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母校一一三十八中学哺育了我们

刻骨铭心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之历史变迁。(资料)</span></p> <p>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坐落于西安市新城区太华南路226号。1905年孙中山先生为发展革命志士,在河北保定创办的一所学校,定名为“育德中学”。老一代革命家刘少奇,李维汉,李富春等曾在该校就读过。抗战期间的1944年,河北保定“育德中学”教务主任李涤之先生来陕,在西安城北大华纱厂南边建立陕西省育德中学,从此河北保定“育德中学”落地西安。1949年7月,李涤之校长将该校捐赠给人民政府。以后陕西省文教厅将“育德中学”更名为&lt;陕西省立西安工人子弟中学&gt;。1955年6月学校划归西安市教育局又更名为&lt;西安市工人子弟中学&gt;。1958年2月,西安市统一編排各个中学,学校定名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至今。</p> <p>陕西省“育德中学”校门图片。</p> <p>“育德中学”陕校新筑教室之一角图片。</p> <p>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50周年校庆校门图片。</p> <p>三十八中学老操场之一角图片。</p> <p>三十八中学老教学楼。</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忆母校一一弹指一挥间,转眼60年。</span></p> <p>一九六一年秋季,考入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部分同学的照片,时间间隔约为三年。主要是在一九六四年夏季,初中毕业时同学们互赠留念的照片:</p> <p>这是1961年秋,考入西安市三十八中学到1964年夏季初中毕业时学十没整体平面草图。通过回忆(56年了)大致如此,也许有误,请老同学指出,我一定修正以达到真实无误,谢谢!</p><p><br></p><ul><li>38643班女同学集体合影。</li></ul><p><br></p><p><br></p> <p>任关增同学</p> <p>张林玉同学</p> <p>房岚萍同学</p> <p>李雪玲同学</p> <p>李长丽同学</p> <p>田怀荣同学</p> <p>张健康同学</p> <p>刘桂凤同学</p> <p>闫玉英同学</p> <p>郭晓茹同学</p> <p>彭喜玲同学</p> <p>楊文昇同学</p> <p>王洪亮同学</p> <p>张光明同学</p> <p>姓名记不得了。</p> <p>石中秋同学</p> <p>元芬同学</p> <p>宗光华同学</p> <p>余新民同学</p> <p>李彩萍同学</p> <p>房老沫同学</p> <p>陈生真同学</p> <p>孔令倉同学</p> <p>申栓柱同学</p> <p>李春婷同学</p> <p>易花庆同学</p> <p>张春梅同学</p> <p>李桂英同学&lt;原名李根娣&gt;</p> <p>张九才同学</p> <p>李纯安同学</p> <p>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在道北太华南路路北安营扎寨已经七十六年了,这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陕西重点中学。当年,在三十八中学的周围生活着数以万计的贫穷老百姓,他们除了土生土长的当地百姓外,大多都是旧社会逃难而来的河南.山东等地的难民汇集而来的。在三十八中的四周东有太华路,北有崇明路,西有劳动路和南有二马路紧紧地拥抱着,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都是不错的,我喜欢也热爱这个地方,它是我童年成長的地方。1961年秋,我和我的同学从中架村小学毕业了,我荣幸地考入陕西重点中学一一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那一年,和我同时考入三十八中学的同学分配到四个班,我被分配在初一丙班,也就是以后的初一三班。同分在初一三班的小学同班有李桂英(原名李根娣)李春婷,申栓柱和我。我们这一届的新生来自道北的&lt;中架村小学&gt;&lt;自强路小学&gt;&lt;二馬路小学&gt;&lt;八府庄小学&gt;和&lt;铁一小学&gt;。我们初一丙班共计约50位同学,(年久有误差)能回忆起叫上名子的有:任关增,楊颕,楊毅,楊文昇,朱秀印,矦保恩,申栓柱,张林玉,张九才,张春梅,张玉霞,张光明,张岁元,张健康,张天顺,王书信,王惠贤,王洪亮,王玉兰,王兰芳,王莲叶,石中秋,昜花庆,孔令倉,彭喜玲,房岚萍,房老沫,宗光华,蒋雪玲,卞国仁,岳鸿业,刘桂凤,刘建华,刘桂云,吕雪花,丁银生,闫玉英,潘菊勤,赫振华,陈生真,余新民,趙贵喜,郭晓茹,田怀荣,韩少旭,李桂英,李春婷,李长丽,李雪玲,李彩萍,李德顺,李长生,李纯安,元芬等。(有几位同学照片我实在想不起名子了,遗憾。)考入新的学校,又是一个新的集体,同时我们又有了新的老师和同学。入学后,我们初中部大部分初中生,在校西南角的小院平房教室上课。初三年级的个别班和高中班,在校东南方向的三层老教学楼学习。学校大操场是较简陋的足球场地</p><p>,西围墙中间有土建主席台,主席台南有乒乓球台,吊环器械,平衡木等,主席台北边设有单,双杠和登天梯。足球场北边是羽毛球场地,靠北围墙边一排国槐树长的颇为茂盛。三十八中学大门朝东,进大门是三层教学教研楼。足球场的东边是蓝球场地,南边有单杠,沙坑还有俯卧撑用的双撑杠等。在那个年代,学校各项器械,器材虽然简陋但也样样齐全,应有尽有。‘</p><p>在三十八中学的三年时间里,我们经历了各种历练,在学校老师的辛勤培育和同学们的努力下,我们每个同学都得到了不同的收获,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建立了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牢固的,友好和蔼的友情和师生之情。这也是几十年后我们组建&lt;38643同学群&gt;的感情基础和原因。在三十八中学习的三年时间里,除了收获文化知识外,教授和关怀我们的老师们为我们付出了难以言表的辛苦,甚至是精神与病痛的代价。三年的学习生活不算长,可老师如父母的三年中,给我们留下终身难以忘怀的印迹。在这里印象最深刻的老师有:班主任兼历史课的&lt;杨惠民&gt;老师,语文老师&lt;梁作礼&gt;,俄语老师&lt;李蓉莉&gt;,体育老师&lt;张西平&gt;等。(数学,地理等老师实在想不起叫什么了,对不起!)现在讲讲我们的班主任楊惠民老师:高个子,紫脸膛,大眼睛,高鼻梁,五官端正,体型偏瘦,背稍驼,给人一种飽经风霜而又不失风度的文人志士,年青时,必是一位洒脱英俊的俊男帅哥。楊老师讲起课来,满口的陕西普通话,侃侃而谈,不怒而威,既感平易近人,又若严师如父。杨老师的历史课既生动感人又诙谐幽默,栩栩如生的历史故事听的如醉如痴,意犹未尽,诙谐的语言又让大家哄堂大乐,至今都有言犹在耳之感。当然我们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年少无知,上课爱说话,做小动作等,甚至有顶撞老师的现象,为此我还被老师在教室外罚站过两三次。现在回忆起来,我感到很对不起老师,老师若不是为我们好,根本用不着这样。再次向我们的老师致歉,老师,对不起!</p><p>梁作礼,我们的语文老师,代理过班主任。梁老师中等个子,国字脸很白净,眼睛不大但很真挚,讲的一口陕西话,文质彬彬,很有点文人墨客的气质,谈吐文雅,不苟言笑,是一位老成持重比较传统的老师。讲授课堂上文字语法解读是丁卯分明,一丝不苟。数年来,梁老师为教学事业付出了艰辛和难以估量劳动,为我们学子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再说说我们的俄语老师李蓉莉,个子不高,瓜子脸,大眼睛,娇艳端庄,小鸟依人,五官清秀,青春靓丽,属得上美人教师。在那个年月,我们学习的外语是俄语,光练发音和字母就难以掌握,看书尤如看天书,真是难以承受,有时在课堂上因读俄语字母会乱的一锅粥,语声口哨声相叠一片,把我们的李老师气的掉眼泪。现在回想起来,我们深感愧疚不安,在这里只能说声:李老师,对不起!</p><p>最后再说说我们的体育老师张西平,张老师中等个子国字脸,肤色红润大眼睛,体格强建肌肉发达,本人眼里的俊男帅哥,更有男子汉的阳刚之气。体育课是我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因为上体育课是我们可以放松心情又比较自由的课程,同时又适当的锻炼身体,还可以减少精神上的压力。不论是跑步,打蓝球,踢足球,打垒球,打乒乓球,跳高,跳远等都是我们锻炼身体的好项目。记得有一次体育课,张老师组织班上打垒球,这是一次男女混合形势,虽然我们都太业余,但是我们班上的同学也打的有声有色非常的认真。在跑垒时咱们的郭哓茹同学,眼看快到垒台时跌倒了,可她忍着痛庝硬是爬到垒台站垒。还有一次,张老师和班主任楊惠民老师组织我班男女生混合蓝球赛,这是一埸别开生面的大混战,大部分时间男生抢不过女生,女生横冲直闯,男生东躲西闪。那一次篮球赛,同学们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加了男女同学之间友谊和情感,所以在三年后毕业,同学之间没有发生过任何不愉快的事情,而是相互赠送照片,信笺,日记本等留念。</p><p>1964年夏天,我们三年的初中生活结束了。同学们经过中考又被分配到省内及外地的不同学校,当然还有部分同学留在了西安市三十八中学,因为他(她)们考上了高中,继续在该校深造。考到外校的有:西安工人技术学校,庆安技校,西安邮电技术学校,吉林省白山林业学校,西安仪器工业专科学校,西安重型机械技术学校,西安交通技术学校,西安铁路运输学校,西安商业学校,西安电力技校等,另外还有因家庭困难的毕业后就直接进工厂上班的。总之,他(她)们都是经过了三十八中学老师的哺育和培养,为祖国和人民造就出的一代人才,他(她)们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应该记住他(她)们,社会应该记住他(她)们!</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38643班部分同学退休后的点点滴滴。</span></p> <p>西郊某葫芦头泡饃馆聚餐。</p> <p>版篇有限,西郊葫芦头泡馍影像拼图留念。</p> <p>任关增同学同夫人。</p> <p>玩的真爽</p> <p>房岚萍同学风景照。</p> <p>房岚萍同学50多年间隔照。</p> <p>申栓柱同学</p> <p>楊颕同学</p> <p>申栓柱和楊颕同学在KTV。</p> <p>侯宝恩同学在酒桌上。</p> <p>同学们在西郊KTV唱歌。</p> <p>38643同学群在西郊自助餐厅留影,共计十三人。</p> <p>老同学们在&lt;大华1935&gt;餐厅聚会。</p> <p>老同学们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p> <p>李春婷同学</p> <p>王莲叶同学向同学们敬酒。</p><p>童年时的王莲叶同学。</p> <p>李春婷等五金花在餐厅。</p> <p>张林玉同学,看武术英姿。</p> <p>张九才,元芬,张春梅同学在西郊自助餐厅照,三位在小学为同班同学。</p> <p>张九才同学</p> <p>童年时光的张春梅同学。</p><p>张春梅同学在餐桌上。</p> <p>元芬同学</p> <p>李桂英同学和老伴。</p><p><br></p> <p>李桂英同学旅游照片一海滩上。</p> <p>孔令倉同学及夫人。</p> <p>孔令倉同学携夫人在黎坪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p> <p>易花庆同学</p> <p>易花庆同学在太白山古道景区。</p> <p>王书信同学和夫人。</p> <p>王书信同学在西郊自助餐厅。</p> <p>陈生真同学</p> <p>陈生真同学的风景照。</p> <p>石中秋同学和老伴照片。</p> <p>郭晓茹同学</p> <p>李雪玲同学</p> <p>李桂英和石中秋同学。</p> <p>同学们在石中秋家客厅合影留念。</p> <p>38643同学群在南郊张九才家聚会留影,共计九人。</p> <p>李长丽同学</p> <p>李长丽,房岚萍,张九才,张林玉,任关增同学在兴平马嵬驿景区。</p> <p>38643同学群在南郊西安饭庄聚会,共计十四人。</p> <p>38643同学群在西安飯庄聚会,同学们即兴表演!</p> <p>朱秀印同学</p> <p>朱秀印同学在同学聚餐上敬酒。</p> <p>北郊泘沱村(祥和居对面)餐厅聚餐。</p> <p>同学们在北郊泘沱村餐厅合影留念,共计十三人。</p> <p>李纯安同学和夫人。</p> <p>李纯安同学携夫人在柞水国家地质公园风景区。</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之现况。</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资料来源于大众点评和中华资源库)</span></p> <p>太华南路路东看三十八中学大门口及教研楼。</p> <p>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大门。</p> <p>三十八中学教研楼。</p> <p>三十八中学&lt;九思楼&gt;</p> <p>退休老教师李蓉莉给学生讲解校史。李蓉莉老师在校工作38年,所带年级一直是新城区公办中学第一名。</p> <p>三十八中学运动场。</p> <p>山石,园林休闲区。</p> <p>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是一所有着悠久文化底蕴的省级重点中学。现有40个教学班,学生近2000人,教职工138人硕士生和在读研究生50多人,中高级教师占83,6%,拥有省,市,区骨干教师和教育能手。校舍建筑面积25000多平方米,建有先进的实验大楼,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微机室,校园网等观代化的教学设施一应俱全。8000平方米的环保型人工草坪运动场,教学区,运动区,休闲区。校园四季长青,绿地,山石,杨柳等构成了花园般的读书雅境,形成了高品位的育人环境。上世纪90年代后再次发力,领导班子团结奋进,教师群体勤奋敬业,教学设施先进精良,内部改革不断深化,校风校貌焕然一新,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一所园林化,人文化,现代化的校园已呈现于古城西安,焕发出勃勃生机。多年来,三十八中学哺育了一代代学子,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结束语:我们从西安第三十八中学走出来的学子们,予祝我们的母校,随着时代变迁,改革,励精图治,精心育人,培养出更多的社会精英和人才。</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母校前留下纪念影像。</span></p> <p>三十八中学校门前。</p> <p>李桂英夫妇</p> <p>终止于2020年8月7月立秋,农历6月18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