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记7

一笑

<h5>  鸣谢图片来自网络</h5><div><br></div><div> 麻雀曾被列为公害,号召人人得而诛之。时过境迁,昔日毒物成了受国法保护动物。<br> 时间能改变一切,受不了的,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p>  还记得当年在乡下为看一场电影跑二、三十里路的情景。如今坐在书房,便可享受高清投影节目。时代进步的标志,应该是有越来越多的文化节目供人享受。可看多了一点片子后发现,文化建设并没有从当年让人作呕的八个样板戏中跳出多远,那些个神剧,那些个无病呻吟的肥皂剧,那些个娱乐至死的综艺节目,称垃圾都是恭维,因为垃圾尚有回收利用的可能,而荼毒、迷糊人的精神鸦片,将引导社会价值走向万劫不复的崩溃。</p><p>  文化的堕落,比技术的落后更让人可怕。失去了明辩真理的能力,纵有物质享受,幸福如猪猡,真幸福么?</p><p> 世有春秋,而后诸子百家兴。若无多家理论的反掣,任独尊儒术宗旨横行,那孔道圣人朱熹除了奸淫儿媳妇之外,还不知犯下多少恶行也不会受天下谴!</p><p> 多种音节揉合,方能组成万千动听的曲调;多双眼睛盯注,才会让贪腐无从遁形。文化建设多重性是社会文明发展之纲,其余是目,纲举才能目张。</p><p><br></p><p><br></p><p><br></p> <p>  一张40年前得奖作品,还能为市文联惦记并结集出版,也算聊慰一场爱好。</p><p> 摄影在株洲,曾是省文联的一块脸面。六大厂矿加几家央企,均有一支摄影爱好者队伍,且在国际、国家、省际摄影赛中多有获奖。经常是三、五人一邀,立马便组团外出创作了。而单位也开通,只要有市文联以上的通知,便给假,还报销车船旅宿费。铁路单位更好,还给予旅差补助,每天五毛,足够在外缴用了。</p><p> 过去从事摄影创作相当艰辛,许多车船不达之处,只能靠双脚走。记得一次由湖南通道往广西龙胜的活动,爬行在十万大山中,竟无意撞上了当年中央红军长征走进过的村庄,"打土豪、分田地"的墨汁标语写在农户的木板墙上,历历如新。</p><p> 当年摄影器材贵、胶卷材料贵,喜好摄影意味着钻进了高消费航道。唯一可以挽回一些投资的途径,便是投稿取酬。要想稿件被釆用,就必须提高技艺。那时候潜心摄影的人,基本属于要強之辈。不少的人靠摄影成了工会骨干、新闻从业者。即使不济如鄙人,也靠摄影一术,养活了一家子。</p><p> 摄影,为我打开了认知世界的崭新门窗,也让我结识了一班德高望重的良师益友。感谢此生不虚!</p><p> 有回忆的青春是首歌。</p><p><br></p><p><br></p><p><br></p> <div>  为浏阳某国家一级建安企业拍摄并编辑的宣传画册,交付过程没有被挑出任何瑕疵,不禁让我得意一番。赚钱的味道远远不及作品得到承认的快慰。</div> 还记得人生第一次稿件被釆用那份激动。那天路过一小树林,见一发科茂盛的树蔸,联想到当时轰轰烈烈的计生宣传,便拍下来,以《衍生重负》为标题,配文发给了《湘潭日报》,第二天就见了报,还得了五元稿费。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五元钱不是小数目。受此鼓励,每有新奇发现或是写作灵感,我都会拍下来记下来并投诸报刊,慢慢地稿费超过了工资,再也无法循规蹈矩拿呆工资,下海便成了顺理成章的选择。<br> 尽管这些年谋生领域已不限于摄影和文字,但我真正钟情的兴趣,仍在镜头和笔端。<br> 兴趣是从事艺术事业获得成功的最大推手!把一门艺术捧为神圣谓之浅薄,专心致志在自己的喜好中耕耘可称勤奋。<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5> 上世纪70年代长沙市新河正街旧景</h5> <h5> 浏阳市大瑶镇一瞥</h5><p><br></p><p> 会林同学给我发来一张旧照,辩认半天实在不晓得是何人何地。她告诉我这便是长沙市新河正街,两位老者一为其父一为廖满爹。可我实在是没印象了,也不愿承认。印象中湘江边上长沙城的繁华新河街道,竟还不如现今浏阳大瑶镇一隅。</p><p> 记忆有时承载着人的骄傲,但不一定真的金贵。当年在贫穷的湘西被捧为大城市长沙来的知识青年的时候,真以为那条逼仄的街道象征着繁荣、富贵。现今想起来,当年的城市市民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呢?人均居住面积不到五平米,每月仅有5两食用油,女人用的卫生纸都要凭票证购买。</p><p> 时代往前走,生活条件确实变好了,空调环境下再也不需要如廖满爹一样靠大赤膊和一把蒲扇度夏了。</p><p> 改革才有出路,这可是来之不易的教训!</p> <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