前廊式条式楼房。靳氏住在主楼的一楼。由于他下台后热衷参拜佛,所以还设有佛堂。</p> <p>靳云鹏(1876-1951),山东邹城人,天津武备学堂出身,曾任山东督军及北洋政府陆军总长,1919年与1921年两度出任国务总理。他也拥有丰富的实业和资产,是民国年间政界 、商界的一名风云人物。靳云鹏身为皖系骨干,段祺瑞手下的“四大金刚”之首,却同时和直系、奉系政要关系密切;一手把持军政大权,另一手伸向经济领域,钱权两收;善打“政治麻将”(利用打麻将、吃喝嫖赌解决问题),玩弄权术,在军阀内乱、派系斗争中多次转换阵营,但在外敌面前尚能保持民族气节。</p><p>1931年靳云鹏开始皈依佛门,吃斋诵经,每天都到天津居士林去礼佛听经。并自任林长。1951年,靳云鹏在天津去世,享年75岁。</p> 鞍山道地区 鞍山道 <p>【段祺瑞旧居】</p><p>鞍山道38号</p><p>段祺瑞旧居是当年天津日租界最为豪华的私人公馆式住宅。该楼原是段祺瑞妻弟吴光新出资兴建,后让于段居住,故被人称为“段公馆’,是当年天津日租界最为豪华的私人公馆式住宅。段祺瑞故居东沿蒙古路,南临鞍山道,西临河南路,北抵万全道。包括主楼、后楼、平房等建筑,整座住宅共有楼、平房74间,总建筑面积3458平方米。其中,主楼为三层砖木结构欧洲庭院式古典风格建筑,建筑面积2429.21平方米,造型雄伟壮观。</p> <p>段祺瑞(1865—1936),字芝泉,曾用名启瑞,晚年号称“正道老人”,生于安徽合肥,所以又称“段合肥”。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 1916年至1920年掌权者。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于上海宏恩医院。</p> <p>【张园】</p><p>鞍山道59号</p><p>原为清末湖北提督张彪旧居,建成于1916年,1924年孙中山到津暂住,1925年2月至1929年7月溥仪居住。张彪过世后,张彪之子向溥仪收取租金,溥仪无奈于1929年搬入陆宗舆的私宅,就是今天的静园。张彪之子将张园卖给日本人,改为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官官邸,现在我们看到的是1934年日本人重建的张园,1947年为国民党警备司令部,1949年张园成为中共天津市委第一个公开办公地址。</p> <p>张彪(1860~1927)清末武职官吏。字虎臣,山西榆次人。曾任湖北提督,陆军副都统,辛亥武昌起义时,率督署卫队与起义军顽抗。南北协和后卸职,在天津日租界筑“张园”,作寓公。在日租界地置田二十亩,修建花园住宅,取名“张园”。民国13年(1924年)孙中山北上和谈,偕夫人宋庆龄曾住张园。翌年2月,被逐出北京的末代皇帝溥仪及皇后婉蓉等也住在张园。每日清晨,亲自洒扫庭院,以尽所谓“事君”之道。</p><p>1927年9月13日,张彪去世。溥仪为痛念这位清朝的忠臣遗老,挥泪不已。成殓之际,溥仪亲书“心如金石”匾额,又赐陀罗经被,为他送行。</p> <p>【静园】</p><p>鞍山道70号</p><p>始建于1921年,占地面积约3016平米,建筑面积约1900平米,为天津市特殊保护级别的历史风貌建筑、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静园初名乾园,为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宅邸,1929年7月—1931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于此居住,更名“静园”,寓意“静以养吾浩然之气”。园内建有折中主义砖木结构楼房一座,融西班牙式和日式风格于一体,草木葱郁,静谧宜人,是天津租界时期庭院式私人宅邸的典型代表。</p> <p>静园主体建筑属于折衷主义风格,带有日本木构建筑特点和西班牙建筑的样式。门的结构和材料选用具有典型的日本特色,朴素自然而简约,然而它的缓坡屋顶、筒瓦的利用以及室内细部装饰则有明显的西班牙中世纪建筑的风格。</p> <p>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曜之,号浩然,出生于北京醇亲王府(现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44号),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清朝末代皇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溥仪3岁即位,6岁被迫退位,曾是中国全国政协委员。1967年10月17日,因肾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的华龙皇家陵园。</p> 河北路 <p>【沈湘旧居】</p><p>河北路86号</p><p>该建筑有近百年历史,属于西式洋楼住宅,由主楼和配楼组成,主体为三层的砖木混合结构,房屋面积大约700多平方米。</p><p>沈湘(1921-1993)中国男高音歌唱家,天津市人,自幼喜好歌唱,上世纪四十年代同时考入圣约翰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和国立音乐学院声乐系,多次开个人演唱会,当时被誉为“中国的卡鲁索”。半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桃李天下,名家辈出。</p> 陕西路 <p>【阎锡山旧居】</p><p>陕西路55号</p><p>建于上世纪20年代,仿西洋古典式尖塔砖木结构,三层带半地下室。外檐和屋顶有精美的柱式雕花,内部是木质的地板和木质的楼梯。</p> <p>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字百川、伯川,号龙池,汉族,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华民国国军(及其前身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北洋军阀晋系领袖,曾任行政院院长、国防部部长及总统府资政等职务。 北洋政府期间支持袁世凯称帝。民国十九年(1930年)联合冯玉祥、李宗仁等倒蒋,失败后逃往大连。“九一八事变”后支持蒋的不抵抗政策。抗日战争时期采取两面政策。1949年赴台。1960年病逝于台北,终年77岁。</p> 沈阳道 <p>【王揖唐旧居】</p><p>沈阳道66号</p><p>王揖唐旧居建筑面积为949平方米,为三层砖混结构公馆式楼房,建筑正立面布局为三段式,两侧设有多边形对称塔楼,建筑入口处设有方形洞门并建有高石台阶,门洞上方部装饰有卷窗和瓶柱。</p> <p>王揖唐(1877—1948),安徽合肥人,日伪时期的汉奸,民国时期政客,安福系的主要成员,北洋政府众议院议长,中华民国陆军上将。 曾先后担任内务总长、吉林巡按使、众议院议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公开投敌,官至伪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伪全国经济委员会副委员长,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咨询会议议长。1948年9月10日,以汉奸罪在北平姚家井第一监狱被处以死刑。</p> 南开区二纬路 <p>【杨以德旧居】</p><p>南开区二纬路41号</p><p>建于1921年,该宅原占地1019.6平方米,建筑面积1173平方米。该楼整体坐北朝南,正立面入口门厅两侧筑方、圆并列形柱,上承弧形平台,前檐东西两端为六角形和圆形角楼。楼内一层正中为方形大厅,四周分立圆柱。居室围绕大厅设置,室内花砖墁地。外檐墙体开长条形窗,楼顶出檐,坡式瓦顶,前后坡有阁楼,并设东侧楼门和楼后便门。该楼整体建筑具有西洋建筑风格,造型别致。</p> <p>杨以德(1873—1944),字敬林,绰号杨梆子,天津人,祖籍山东,落魄盐商后裔。1902年在津榆铁路侦察处当侦探员。1906年,杨以德升任津榆铁路总稽查,兼任探访局总办,成为袁世凯的心腹爪牙。1908年,他兼任京津电报电话线路督察,同年9月,被赐为三品二等顶戴。1909年,天津设立北洋警务公所,他被任命为警务道台。民国初年,杨以德出任直隶省警务处处长兼天津警察厅厅长,以及北洋行营营务处处长、天津工巡捐务处处长、天津工程处处长等职。袁世凯曾封他为将军府将军,后又晋升为德威上将军。1925年,因故被免职,从此脱离政治舞台。1944年杨以德死于天津。</p> 南开区三纬路 <p>【宁星普旧居】</p><p>南开三纬路49号</p><p>宁星普(1842-1928)名世福,以字行,直隶青县大兴口人。新泰兴洋行经理,天津华商公会会长,天津总商会特别会董。</p><p>该府邸规模宏伟,宁家老宅内布局考究、设置完整。</p> <p>宅院主要建筑分三路:西路为供奉先人的家庙、杂役居住的地方及马棚等。中路是主要建筑,有中式门楼和多进院落,直抵后绣楼。</p> <p>门楼院落曾有三重牌匾,匾额为天津大书法家华世奎等人手书。后绣楼为中西合璧回廊建筑,楼顶的两侧阳台均有中式圆亭高耸,极为别致。楼前有很大的院子。整个建筑错落有致、造型大方美观。</p><p>如今宁家大院是天津市区内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私人豪宅。</p> <p>中心公园地区、小白楼地区和鞍山道地区的名人旧居已走遍。下次和我一起去意式风情地区及德式风情地区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