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一、活动背景</p><p>午睡前,糖心和糯米两人头靠在一起趴在床边,面前放着糯米的外套,只见糯米把衣服的两个袖子放在前面,将衣服团在一起,糖心说“不对不对,我会!”糖心把衣服拽到自己跟前,把帽子叠到前面,把衣角向上拉,然后把两个衣袖放在外面,结果又散开了,糯米说“不是这样叠的”,刚要把衣服拿回来糖心把衣服按住说:“我真的会叠!”</p><p>自孩子入园以来,我们将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中,倡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自理能力有一定提高,起初在教师的辅助下完成,到教师逐步放手,独立操作,孩子们积极的感知、体验、表达和创造,在生活中学习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案例中两个孩子对话引发我对整理衣物的关注,将我的视线引入他们叠衣服的世界。</p><p>小班孩子动手能力、手眼协调、生活自理能力发展还不完善。同时因年龄和生活环境不同,自理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整理衣服的经验各不相同。为更好地开展该游戏,我们持续认真观察幼儿叠衣服能力发展现状:有的幼儿脱去外套,扔的东一件西一件;有的专注于把玩衣服上饰品;有的则把衣服塞成一团;有的只会求救;还有的干脆一动不动的坐在床上等待教师包办。有的幼儿则能较顺利、甚至熟练叠衣服。</p><p>二、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p><p>(一)观察、调查与分析</p><p>首先围绕“叠衣服”主题,借助于《聚焦式观察》这本书,使用评价档案信息收集表,连续一周来对孩子进行观察、统计。</p> <p>通过观察每个孩子折衣的不同表现,了解其不同的发展水平。</p> <p>实录1:生活区,王浛溶来到了衣柜前,从衣柜中拿出一件衣服,她把衣服正面朝上铺平,发现袖子在袖口里,试图把袖子从袖口处拉出来,但是没有成功,转过脸来对我说:“老师,袖子拉不出来了!”在我的引导下把袖子拉出来后,她看了看衣服把它理平,把两只袖子放在中问,把底面折上去,把衣服翻过来压平。</p><p>实录2:区域游戏时,荆思源来到了生活区的衣柜旁子旁把衣服理平平铺在床上,后身向上放置,把右边袖子向上折叠用手压平,左边袖子放在上面,又把衣服拆开,用手试图扣纽扣,扣了一会儿扣不上,说:“老师我不会扣扣子!”在我的帮助下把纽扣扣好后,她把两只袖子放在前面,把底边对折,用手抚平。</p><p>实录3:在准备睡午觉时,孩子将外套脱下,董一辰把衣服脱下,正面朝上铺平,用手把褶皱处抚平,把两边的袖子折到中间,从上往下对折后把褶皱处抚平。通过对孩子的观察,我们针对每个孩子做了统计。</p> <p>通过与部分家长的沟通了解,发现影响幼儿叠衣服的因素来自:一是小班幼儿的手指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比较薄弱,不能很好的动手操作和自我服务,对成人形成依赖心理;二是家长对幼儿的过分保护、溺爱,生活细节包办代替,完全忽视了儿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与过程性,幼儿本该获得生活技能的时刻没有得到适宜的体验,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p><p>(二)讨论、改进与实践</p><p>1.乐于叠衣服的幼儿在讨论中扩展经验。</p><p>教师:除了会叠衣服,你在生活中还会做哪些事情呢?</p><p>孩子1:我会自己扣纽扣!</p><p>孩子2:我会自己穿衣服!</p><p>孩子3:你们说的这些我都会,我还能给我们家的娃娃穿衣呢!</p><p>教师:那你们想在生活区中玩些什么呢?</p><p>孩子1:我想要娃姓!</p><p>孩子2:我要给娃娃穿衣服、喂饭!</p><p>孩子3:我要当妈妈给他们做好吃的!</p><p>孩子4:我还要给他穿上运动鞋呢!</p><p>通过讨论,孩子对娃娃特别感兴趣。我们抽掉生活区和娃娃家的围墙,孩子在生活区照顾“宝宝”,并给娃娃穿衣服、叠衣服、戴项链等,有针对性地发展小肌肉群动作,引发其提高自理能力的潜在意识。</p><p>实录1:林之贺来到了读书区,拿了一本绘本《我要拉粑粑了》坐了下来,在翻了几页看到“我要便便了”时捂着鼻子说:“屁屁好臭臭,粑粑要拉出来了!”在看到最后一页大笑起来说:“我也会拉粑粑,还会自己提裤子呢!”</p> <p>实录2:几个孩子来到扮演区,张悦跑到图书角把《我要拉耙耙》这本书拿到了生活区,几个孩子围在书前把书翻了一遍。这时张悦拿了一个工具箱放在地上,蹲下去坐在上面做拉耙耙的动作,几个人边看边笑,于沐辰说:“你看,拉耙耙就是这样使劲,嗯-拉出来了!”侯泽硕对着他们说:“拉完耙耙,要擦屁股,还要用水冲。”</p><p>在图书角中增添一些关于生活主题的绘本,例如很多孩子不喜欢在幼儿园拉耙耙,他们认为这是一件难为情的事情,针对这一现象,通过绘本《我要拉耙耙》,孩子在表演区中自主扮演小猪、小河马和小老鼠一起做游戏,“嘟嘟叭叭,我要拉耙耙,”突然想要拉耙耙“使劲,嗯一拉出来了。”“拉完耙耙,要擦屁股,还要冲水。”“忘记穿裤子了”,在孩子的一片闹声中不知不觉的积累了拉耙耙的过程经验。</p><p>这部分孩子在会叠衣服的基础上能不能试着整理裤子、开衫等不同的衣服呢?孩子在晨谈环节共同讨论,在讨论中他们慢慢的发现,衣服是有很多类型的,款式不同叠的方法也不同。在生活区中我们投放漂亮的、不同类型的衣服,给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继续研究学习。</p> <p>实录1:在生活区中投放了新的材料后,衣橱边的人又多了。几个孩子围在生活区的衣柜前,王浛蓉拿了一条裤子,董一辰拿了一件毛衣,他们把衣服放在桌子上。王浛蓉把裤子的两条腿叠在上面,“看我叠好了!”董一辰看了看自己的开衫说“我也会!”听到声音的林之贺跑过来说“我也要比赛!”她来到衣相上拿了一条裙子把下面对折上去“我赢了!”其他几个孩子也开始叠衣服,王浛蓉叠完说“我也赢了!”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会叠衣服的孩子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对于不会叠衣服的小观众来说提高了尝试的愿望。</p><p>实录2:不会折叠的幼儿在“做做操”游戏中体验成功的乐趣。</p><p>在观看了同伴们的叠衣服活动后,请几个有不同折衣方法的孩子来演示,其他孩子观察并讨论哪种折法最平整最不会松开,哪种最不费力。孩子回顾思考,互相观察,为什么用团或卷的方法不好,衣服会马上松开? </p><p>孩子1:“把衣服团起来衣服会松开!”</p><p>孩子2:“把袖子叠起来衣服就不会松开!”</p><p>大家一起来思考、讨论叠衣服的方法,孩子们在讨论中不仅知道哪种折法好,而且也体验为什么这种折法好。</p><p>孩子1:“把两个袖子叠起来就行了!”</p><p>孩子2:“还要把下面叠起来!”</p><p>孩子3:“帽子也要叠在上面!”</p><p>孩子4:“就跟做操一样!”</p><p>通过孩子的讨论,一起总结叠衣服的方法,一个孩子说:“叠衣服时衣服在做操,我的小衣服就是的,胳膊动,腿也在动。”“那我们把学的操教一教小衣服好不好?”“好!”孩子立刻被吸引住了,瞪大了眼睛,兴趣大增。“你看,小衣服准备做操,开始!”孩子们边操着小衣服边说“仲仲臂,抱抱肩,点点头,弯弯腰。”</p><p>午睡时,孩子们都将外套脱下,隋昊宇把衣服脱下后放在床上理平,把衣角对折上去又松开了,旁边的潘志成看见了说:“不是这样的,伸伸臂,抱抱肩,点点头,考弯腰!”隋昊宇开心的把叠好的衣服理平放好。</p><p>幼儿善于模仿,不但模仿成人的言行,并且十分注意同伴的言行。只要是同伴会做的,他们也会试着努力去做,有种不服輸的精神。通过同伴榜样给幼儿提供学习技能和交流的机会,因为他们能力相当、地位平等,很容易相互影响,他们得到的感受和依验也会更加独特。</p><p>3.趣味记录单将叠衣服的好习惯无限延长。</p><p>孩子叠衣服好习惯如何能持之以恒呢?幼儿用小印章在趣味记录单《今天我叠衣服了吗》做标记,记录单直观形象,起到正向强化作用,幼儿将规则内化于心。</p> <p>一、活动的特点及价值所在</p><p>(一)活动的特点及其对幼儿学习发展的价值</p><p>1.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在寻常生活中体验自我服务的快乐。</p><p>活动内容来自幼儿的生活,实施的过程也贯穿于幼儿的生活。一日生活中,幼儿与真实的游戏材料互动,真实的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而不仅仅只是做些象征性、游戏性的模仿活动。在叠衣服的过程中,幼儿利用绘本资源、同伴群体资源等持续探究叠衣服方法,体验生活自助自理的乐趣,在生活中学生活。</p><p>2.教师关注个体差异,支持不同叠衣经验的幼儿深度学习。教师细致观察,正确解读幼儿在叠衣服过程中所反映的经验与水平,基于幼儿对叠衣服的兴趣及不同经验,树立从简单接受转向在行动中学习的意识,有意引导,分层实施,提供适宜幼儿的环境和探究材料,把握各环节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契机,推动幼儿个别化的深度学习,让幼儿叠衣的经验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p><p>3.家长参与观察记录,有效回应推进课程展开。幼儿期是幼儿从完全依靠父母开始向独立过渡的阶段,是训练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我们从幼儿的发展需求出发,加强对家庭生活资源的利用。把观察中收集到的观察记录内容、照片明确的与幼儿的学习结果相联系,并将记录与家长分享,为家长打开了解幼儿的一扇窗。</p><p>(二)反思教师教育行为并进一步跟进</p><p>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基本上愿意整理、能主动叠放衣服。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个现象——顾此失彼,幼儿只热衷于叠衣服这一项自理能力的锻炼,而忽视了其他生活自理的尝试。针对这种情况,全班再次讨论: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自己做哪些事情呢?有的幼儿说:“我可以自己吃饭”;也有幼儿说:“我起床可以自己穿衣服”等,通过讨论大家知道了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可以自己来完成。</p><p>根据调查问卷的整体情况,我们依据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目标,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构建了一个以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轴的小班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生活小能人,包括盎洗、如厕、进餐、睡眠、着装等方面。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是从最初的了解,再到理解再到掌握运用这样一个过程,动作发展也是从动作笨拙过渡到熟练操作的过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叠衣服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有的放矢的帮助小班幼儿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p> <p>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长。自理能力的培养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幼儿园和家庭既要言传身教,又要抓住寻常生活契机,适宜开展自理能力养成教育活动,并多与自理能力差的幼儿家长沟通,指导他们在家里多做些提升自理能力的活动,让幼儿逐渐学会自理,承担一些家务活动,使他们不断地学习与提高自我服务能力。</p><p>一、点评</p><p>观察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基础和前提。该案例中教师基于午睡环节叠衣服行为的观察,分析幼儿精细动作发展与生活自理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深入进行观察、分析,逐步推进游戏开展和幼儿能力的提升。</p><p>日常生活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幼儿教育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价值。该案例中,教师关注到日常生活中的寻常时刻“叠衣行为”,小中见大、寓教于乐,达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p><p>幼儿园课程具有鲜明的隐性课程特征,幼儿游戏的指导也应该是前置的、隐性的。该案例中教师通过环境创设、家园共育、差异分组、相互模仿、小步子筑略等支架方式,不断使幼儿获得成就感,激发幼儿游戏兴趣,获得各方面能力的提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