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的应急预案和急救措施

王洁

<p>在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下后,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等症状,一开始体温正常或略升高。核心体温持续上升达到38摄氏度以上时除上述症状外还会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四肢湿冷等情况。</p><p>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出现昏迷四肢抽搐!</p> <p>先兆中暑症状继续加重,体温上升到38摄氏度以上,并且出现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脱水(如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采用和先兆中暑相同的处理方式,数小时内可恢复。</p><p>重度中暑</p><p>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p><p>热痉挛</p><p>多见于健康青壮年。</p><p>表现为在高温环境下进行训练时,训练过程中或训练后出现短暂性、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一般持续时间约3分钟。</p><p>患者常常无明显的体温升高,可能与大量出汗的情况下,只补充水分、不补充盐分,体内大量缺钠或者过度通气有关。</p><p>热衰竭</p><p>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的人群。患者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判断力下降、恶心和呕吐等。</p><p>此时患者体温升高,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表现。如不能及时诊治可发展为热射病。</p><p>热射病</p><p>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两类。</p><p>劳力性热射病</p><p>多见于健康年轻人(如参加体育运动者、训练的官兵),表现为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无风的环境中,进行高强度训练或重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发热、头痛或忽然晕倒、神志不清等。继而体温迅速升高,达40摄氏度以上,出现谵妄、嗜睡和昏迷。</p><p>患者可伴有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急性肝损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等表现,病情恶化快,病死率极高。</p><p>非劳力性热射病</p><p>常发生于年老、体弱(小孩)和慢病人群,一般发病较慢。刚开始症状不容易发现,1~2天后症状加重,出现神志模糊、谵妄、昏迷等。患者体温高可达40~42摄氏度,直肠温度最高可达46摄氏度,可有心衰、肾衰等表现。</p> <p>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患者一般经现场救护可以恢复正常。</p><p>脱离现场环境: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将患者平卧并去除全身衣物。</p><p>快速降温:用凉水喷洒或用湿毛巾擦拭全身,扇风加快蒸发、对流散热。</p><p>病情监测:持续监测体温。</p> <p>藿香正气水口服。需就诊正规医院,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