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通古今—走宁波古桥(五)2020.8.2—8.9.

楊國慶

<p>宁波江北庄桥童家村,三座民国时期建造的石板桥架在街河上。</p> <p>毓秀桥</p> <p>镇宅古址</p> <p>龙江桥</p> <p>玄济桥位于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孔家村后孔自然村,东西横跨庄桥港河(东向为孔家,西向为葛家),为三孔平板斜坡桥。桥的总跨度为11.6米,三孔跨度分别为:中孔3.7米、次孔2.6米;桥面为三块条石板并列铺设,桥板平直,次孔桥板稍有斜坡,桥洞为长方形,中孔桥墩南北向各有两个戏水兽,桥宽度为2.2米,桥面最高点离正常水位约2.5米;中孔栏板上刻有阴刻“玄济桥”,栏板高度为0.5米,东西向桥端均置二阶如意踏。&nbsp;</p><p>玄济桥民国二十二年仲冬由里人黄玄、徐宸出资修建,该桥造型简朴实用,可作为研究宁波水乡近现代桥梁的实物旁证。2004年4月被公布为江北区级文物保护点。&nbsp;</p> <p>桥名清晰可见。</p> <p>桥敦每边伸出二只鳌兽,雄伟威武。</p> <p>七星桥坐落于慈溪市横河镇中心街区的东横河上,是慈溪境内著名的石砌拱形桥。七星桥全长24.5米,桥下设3个拱孔。</p> <p>(</p> <p>桥顶处平整如方台,南北踏道均呈八字形。为方便行人上下,南首踏道设29级石步阶,北首踏道设28级石步阶,踏道两侧铺有斜向双轨长条石,以方便轮车上下滑行。桥面两侧各设石栏板11块,居中的石栏板下缘悬嵌镌有“七星桥”三字的扇形题额。栏板间有望柱,两侧各10个。望柱头呈方形,造型简单朴素。</p> <p>七星桥古韵悠悠,方志上说是清道光年间乡人孙式鉴重修,其实,明嘉靖志已有记载,历史至少应在500年以上。以往慈北、姚北快船、航船,山货海鲜稻麦棉盐果蔬都要经这里通姚江达宁波。</p><p>七星桥承袭中国石拱桥古老的建筑工艺,轻柔如同凌波欲飞的彩虹跨卧在横河上。“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黄深”。旧时横河上有龙舟互竞的民间风俗。“三月(或端午)龙舟飞斗捷,几人钓坐石生温”,依桥栏傍桥柱,满桥乡亲齐欢呼,两岸春光看不厌。</p> <p>陡塘桥,旧称斗堂桥。明嘉靖《宁波府志》有录名。</p><p><br></p><p><br></p> <p>现桥重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桥体完好,单孔净跨4.43米,矢高大于半径,达2.60米。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分成七节,每节五块券石,券石厚0.18米,上伏眉石,桥面极薄,紧贴拱券。桥墙条石错砌,石缝紧密。桥面净宽2.55米,总宽3.28米,两侧施望柱栏板,共有栏板十、望柱十二、抱鼓四,桥顶四柱,雕有神态生动的石狮。两头坡道八字形,各有台阶14级。</p> <p>陡塘桥长12米,跨径6米,面宽3米,矢高2.6米。清叶声闻《白湖竹枝词》有一句:“三班红船独撸摇,春风游女尚垂髫。东西一一逢桥数,记取陡塘第七桥。”这里说的就是观海卫鸣鹤古镇街河之上的七座古桥,自西向东,第一座便是陡塘桥。</p> <p>世德桥亦是三板两栏梁式桥,做工颇考究,两边各七级步阶。世德桥是居此周围的王氏族人建造,桥名取自桥旁的王家祠--世德堂。桥长约6米,宽3米,两侧桥栏字被水泥所封。</p> <p>三槐桥</p><p>陡塘桥西百米,街河上又有一桥,是一座三板两栏梁式平桥,桥栏书有三槐桥桥名,南北各有七级石阶。桥名以旧桥南沿岸有野生的三棵槐树为名,故称为三槐桥。</p> <p>从世德桥再往西,约200米,即是东大桥,光绪《慈溪县志》载:“东大桥,光绪年间叶云珂重建”。东大桥以前也是鸣鹤街河上的四座拱桥之一,建国后桥南曾为公社驻地,为图一时方便,把拱桥改为钢栏水泥平桥。</p> <p>清•运河桥</p><p>位于鸣鹤古镇(观海卫镇鸣兴村),南北横跨街河,运河桥系清康熙八年(1669年)进士叶昌修捐建,咸丰九年(1859年)重修。桥长11.9米,跨径6米,桥面宽2.96米,有栏板和望柱,望柱呈方形,头部雕饰莲花,台阶北12级,南13级,桥西南侧立清咸丰九年仲秋月捐资重修碑一方。</p> <p>运河桥已成危桥,目前禁止通行。</p> <p>清•普安桥</p><p>位于鸣鹤古镇(观海卫镇鸣兴村),南北横跨街河,鸣鹤现存五桥之一,为南北向单孔石梁桥,长12米,据题刻推断,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由叶氏所建,光绪二十年(1894年)由叶氏后裔重修。2011年被公布为市保单位。</p> <p>普安桥</p><p>运河挢西约200米,街河上有一石质古桥,名普安桥,当地人称当店桥。当店桥三板两栏,左右各九阶,因桥南旧有一家恒济典当铺,便习称当店桥。</p> <p>清•沙滩桥</p><p>位于鸣鹤古镇(观海卫镇鸣兴村),南北横跨街河,保存完好。沙滩桥,1931年重建。桥全长11米,跨径4米,桥宽3米,用梅园石砌筑,有栏板、望柱、擂鼓,雕有石狮、石象,南北踏阶11级。全桥古朴典雅,工艺精湛。桥栏石柱雕刻精美,有中国结的浮雕,桥心石雕刻有荷花荷叶和莲蓬,立柱上的石狮留有四只,可惜一只的脑袋不在。</p> <p>沙滩桥</p><p>沙滩桥位于普安桥之西约百米。清代诗人叶声闻有诗云:“三舨红船独橹摇,春风游女尚垂髫。东西一一逢桥数,记取陡塘第七桥。”诗中“陡塘第七桥”即沙滩桥,1931年重建,桥南北走向,全长11米,跨径4米,桥宽3米,它横跨于鸣鹤场西首,也是一座单孔拱型桥,以粉红色优质梅园石砌成,有望柱、栏板、石鼓,并雕有石狮、石象,桥中心铺设着刻有荷花的青石板,整座桥l石质细腻,平整光滑,古朴典雅,工艺精湛。</p><p>沙滩桥又名雪航桥,1931年,叶启裕在独资,重建沙滩桥时,把沙滩桥易名为雪航桥,为父亲作纪念,沙滩桥成了鸣鹤众多古桥中唯一的一座一桥两名的古桥。1986年7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沙滩桥列为第一批文物保护点。</p> <p>古通济桥位于镇海文溪村古街中大河上,</p><p>与中心桥相隔不远处,有一座古通济桥,同为三孔石板平桥,每孔有三块长石板铺设,重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古通济桥有个特点,桥栏东镌刻有“大樟桥”,西面则刻有“古通济桥”,一桥刻有两个不同的名字,这在古桥梁中还是比较少见。</p> <p>中心桥:</p><p>中心桥位于汶溪古街中大河上游,南北走向,为三孔石板平桥,始建于明清。经过几百年风雨的洗礼,中心桥依旧完好地屹立在中大河之上,方便着两岸村民往来。</p> <p>文种故里桥:</p><p>在九龙湖镇中心村路边,有一座由三块条石平铺而成的简易小桥,架于溪水之上,这便是文种故里桥。桥东侧桥板中镌刻“文种故里”四字,该桥由秀才郭玉恒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出资修缮,始建年代无考。相传春秋时期,越国大夫文种曾居住于汶溪,他辅佑越王勾践灭吴。后人为纪念文种,便修建了这座桥。</p> <p>西卫桥座落在江北区庄桥镇西卫村,处于江北区与镇海区相接的边界上,清朝道光八年(1828年)重建。</p><p>该桥东西走向,横跨西大河,桥长15米,跨水面4.5米,由三块约长5米,宽0.6米的厚石板铺设桥面,桥面宽3米,4个桥柱,4块桥栏厚度近半米,釆用优质鄞西梅园石。</p><p><br></p> <p>戴婆桥</p><p>始建于宋初,现桥重建于清光绪年间重建,是⼀座二墩三孔石梁桥,桥面由九块长条石铺成,两边各有台阶,护栏宏厚,设建独特,三段桥梁不是一条直线,有一些角度,是宁波最古老的桥梁之一。</p><p>地址: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园堍村</p> <p>位于东钱湖畔的戴婆桥,有一个美好的民间传说:这座石桥接近完工时,因为众说不一,所以还未确定桥名,这可难煞了石匠师傅们。这天,恰好有一队人抬着花轿要过石桥,当地的人们自然要拦轿门,开个什么条件让其过轿门呢?有个石匠师傅灵机一动说:“此桥马上要完工了,但还未起桥名,就请新娘子为这座桥取个名吧”。</p><p>轿中新娘子是宁波赵家千金,为人聪慧,她接话说:“石匠师傅手艺高,造好石桥万年牢,就叫它万年桥吧”。新娘子又说:”我只取一面,另一面让石匠师傅来取“。</p><p>石匠师傅一听非常高兴,心想这新娘子聪明又懂礼,忙向抬桥人打听,要把新娘子抬到那个村?有人说抬到东钱湖堰头戴家村。石匠师傅想了想说:”廿年媳妇,廿年婆,再过廿年做太婆,祝新娘子早生贵子,多子多福,以后做太婆。那么,桥的另一面就取戴婆桥好了“。</p><p>这样,桥的北面刻上”戴婆桥“,桥的南面刻上”万年桥”。 真是,一桥取双名,千年传佳话。</p> <p>戴婆桥三字清晰可见,另一面因无法拍摄,桥名看不见。</p> <p>戴婆桥静卧后港河上,四周是广阔的河网平畴,景致卓然。</p><p>一座美丽的石敦桥目前破损严重,已丧失了桥的功能,令人惋惜,不知是否可以修复。</p> <p>蜃蛟衕桥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蜃蛟村周家自然村西南侧,南北横跨于蜃蛟河,是座单孔石梁平桥。建于1816年,1931年重修。</p><p>桥孔跨3.71米,宽2.58米。桥梁由长条石板构成,两侧有实心石栏,长3.51米,高0.52米,宽0.18 米,桥面中部曾于民国设木栅门,是抗战时期用于控制人员进出,现已拆除。桥面两侧落坡石级与村中道路相连,南北侧各有踏跺9、7级,均呈梯形状,其上宽3.62米,下宽6.16米。金钢墙用条石砌筑。桥额镌“蜃蛟衕桥”四个行书大字,落款为“嘉庆丙子岁季谷旦,民国二十年重修。</p> <p>继濂桥,周氏27世“静山公”周志仁在清乾隆初所建。民国二十年(1931),周氏亨潞、亨淝等六人发起重修。请古林葑里的举人张琴题写桥名。</p> <p>“继濂”,取意于《宗谱,静山公传》的“庶或有继濂溪而起者乎?拭目俟之”。即继承濂溪之意。濂溪是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的故乡。</p> <p>榠樝桥,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清道光四年(1824)周氏峨山公再造。</p> <p>鄞州区古林镇仲一村的尚书桥在石马塘自然村羊府庙西侧,为两墩三孔的石梁平桥,桥面由三排纵向长条石铺成,两边设护栏石板。北侧的栏板上刻有“石马塘”,所以叫石马塘桥,南侧的栏板上刻的是“尚书桥”三字,为典型的一桥两名。</p> <p>这是一座二墩三孔石梁平桥,桥面长12米,宽2.4米,护栏高0.48米,由三排纵向长条石铺成桥面。这座桥的特点是东西二段桥面斜坡较大,石护栏与望柱是榫头连接,比较少见,另外桥面比较阔,一般这样规模的石桥桥面宽度约1.8左右,而它达到了2.4米。</p> <p>只能看见一面桥名:尚书桥</p> <p>桥东畔的羊府庙,原建于明崇祯年间,内有戏台,外立旗杆。庙前的一块临水平地,曾是草席原料和成品的集散地,称"草席基"。每当席市季节,庙内庙外,桥上桥下,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这是石马塘曾经有过的辉煌。</p> <p>西洋港桥</p><p>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清光绪27年,为三孔平梁石拱桥,桥长10.63米,宽1.83米,桥梁用九块长条石铺成,额镌“西洋港桥”,上款光绪27年重立,落款“里人捐资”。桥墩用长条石叠砌,其两端为圆角。</p> <p>下伞桥</p><p>现桥为清代建筑,是一座三孔二墩石梁平桥,桥全长25.4米,其中中孔石梁长5米,两边次孔石梁长4.2米,高0.45米,中栏额“下伞桥”几个大字,落款为“光绪10年”。</p><p>地址: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布政村</p> <p>桥面一侧缺失一块桥板,桥上杂草丛生,目前已成危桥。</p> <p>此桥不知道以后是否会修复,否则又将失去一座古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