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江南 --- 苏州甪直古镇

蓬蓬勃勃

<p>我们是2003年春节假期去的古镇游,原打算去香港的,后来觉得手续麻烦该走古镇了。幸亏没去香港,因为那时非典已经在南方肆虐了。</p> 周庄双桥。 <div>苏州甪直古镇原名甫里,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水流形如甪字,故改名甪直。它是一座与苏州古城同龄,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中国水乡文化古镇。</div> 进入甪直镇首先是是牌坊和“甪端”的塑像。这是牌坊。 “甪端”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之兽,犀角、狮身、龙背、熊爪、鱼鳞、牛尾。“甪端”和“麒麟”是我国古代民间臆造的,流行于官场和民间的一对独角兄弟。在官方,它们象征光明正大、秉公执法;在民间,它们象征吉祥如意,风调雨顺。 <p><br></p> 甪直因桥多,被冠为“桥都”的美称。古镇占地一平方公里,原有元,明,清时代的石拱桥71座半,现存41座。镇内桥街相连,河水相通。街道以卵石及花岗岩铺成,深巷两旁为黛瓦白墙,木门木窗,宽梁翘脊的明清古建筑。河道内小舟络绎不绝。 廊桥。 我们在甪直参观了万盛米行,叶圣陶纪念馆,保圣寺等。 保圣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所塑的九尊泥塑罗汉,虽历经千年沧桑,却仍然保存完好。 陆龟蒙遗址原有清风亭、光明阁、杞菊畦、双竹堤、桂子轩、斗鸭池、垂虹桥、斗鸭栏等小八景。宋代时,改称陆龟蒙祠(亦称陆公祠,甫里先生祠)。元末,陆龟蒙裔生陆德原,在祠内创办甫里书院。 叶圣陶纪念馆位于保圣寺西南,粉墙黛瓦的正门额上镌有赵朴初题书石绿色大字"叶圣陶纪念馆"。馆内所有建筑布局均保持原貌,有四面厅、鸳鸯厅、女子部楼、生生农场等。这里是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工作过的地方。 沈宅位于香花桥东侧,西汇上塘街23号,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是甪直古镇保存较完好的豪华宅第,同盟会会员沈柏寒的老宅故居。 每当谈及改良,人们必然会联想到"康梁"。而早于"康梁"力主变法自强的王韬,则鲜为人知。其实,王韬的思想、主张在当时是颇有影响的,他曾提出"富强即治国之本",提倡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要求发展工商业和新式交通事业,主张改革封建的科举考试制度、学校制度,为戊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只不过当局"用其言而仍弃其人"而已。<div><br></div><div>王韬纪念馆共王韬生平事迹陈列室、王韬故居和韬园三部分。<br></div> 万盛米行是叶圣陶小说名篇《多收了三五斗》里描述的一家米行,该文被选进中学语文教科书,万盛米行也随之闻名。其原型是甪直镇南市上塘的万成恒米行。 甪直妇女的传统服饰很有水乡特色,她们梳髻髻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接裤,束裾裙,着绣花鞋而出名。着传统服饰的妇女很亮丽,被称为“苏州的少数民族”。古镇内有甪直传统服饰展。 <p>这座茶楼在很多旅游照片中见过,算是名景点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