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西部行(十八)

千涛

<p>从巴马县长寿村到东兰县武篆镇,路程四十多公里,一个多小时就到了。</p> <p>武篆是中国早期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和中共右江特委书记、右江苏维埃政府主席、红七军第二十一师政委陈洪涛的故乡,是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红七军战斗过的地方。境内革命遗址众多,其中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列宁岩、魁星楼。</p> <p>到武篆首先是红色旅游。这是魁星楼前广场。</p> <p>东兰魁星楼,即红七军前敌委员会旧址。楼高17.5米,共4层,兴建于清光绪33年(1906年),是一座砖瓦结构的六角形塔式楼阁,座落在离东兰县城30公里的武篆镇人民政府北门。魁星楼是一座革命的红楼,像井冈山的八角楼、延安的宝塔一样,与“革命”二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p> <p>1922年,韦拔群组织领导农民武装攻打东兰县城时,曾设指挥部在魁星楼。1926年至1927年间,魁星楼是东兰县革命委员会和武篆农民协会办公所在地。1930年3月,红七军主力聚集东凤根据地,中共红七军前委设在魁星楼。红七军前委书记、政委邓小平、军长张云逸就在魁星楼里办公和住宿,领导右江地区的土地革命运动。</p> <p>1958年,政府拔款重新修饰魁星楼。</p> <p>魁星楼是右江革命标志性遗址之一,是区内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1963年2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把魁星楼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广场有革命烈士塑像</p> <p>这是保留下来的当时的平房</p> <p>驴友们留念</p> <p>魁星楼内的房间</p> <p>圆形的窗口很独特,暗光下就似一幅画。</p> <p>从窗口向外暸望</p> <p>参观完魁星楼,驱车往4公里外的列宁岩。</p> <p>因为当年这一带发生了很多故事,得好好看看地形。都是喀斯特山区,因为有公路,虽然仍看出地形的险峻,但已经没有当年人迹稀少的样子。你看,又要搞开发了。</p> <p>石峰奇形怪状、千姿百态。路上有个三角形的穿洞,驴友们抢着拍镜头。</p> <p>接近了,这地方庄稼繁茂,看来周围住的人不少。</p> <p>到了,好地方、好景色。</p> <p>1963年,列宁岩被正式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驴友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门前合影留念。</p> <p>有林荫道通向岩洞。走在小道上,有朝圣的感觉。</p> <p>要过一条桥,更增加神圣感。想当年,这条小河在洞口的射程内,应是防御的重要屏障。</p> <p>到了。1978年,值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大庆,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题写了“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放大后刻在岩洞口。</p> <p>有一堵石墙把洞和外界隔开,中间有个拱门。</p> <p>进入洞中</p> <p>这是洞中大厅。列宁岩原名北帝岩,位于东兰县武篆巴学村,分别距县城、武篆镇38公里和4公里,是个天然石洞。洞口宽64米,洞高43米,纵深137米,洞内宽敞明亮,干燥平坦,可容纳数千人。</p> <p>1922年3月,韦拔群在此组织革命同盟,发表《敬告同胞书》。1925年9月,韦拔群、陈伯民等在洞内开办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30年2月,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来到武篆,认为韦拔群在北帝岩宣传了马列主义,提议改名为“列宁岩”。1962年6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为“广西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197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拨款修缮列宁岩,依照1925年的原貌进行修复,并办陈列橱窗。</p> <p>当年农会学员住的地方(复原)</p> <p>陈列橱窗</p> <p>洞中还有多个洞,如果粮弹充足,又有外应,遇到围攻时,在此洞坚持数月、半年应不成问题。</p> <p>当年韦拔群等,就在这个讲台给农会学员上课。</p> <p>当时一定喊出慷慨激昂的口号和发出战斗的号召。</p> <p>也会有激动人心的场面</p> <p>东兰县不仅是红色旅游基地,也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壮美的山水景观。</p> <p>美丽的田园风光</p> <p>在东兰境内的红水河第一湾。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