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郁的水乡古镇,是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古时此处为吴越疆界,故名乌戎,后因此处房屋多涂黑漆,改名乌镇。<br> <div>镇里古风犹存的东、西、南、北四条老街呈“十”字交叉,构成双棋盘式河街平行、水陆相邻的古镇格局。这里的民居宅屋傍河而筑,街道两旁保存有大量明清建筑,辅以河上石桥,体现了小桥、流水、古宅的江南古镇风韵。镇东的立志书院是茅盾少年时的读书处,现辟为茅盾纪念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上的西栅老街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之一。此外,还有修真观戏台、双桥风情、梁苑胜迹、唐代银杏等众多景点。<br></div><div><br></div> 大门外的雕塑。 乌镇旅游开发的较好,主要由传统作坊区、传统民具区、传统文化区、传统餐饮区、传统商铺区和水乡风情区组成,非常有特色。传统民具区有百床博物馆,里面展出了各式床具。茅盾小说“林家铺子”的原型也在乌镇。 传统民具区有百床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博物馆。 江南民俗馆,展示了晚清至民国时期乌镇民间有关寿庆礼仪、婚育习俗和岁时节令等民俗。 传统作坊区分为“米酒作坊”、“蓝印花布染店作坊”、“布鞋作坊”、“藤作坊*竹器店*箍桶作坊”“丝绵作坊”“竹艺轩”等,尽情体味水乡传统手工艺风情。 茅盾故居分东西两个单元,是茅盾的曾祖父分两次购买。故居包括卧室、书房、餐厅等建筑,其家具与布置仍是茅盾当初居住时的样子。 在乌镇中市有一座建于北宋年间的修真观。998年,道士张洞明在此结庐,传说他在此地修得真道,于是创建了“修真观”。观成之后,有青鸾飞临,翔跃于修真观上空。人们都非常好奇,便争相前来观看,一时间,修真观的名气大增。自古以来,修真观与濮院翔云观、苏州玄妙观并称为江南三大道观,地位极为崇高。 修真观古戏台为歇山式屋顶,边门通河埠,底层后部有小梯通楼台,亦可通过翻板门从河埠下到船里。 江南木雕陈列馆,这里原是东栅徐家的豪宅,又名百花厅,以其木雕精美而闻名。木雕馆里的木雕取材丰富,有“八仙过海”、“郭子仪祝寿”等民间传说,有“打渔”、“斗蟋蟀”、“敲锣打鼓”等生活场景,也有“龙凤呈祥”、“松鼠吃葡萄”、“梅兰竹菊”等传统图样,刻画出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 乌镇典当行最多时达13家,但后来只有汇源当是乌镇唯一保存完好的当铺。五开间的门面、1.8米高的柜台,还有墙面上巨大的“当”字,非常气派。不少游客在柜台前模仿掌柜和客人的造型拍照,很有意思。 进镇后过双桥沿河北岸参观那些景区,走完景点后经这座桥进入南岸。 隔河看北岸。 租一条小船从水路出镇应是最好的选择。 文昌阁,立志书院门前河埠上有一幢楼阁,名文昌阁。书院与阁之间,仅隔一条不宽的观前街。旧时读书人到文昌阁,一般都有下人陪同乘坐小船前来。小船就泊在阁下的河埠边,读书人上楼,下人就在过道两旁的长凳上坐着等候。<br><br> 我们去时东栅只开放了一小部分,听说现在已经全部开放了。 新版《红楼梦》的外景地就是乌镇,几年前朱旭,黄磊,刘若英拍的《似水流年》也是乌镇的事,可能看的人不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