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王友,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青浦区高中语文兼职教研员,师之蕴实证语文工作室主持人,耕读角里工作室主持人</p> <p>从几个热词说起。</p><p>如何做校本研修?想到课例研修</p> <p>老师区分的纬度</p> <p>会教的老师展示不就变成善讲的老师,</p><p>把善讲的部分写下来不就成了善写的老师吗?</p> <p>专家都是善讲、能写、会教的</p><p>课是核心</p> <p>越讲越清晰,越写越深刻</p><p>研究课堂,研究教法</p> <p>以考定教,空间不大</p> <p>主题式课例研修</p><p>听中学,做中学</p><p><br></p> <p>教师为主体。</p><p>训练是要有的</p> <p>目的:提升教师综合素养</p> <p>课例研修的设计策略,三个方面:课例主题、目标、方案</p> <p>主题生成的起点是教育困惑</p> <p>多元解读,但多元有界,须以文本为中心</p> <p>红楼梦、乡土中国必读书目</p><p>怎么去教《红楼梦》?</p><p>由疑问生成了主题</p> <p>一直做,坚持做</p><p>在坚持中有实证,总结出经验</p> <p>所有困惑都能生成主题吗?不是的。比如“之”字用法。这种研修一般一个月一次。一年研究五六个</p> <p>小说教学的路径问题</p> <p>为什么是这三个人呢?</p><p>典型农民</p><p>典型城市小市民</p><p>典型知识分子</p> <p>用文学的语言去解释</p><p>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深究其背后的东西</p> <p>只有群体困惑才得以上升到主题</p> <p>再举例,说明如何筛选主题</p> <p>怎么教指向</p><p>看课看目标,看教法</p><p>切片课堂,铺垫目标,解读目标</p> <p>老师的技能都蕴藏在教学中。老师的思考到在教学情境中</p> <p>一直追求讲上课,写上课,上好课。</p> <p>在写课上课看课中来经验</p><p>观评写课的规范操作。</p> <p>最终促进了教学的改进</p> <p>学科学术底蕴一定要有</p> <p>一直努力做思想型教师有底蕴有经验有方法</p> <p>让成长与成果同步,让经验与经历共生。把观评课的全部用文字呈现出来。写是关键</p> <p>有方案,全员参与其中</p><p>实录式上课报告</p><p>实录时管课报告</p> <p>案例举隅</p> <p>有方案</p> <p>有分工</p> <p>有任务驱动,有观察点,有研究范式</p> <p>原来的解读可能有问题,主题解读不明确,再来一次,如此循环,直至问题解决</p> <p>以语文为例,每一个老师都拿出一个文本解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