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腹地骑行之二:登马牙雪山,赏马牙天池

独行客

<p>这是进入马牙雪山的大门。因祁连山生态脆弱,国家一刀切地封冻了祁连山所有核心区内的旅游景点。</p> <p>中途有栅栏,禁止所有车辆通行。</p> <p>还有这样的告示牌。心想,我千里条条的来此,难道就这样被“拒之门外”?见四下无人,翻进去再说。抓着了无非是罚款。反正我有前科的:18年,我骑行青藏线时,为了观看藏羚羊。我深人可可西里腹地20多公里。被索南达杰藏羚羊保护站巡视员抓到,说要罚款200元。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有四个保护站。其余三个是官办的,只有索南达杰保护站是民办的。夜宿保护站,与站长闲聊中,敬仰当时是县委副书记的索南达杰。为了保护藏羚羊而献身!我捐了2000元(他们没有国家拨款,资金来源全部是民间环保人士和途经此地的驴友的捐款)。爱户外的人,都是热爱大自然的。违反规定并不是人没有素质,而是对大自然的一种狂热的爱。</p> <p>一群牦牛挡住了道路</p> <p>山脚下的一个草场</p> <p>吃草的牦牛</p> <p>两个藏族小孩子很可爱,征得家长的同意,与他们合了这张影。</p> <p>远方是藏区特有的佛塔</p> <p>在草地烧烤的藏民。我们内地在野外吃烧烤的,是一些少之又少的户外发烧友。但是在藏区的牧民,这是很常见的事。他们经常这样用餐的,真是羡慕!</p> <p class="ql-block">征得藏民的同意,摆拍了这张。藏人给了我两串羊肉串。每块肉都有小馒头那么大。真是从来没吃过这么地道的羊肉串,大赞。藏民一时兴起,又偿了我三串,外加一杯牦牛奶酿的酒。绝对美味!我问在内地上过学的年轻藏民:这么有特色的资源,为什么不开发出来销往内地呢?藏民说:“我曾经也考虑过,但这种酒少,藏族牧民大多住在高寒草原,他们就是靠这种酒驱寒的。因产量低,仅能够藏民自己受用”。酒足肉饱,打着饱嗝,告辞了藏民,继续我的骑行。边走边想:多么纯朴的藏人,这要是在内地是不可想像的!</p> <p>继续骑行着,可能是不胜酒力。骑行是“摇头晃脑”的。山上的几头白牦牛好奇地看着我,好半天不吃草,于是我下车留了这张照片。天真蓝啊!</p> <p>过了那个美丽的草场,再往前行就是这样的土路了。我这个折叠车是没有减震的。像骑木轮车,屁股吃了个老亏。</p> <p>看看这个美丽的C型弯,要是路面刷油了该是多美的一张照片啊!你看到了吗?路中间我的坐骑。</p> <p>眼前的鲜花、路中的自行车、远方雾气弥漫的雪山。不走出来你能看到这样的美景吗?</p> <p>沿这样的道路骑行,眼在天堂,身在地狱,虐呀!</p> <p>这是一块巨大的崖石,崖石后面就是马牙雪山。藏人在上面画了一尊佛,祭拜的人不少。我也前去拜了一拜,那个背着红背包双手合十🙏的就是我。</p> <p>马上就要登天梯了,事前网上查阅得知,那可是人徒步都很吃力的一条超级虐线!自行车没法带了。我写上这个条子放在自行车旁。将车子藏在佛像那块大石头后面。心理想:来这里都是些信佛之人,自然不会干那些偷窃之事。下山车子安然无恙,就证明了我的判断。</p> <p>在徒步阶梯下有这个石头,上面写着天梯。在网上查过,这可是与徒步华山有得一拼的,很虐的一条线路。</p> <p>阶梯直通云端</p> <p>回头一看我怀疑我就是从这爬上来的</p> <p>我徒步全程爬过华山、全程爬过武当山。这些线路大多数户外人都经历过。但这条线路的自虐程度应该是较上面两条线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它没有一点缓冲地带,直通云宵。</p> <p>爬了两个多小时,加上刚才山脚骑行了一个多小时。近四个小时,肚子又饿了。这是我的路餐:两个大饼、一根黄瓜、一瓶黄豆酱。用黄瓜蘸酱当菜,吃着大饼。在户外活动路餐中,当你饿到歪歪到的时候。这是绝对的美味。我经常带这样简捷但又健康的路餐。时间长了不吃还有点想念呢。</p> <p>离山更近了,各种奇形怪状的山峰看得更清晰。</p> <p>这种野花我是第一次遇见。有点像兰花。</p> <p>这是一种像仙人掌一样很扎人的苔藓。上面的刺你肉眼根本看不到,其坚硬程度如同钢针。以为是一块很软绵的绿地毯,一屁股坐在上面,痛得我一跳八丈地弹起,捂着屁股哀嚎!</p> <p>台阶的尽头好像没有路。</p> <p>就是这样的,走的人多了形成的路。</p> <p>那横在山梁之间的天然石坝,上面就应该是天池了。</p> <p>正如我的判断,这就是第一个天池。当时天池的水少。祼露的湖底游人用石头拼出文字,什么样的内容都有。</p> <p>这是通往上一个天池的路。</p> <p>在第二个天池,天然形成的石坝上,回眸刚才经过的第一个天池。这是全景。那坝可是天然形成的,不像国内的有些景区,将人工磊一条坝形成的水库,称做天池。所谓天池,是天然形成的,无任何人工因素——我认为。</p> <p>天池天然形成的大坝上有藏人磊的一个很大的尼玛堆,上面挂满了藏族经幡。</p> <p>一汪像翡翠般的水,真是“此水只有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p> <p>藏人转湖踩出来的一条很明显的路。这就是户外人常说的“神仙道”。</p> <p>也在岸边的石头上磊一个尼玛堆,正对着对岸高高昂首的山峰,希望它能给我带来好运!</p> <p>环天池多有这样的山洞,进里面探寻好像有人生活过的痕迹。回到宾馆询问宾馆老板。他说,藏人爱自带食物来这些山洞里修行,一住就是几个月。前几年还有一个藏民因长期在洞中打禅人起不来,幸好被发现。被人抬下山才救了一命。山顶上这样的山洞几十个。</p> <p class="ql-block">那个垭口按事先查阅的攻略应该是我的登顶线路。</p> <p class="ql-block">完全在“石海”上行走。此石海完全不同于全国知名徒步线路——“鳌太线”的石海。它都是一些拳头大小的石头,人走在上面一走一滑。走过丙察察线路的人都害怕大流沙这个地段,这里的大流石不知比大流沙危险多少倍!人走在上面,人往上走,反作用力石头往下滑。上面的石头没有下方石头的支撑,近处的石头就开始下滑。就这样链锁反应,可一直波及到更远的山脚下。有个别不老实的石头,跃出到石流上面,飞也似的朝你奔来。一路行走,一路你还得像一个拳击手,时刻躲避着对手袭来的快拳。紧张无比,这可恶的“大流石”!</p> <p>登顶前回看一下这圣湖。</p> <p>越来越近了,就是那。</p> <p>过了流石阵,接下来的路也算温柔。</p> <p>有明显的路迹,心中大喜。</p> <p>走到这里,前面石梁下面是万丈深渊,登顶只能从这个石头山头上爬过去(找到路后,心中大喜,手机用𨒂时拍留下这张照片)。</p> <p>回看当时的表情还是有点凝重的。</p> <p>还有台阶呢!可能是藏民为“转山”而铺设(藏民对心目中的圣山、圣湖,他们用围绕其转圈的方法来表达对圣山、圣湖的敬仰、崇拜)。</p> <p>这可是近两百米的高山,手机拍照你根本表现不了它的险峻!</p> <p>快登顶的时候有一石洞(放大图片可见),里面还有冰呢!这以后手机自动关机了。这是苹果手机至命的弱点,气温过低会自动关机。我在登北京最高峰时就遇到过一次。回家上网一查才知道苹果手机的这个毛病。山顶气温低呀!尽管大强度爬山,我手脚嘴巴都冻麻木了,浑身没有一点热气!失温了!这是高山户外最大的杀手!穿越秦岭——鳌太线,最高海拔才3767米,但近二十年,穿越秦岭——鳌太线的驴友中(2001年,一位强驴徒步、重装、穿越秦岭——从鳌山到太白山的这段成功,户外圈内将2001年定为秦岭——鳌太线的穿越元年。从鳌山到太白山空间距离才80公里,全程多沿着山梁行走,就是驴友常说的“刀锋线”。总行程达到170公里,排在国内顶级户外线路的第二位,仅次于墨脱大峡谷)。由于高山失温,永远留在鳌太线上的总计近30位(死亡人数21位,失踪8位)。最震惊户外驴友圈的是2017年。云南几位强驴组成的一支穿越队伍。5月4开始穿越。5月9日突遇暴风雪,气温突降。大多数队友只穿了冲锋服,没带羽绒服。高山失温,造成3死一伤的悲剧!而此时我上身只穿了一件骑行服,里面一件T恤衫共计两件;下身只穿了一条裤子。快登顶时,人冻得已经有点意识模糊,好像看到了奈何桥。猛然惊醒!快速象征性地往山顶上一站(山顶是块很大的巨石,上面有藏民磊的尼玛堆,经幡在凛冽的寒风中发出那阴森恐怖的怒吼。除了登顶的这面坡缓一点,其于的三面全是上百米高的绝壁。怕被风吹下我实际上是爬着)。极速回撤!下山虽然速度快了不少,但最至命的人体失温也越来越严重。(按气象学常识,海拨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度。通过到达宾馆挂在墙上的气温表的读数,和宾馆的海拨高度推算,当时山顶的温度至少是零下3度)。我不想留在这里,还有许多有名的线路还没去过呢,求生欲战胜了恐惧和低温,我快速下撤到了天池。天池四面都是高耸入云的山峰环抱,这里优如一个天然的避风港。人一下子好像进了温房(其实当时天池温度也不超过十度)。怎么下的山我也不是十分清楚。当时天快黑了,路上碰到几个游客下山。他们见我用一种惊诧的目光看着我,那表情好像我阴间来的,把我都吓了一跳。足见我当时的表情是多么的狼狈!取了自行车,人此时才体会到什么叫饥寒交迫。饼早就吃完了,摸摸背包,除了半瓶黄豆酱外,居然还有个苹果。我清楚记得,一路我是没有买过苹果的。可能是我那“糟糠之妻”临行前偷塞进去的吧?感情没那么脆弱的我,此时一股热流夺眶而出。用苹果蘸着黄豆酱吃——天底下可能没有这种吃法。但此时的我感觉是天下第一美味。今天停下休息一天,顺便记下这终生难忘的一瞬间。我感悟最深的一点是:人对大自然要心存敬畏之心,不能蛮干!否则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登马牙雪山最至命的两点,也是驴友最容易上当的两点:一,当你在最后一个天池时,由于有群山环抱,里面是一个天然的避风港。你体感不是十分冷,有冲顶的第一次冲动;二,当你知道最后一个天池离马牙雪山顶才不到一公里时,你会第二次冲动,你再不会犹豫,实现你的壮举!之所以这条线路没有听说过死人,我分析是两个原因:一是登顶距离短,通过寒风凛冽的路段就是最后登顶的200米。其它的都略微避着风;二是能快速下撤到天池,进了避风港,天池温度与山顶相差十几度,人的体温快速上升。</p> <p>晚上入住的煤炭岭镇有一个几千工人的大煤矿。宾馆老板说矿上有一个爱爬山摄影的干部。我在他的引荐下拜访了他。这是他给我提供的几张照片。</p> <p>登顶前航拍的,放大照片,山脚下那穿红衣服的登山队员。你品味一下登顶的艰辛。</p> <p>山顶的尼玛堆和经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