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工作”这一个概念,为什么我们要说孩子的“工作”呢?孩子都有什么工作呢?孩子什么时候的什么行为会被称作工作呢?工作都可以给孩子带来哪些方面的帮助呢?</p> <p>什么是工作?</p><p>首先,大家应该都知道的是,孩子的“工作”这一概念出自于蒙台梭利教育中的一个专业名词,蒙台梭利博士把孩子在蒙台梭利教室中进行的所有的活动都叫做孩子的“工作”,因此孩子在蒙氏教室中进行操作教具就叫做“蒙氏工作”,在进行其它的一些活动也都叫做“工作”。</p> <p>那孩子做这些“工作”的目的并不是像我们成人的工作一样是为了钱,为了工资,他们的工作更多的体现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当孩子的手部小肌肉需要锻炼的时候,他就会去做能够发展其手部小肌肉的动作工作来满足自己,当孩子的视觉辨别能力需要发展的时候呢,孩子们就会去做能够发展视觉辨别能力发展的工作来满足自己,当孩子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他会很满足,这种满足会表现在脸上,会微笑,会高兴。</p><p>同时呢,这种工作也是可以重复性的,孩子会一遍遍的去做自己的工作,直到自己满足或者觉得自己累了。蒙台梭利博士曾经观察过一个小女孩,在做带插座的圆柱体指着工作的时候一共做了42次,并且在做的过程中是如此的喜悦和满足,在自己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完全没有受到其它因素的干扰。在蒙台梭利教室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沉醉在自己的工作中,也许是简单的串珠子,也许是复杂的银行游戏,都有可能是孩子工作的一部分。</p> <p>家庭中的“工作”</p><p>其实,我觉得这个概念可以不用局限在蒙氏教室中,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其它的一些事情,也都是孩子的工作。比如说在家庭生活中进行的一些活动,穿衣服、收拾玩具等,这些都是孩子可以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孩子的工作,因为什么呢?第一这些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第二,这些事情可以发展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能够给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发育带来一定的满足。</p><p><br></p><p>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收拾玩具这件事情,这件事情本身是属于孩子的,因为玩具是孩子玩的,所以理应就应该是由孩子自己来去完成收整。其次就是孩子在收整玩具的过程中一次次的走动又可以满足孩子运动发展的需求,也可以满足孩子的小肌肉发展的需求,因为他要去拿,去捡取这些玩具。</p> <p>大家可能会发现,孩子到了2岁半以后会特别喜欢帮助成人去做事情,帮妈妈择菜,帮爸爸递拖鞋,帮爷爷奶奶捶背等,都会激发孩子的兴趣。慢慢的,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大,身体机能的增强,行动力的增强,孩子能够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就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喜欢去做一些事情,当我们让孩子去做的时候,孩子就可能会有一些比较激进的行为表现,为什么呢?因为孩子有工作的需要。他需要满足自己的发展,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p><p>同时,我们会发现,孩子在帮助我们成人做事情的时候会很愉快,其实,这种愉快并不是源自于成人的夸奖和奖励,而是源自于自身,一方面,孩子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己的动作发展需求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孩子能够帮助到成人也是孩子自身价值感的体现,他能够感觉到自己是对于这个家庭是有用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得到的是什么呢?是学习,是成长,是自我的完善与社会的适应。</p><p>“物质”还是“交易”,你的选择?</p><p>但是,家庭中还存在另外一种现象,孩子做任何事情都和成人谈条件,扫地五毛,擦桌子一块,帮忙跑腿买东西五块,我相信家庭中这种类似的交易应该是比较多的。最开始的交易只是简单的玩具食物等,但是到后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孩子就会有钱的概念,就会跟成人做关于钱的交易。这个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同样是孩子,却有如此大的差别呢?</p><p>其实,归根结底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成人的错误引导,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在孩子需要自己做事的时候没有给到充分的支持,让孩子在本应该自己做事情的年龄丧失了做事情的主动性,因为我们怕麻烦,怕孩子的重复活动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的麻烦,所以,到后面当我们意识到孩子应该自己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孩子就不会再去做了。</p> <p>第二个方面是在最初孩子做事情的时候,我们没有给到争取的支持和引导,孩子做了一件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比如自己穿好了衣服,我们成人走过去跟他说:宝贝你真棒,自己穿了衣服,妈妈奖励你一个棒棒糖。这个就给了孩子一个错误的概念,孩子将自己穿衣服这件事和棒棒糖联系在了一起,而不是将穿衣服这件事和自己的满足联系在一起。慢慢的就会导致孩子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去想自己能够得到什么东西,当没有得到奖励的时候呢,孩子就会变得很不开心,大一点的孩子就会跟孩子讨价还价,在帮助父母做事情的时候讨价还价争取利益。</p><p>那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很简单,就是争取的去面对孩子的“工作”,当孩子完成自己本应该做的事情的时候呢,我们只需要肯定孩子的行为即可,让孩子知道我们在关注他,同时强化孩子本身对于事情的感知,让孩子觉得做这件事情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而不是源自于成人的一些说法等。同时呢,要杜绝对于孩子无谓的物质奖励,因为这些物质奖励给孩子带来的是更多的贪婪的欲望,而不是满足。</p> <p>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因为我们成人的情绪而去对孩子的“工作”而着急,当我们忙了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的时候,是否会在看着孩子做一些事情慢而着急呢?“快一点”“这么慢呀”“算了,我来吧”,这样类似的语言,我们是否注意过呢?这些语言会破坏孩子本身的工作的秩序,让孩子没有办法通过正常的秩序来进行工作,从而满足自己,更没有办法通过正确的工作来认识这个世界了。</p> <p>所以,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工作的天性,孩子的工作是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的修炼,不断的精进的过程。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给孩子提供可以重复的“工作”的机会,让他参与到家庭中去,成为这个家庭中的一部分,去当作一个大人来看他,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变得非常的活泼、健康、开朗。</p><p>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儿童好像是一个“空无一物的容器”,准备用自己的力量去装满这个容器,又好像是一个“迟钝、无助的生物”,希望一切事情都自己动手,又好像是一个“缺乏内在指导的东西”,不断需要新的方向指引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