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醴陵市,为湖南省辖县级市,由株洲市代管,地处湖南省东部,总面积2156.46平方千米,醴陵市东邻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上栗县,北接浏阳市,西倚株洲市芦淞区、渌口区,南界攸县。截至2018年末,醴陵市辖19镇、4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示范区,户籍人口105.3万。</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醴陵市拥有渌江书院、宋名臣祠、醴泉古井、状元芳洲、文笔奇峰、云岩寺等名胜古迹。醴陵市境内浙赣复线横贯东西,醴(陵)茶(陵)线连通南北,距株洲站仅40千米,沪昆高铁、沪昆高速、106国道、320国道纵横交错,市区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90千米。</b></p><p><b style="font-size: 20px;">2019年,醴陵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6.4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72.92亿元。</b></p> <p>春秋战国,属楚国黔中郡。</p><p>秦朝,属长沙郡临湘县。</p><p>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属长沙国临湘县;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封长沙相刘越为醴陵侯。食邑600户,并建侯城于转步古城村。</p><p>东汉,从临湘县划出一部分置醴陵县,并从湘南县划入部分地区。时县境东到江西杨岐山,西至湘江沿岸。据此,醴陵建置伊始。[3]</p><p>三国时,醴陵属吴国荆州长沙郡。[3]</p><p>隋朝,属荆州长沙郡;大业三年(607年),改临湘为长沙县,撤醴陵并入长沙。[3]</p><p>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从长沙县划出置醴陵县。</p><p>宋朝,醴陵县隶属荆湖南路潭州长沙郡。[3]</p><p>元元贞元年(1295年),醴陵县升为醴陵州,属天临路;[4]天历年间(1328年—1330年)由州降为县;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复升为州。[3]</p><p>明洪武二年(1369年),醴陵州复降为县,属长沙府。[4]</p><p>清康熙三年(1664年),醴陵县隶属湖南省长宝道长沙府。[3]</p> <p>民国元年(1912年),醴陵县隶属湖南省湘江道;[3]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醴陵县隶属第一行政督察区。[3]</p><p>1949年7月,醴陵和平解放,属长沙专区。[4]</p><p>1952年,长沙专区改名湘潭专区,醴陵属湘潭专区。[4]</p><p>1983年7月,醴陵县划入株洲市管辖。</p><p>1985年5月2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醴陵县,设立醴陵市(县级);8月15日,醴陵市挂牌成立。[4]</p> <p><b style="font-size: 20px;">截至2019年末,醴陵市辖阳三石街道、仙岳山街道、国瓷街道、来龙门街道、白兔潭镇、浦口镇、王仙镇、泗汾镇、沈潭镇、船湾镇、均楚镇、东富镇、石亭镇、孙家湾镇、官庄镇、嘉树镇、板杉镇、沩山镇、枫林镇、李畋镇、明月镇、左权镇、茶山镇。[5]市人民政府驻地仙岳山街道书院社区左权路59号。</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醴陵市位于湖南省东部的中段位置,东与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结界,东北连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北界湖南省浏阳市,西接渌口区,南邻攸县</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i>醴陵盛产陶瓷、花炮,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产地、中国“国瓷”、“红官窑”所在地和花炮祖师李畋故里,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花炮之都”。</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醴陵的陶瓷是世界釉下五彩瓷的原产地,中国“国瓷”“红官窑”的所在地,陶瓷产业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是全国三大“瓷都”之一。陶瓷产品涵盖日用瓷、电瓷、工艺瓷、建筑瓷、新型陶瓷五大系列4000多个品种,形成了以日用陶瓷、电瓷、釉下五彩艺术瓷生产为核心,集装备制造、新材料研发、陶瓷物流等配套产业于一体的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产品畅销美国、欧洲、日本、中东和南美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醴陵为世界釉下五彩的发祥地,釉下装饰艺术是中国瓷器艺术百花苑中一枝异花奇葩,它集胎质美、釉色美、工艺美、形体美、彩饰美于一体,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醴陵釉下五彩瓷质地精良、润泽清雅、色丰彩腴、艳而不俗。</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醴陵的釉下五彩瓷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具有耐摩擦、耐酸碱、无铅毒、永不褪色的优点,属于绿色环保产品,在国内外久负盛名。</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醴陵釉下五彩瓷是新生的陶瓷品种,清末民初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烧造前后不过20余年,由于生逢乱世,作品覆盖面不宽,精品罕见,传世作品不过400余件。醴陵釉下五彩瓷有着独特的艺术之美。造型富于变化,而趋于活泼。一般的花瓶器型墨守成规,而醴陵釉下五彩瓷却经常将传统的器形和其他外来的造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且,绝没有大红大紫之类的炫目色彩,淡雅之中透出高贵的气质。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工艺技巧和观赏性。</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一件釉下五彩瓷的制作工艺流程极其繁琐与复杂,且难度极高。 首先选用上等的优质瓷泥做胚胎,在成型前对瓷泥进行沉淀、滤渣、吸铁等工序,以保证瓷泥不参杂其他杂质。而真正的成型着需要艺人将瓷体打磨的十分轻薄与平滑,其工序全凭艺人们的手感操作,非具有十多年制作经验的技工不能胜任。 它的彩绘用色颜料来自于釉原料、稀土和有色金属矿物质,其中一些颜料中还含有黄金等贵重金属,十分珍贵。</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由于釉下五彩瓷是直接在毛坯上作画,让色料饰于胎釉之上这对画师技艺要求就非常之高。 烧制前的祭奠窑神更是必不可少的仪式,因为绘制好的瓷体要经过1370℃左右的高温烧制而成。由于是在高温下一次烧成,技术上很难把握,仿佛火中取宝一般,成品率不到70%。即便如此还只有个别瓷场能够烧制。 制作成功的釉下五彩瓷花纹透过釉导溢于瓷表,晶莹润泽,具有很高的洁白度、透明度和釉面硬度。釉下彩瓷使瓷器上的花纹有着看得见、摸不着、永不褪色,给人一种尘嚣涤尽、心旷神怡之感,让瓷器达到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境界。而且还具有瓷化强度高,釉面玻璃化程度强,无铅镉之毒,耐酸碱,耐磨损,花面永不褪色,经久耐用等特点,能同时满足人们对于审美和环保健康的双重要求,收藏和使用价值更高。</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景德镇:以釉上粉彩、青花、釉中彩为主,是在成瓷上绘画,优点是用色比较丰富,成品率也很高,缺点是瓷坯较厚,烧制温度不高,花面相对呆板。</b></p><p><b style="font-size: 20px;">醴陵瓷器:以釉下五彩瓷为主,是在生坯上作画,然后一次烧成。优点是花面和瓷体本身结合比较好,烧制温度比较高,看起来很有水份感,就是比较活,瓷坯比较考究,要求成瓷“薄、透、润”。缺点就是因为需要高温烧制,所以可使用颜料种类相对较少,花色比较单一,成品率低,价位偏高。</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醴陵瓷谷,近三千万元人民币聘请意大利阿克雅Archea建筑师事务所担纲,并由其首席设计师迪斯特罗·安德里亚ANDREA EESTRO亲自主持,历时三年、五至醴陵、九易其稿而设计完成。</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醴陵瓷主要是釉下五彩的工艺特色,景德镇的瓷除青花外都是釉上彩。醴陵的釉下彩瓷胎与景德镇的釉上彩瓷胎不同,景德镇多有釉上彩,是先成瓷后再画瓷,所以对画艺更讲究些,在醴陵瓷的生产中,因为釉下彩是作在泥胎上再上好釉这后一同放在窑里经过1380度烧制出来,画和瓷是同生同死的,经过1380度的高温,要能达到完美结合,只得靠“窑神”保佑。如果画得好而瓷不好以及瓷好而画不好,都是对作品有影响的,都是“残疾”作品了。所以看一个醴陵瓷的好作品,不但要看作品的艺术性,还要看同她一起与生俱来的瓷胎。所以遇到一个好作品,也是有缘人才能得到的,当出手时就出手,犹豫不得的, 不然宝贝失之交臂后悔晚矣。</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醴陵——因瓷生辉,有“瓷城”之誉,为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b></p><p><b style="font-size: 20px;">醴陵,一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千年陶瓷生产史,首创釉下五彩瓷,名扬“红色官窑”,展示了醴陵瓷辉煌的过去;引川气入醴,建省级园区,名列全省50大产业集群,昭示了醴陵瓷灿烂的明天。</b></p><p><b style="font-size: 20px;">千年的沉淀,书写的是辉煌。从东汉末年始作陶器,到雍正年间烧制粗瓷,间隔千年巨变,醴陵瓷窑火生生不熄;从1915年勇夺巴拿马金奖的“扁豆双禽瓶”,到2004年登上雅典奥运殿堂的“世界和瓶”,历经百年沧桑,醴陵瓷再登世界之颠;从开国领袖毛主席用瓷、国宴用瓷、外交礼品瓷,到新一届政治局常委用瓷,世纪轮回更替,醴陵瓷荣膺“国瓷”盛誉。</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醴陵瓷谷,是由华泽集团与醴陵市人民政府共同倾力打造,她凝结着华泽集团董事长吴向东先生感恩桑梓、回报家乡的赤子之情,也承载着着吴向东先生“让更多的人分享中国(china)价值”的伟大梦想。醴陵瓷谷,是中央财政部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扶持项目,省市县三级重点工程项目。</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醴陵瓷谷,总占地面积为650亩,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总投资人民币27亿元。总开发周期为六年,分两期进行开发。一期为项目核心区,占地180亩,建筑面积约7万平米,投资约7.5亿元。建筑由国际陶瓷展览中心、图兰朵酒店、醴陵瓷谷美术馆、醴陵市陶瓷博物馆等11个单体建筑巧妙地在内部连成一个整体,是中国陶瓷行业规模最大的艺术建筑群,现正开启运营。项目整合湘阴县岳州窑、长沙市望城区铜官窑、醴陵市东乡沩山窑等湖湘陶瓷文化历史资源,打造湖湘陶瓷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二期为瓷器口古文化街及艺术家别墅群落·定制与状元府人文社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醴陵瓷一直是国家政府用瓷,外交礼仪司特定瓷,这是工艺瓷部分,日用瓷多数外销为主,象华联瓷业就是日用陶瓷出口销量连续多年蝉联中国第一,是当今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日用陶瓷企业。所以原来在国内推广不太。</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景德镇瓷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您只要知道瓷器便能想到景德镇。醴陵的瓷虽然历史也悠久,但是细瓷的历史基本是从清末开始,至今天历史才100年,而且历经历史的沧桑,1958年毛主席喜欢并重视醴陵瓷才得以发扬光大,为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及国外元首做瓷,讲求精品,精工细作,产量小,其他产品也主要供政府等重要场所,大酒店宾馆,一般民间就知道得少些了,近些年来才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才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认识和享受醴陵的釉下五彩瓷-----瓷器中的泰山北斗。</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著名人物:李畋,隋末唐初人,原名李世宗,避太宗皇帝讳改名李畋。富里镇麻石人。唐贞观年间发明鞭炮,被唐太宗御封“鞭炮祖师”,是萍浏醴三市鞭炮产业的最初起源。</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醴陵花炮起源最早可上溯至唐代,已经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以产地醴陵而被概括命名。当地是烟花的发祥地,也是花炮祖师李畋的故乡,被誉为名副其实的“花炮之乡”。</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清光绪年间醴陵花炮开始出口海外。解放后,花炮发展成为醴陵两大支柱产业之一,醴陵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花炮之乡”,醴陵花炮的鼎盛时期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全市有花炮厂家400多家,从业人员达12万余人,产值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东莞。</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烟花又称花炮、烟火、焰火、炮仗,根据《中国烟花爆竹标准—安全与质量》对烟花爆竹的定义为:以烟火药为原料,用于产生声光色的娱乐用品。中国劳动人民较早发明,常用于盛大的典礼或表演中,而现代全中国以及到全世界唯一能在同天同活动里施放烟花的活动作为跨年(除夕夜)活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