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车(2)BJ121

高京林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J121,京A的牌子。</h3> <h1>第一个学开车的机会是在1978年,3年的售票员可以转司机了。可我没去,放弃了。第二次是1995年,个人学本,我去了。</h1> <h1>1996年学完车,就用单位的一辆BJ121练手。BJ121是BJ212吉普的改进型,机器和车头都一样,只是屁股加长了半米算做了小货车, 当年驾校都用这个,皮实耐造。这车1988年出厂,我开的时候已经8年车龄了。<br></h1> <h1>说说开这车的感觉,优点:车身高、视野好、还特别有劲。缺点:开起来死沉还浑身是毛病。<br>先说优点:离地间隙215毫米,这是当年军用吉普的标准。后来的捷达是120毫米,爬山涉水没法比的;底盘是钢梁,悬架是钢板,这车标称拉10个人或800公斤货,走起来一点也不费力气;驾驶舱空间大、视野也好,后来开丰田霸道时才找回当时的感觉;结实不怕撞,车重1.5吨,前后是钢板的保险杠,小车见着都躲。<br>再说缺点:开起来太沉了,离合没有助力、方向盘没有助力、挂挡没有同步器,所以离合靠踹,挂挡靠拽,泊个车是一身大汗;声音太大,机器声音太大还伴着振动,噪音直接传进驾驶舱、振动通过方向盘和档把传遍全身;浑身是毛病。最不能容忍的是冬天打不着车,夏天爱开锅;没有空调、没有ABS、没有气囊、车厢不严,到处漏风;再有就是费油,标称12个,实际有可能13~15个。<br></h1> <h1>因为太LOW了,所以这辆车只有我愿意开。踩上油门它可以转,可以载着你去想去的地方,作为一个男人的汽车梦,已经够了。</h1> <h1>初上三环,夹在车流中,前后左右都是车。开始不敢变线,可不变线就不能出入。好在所里司机师傅教了一招,并右道时打右灯,车平移到两车道中间的虚线上,压着线走。右道后面有车按喇叭就让它过去,没人按喇叭,你就再平移一个车身,进到右车道,还是没人按喇叭你就直开,一次并线就完成了。</h1><h1>环岛(驾校叫王八岛)左转,这比并线难。记得当年法国人有一段调侃,说能在凯旋门的环岛进出自如的人,才是真正的巴黎人。凯旋门环岛是一个8车道、12个进出口的王八岛,平时是一锅粥,无数的车在里面转圈,看着就眼晕,但该进的能进,该出的能出,那时不会开车,看不懂有多难,但等在北京我学了车,上了玉泉营的王八岛(那时还没有立交桥)就傻了眼。一锅糨子,咕嘟咕嘟在那冒泡,谁都想走,可谁也走不动。拐进最右一条车道,没走几步就遇到中间车道的车压住你往外掰的,一下子就把你别停了。想往中间挤,可没空儿,谁也不让。三下两下急出来一身汗,车就钉在了那里。还是所里司机师傅教的招儿,就是斜着一尺一尺的往里挤,一步一刹车,手脚都不能软。等挤出半个车头后,左车道的车终于让步了,于是一把轮甩出去,转正了。后来想想看,主要是我的车好,前后都是钢板焊的保险杠,谁愿意和它顶牛呀。</h1><p class="ql-block"><br></p> <h1>这种车冬天不好打火,有时候5、6把都不着。解决的办法有好几种:第一就是用摇把,一根打弯的钢棍插到发动机底下使劲的摇,不是一般的使劲,是吃奶得劲。理论上讲可以直接摇着车,但我从来就没成功过。没见过的可以看电影《雷锋的故事》,雷锋就这么摇车;第二种办法就是嘬化油器。拆掉上面的空气滤清器,用手盖住化油器的空腔,在打火的同时一松一合,目的就是用负压将油管中的汽油吸上来;第三种方法,再不行就调油气比的螺丝和分电器的白金间隙;第四,如果再不行就洗化油器然后干脆就往里面灌汽油了。<br>夏天一堵车就开锅。现在车前面的冷却风扇可以发动机带动,也可以电瓶驱动,有时发动机关了风扇还转,就是为了给冷却液降温。而那时的车只有发动机带动,夏天一堵车,开着发动机风扇虽转,但不足以给冷却液降温,关了发动机风扇停了,冷却液升温的速度更快,搞不好就开锅。走一般道路还好,可以靠边停车,打开盖子凉一凉,要是堵在三环上可就受罪了,不到出口靠不了边,勤等着开锅冒烟吧。<br></h1> <h1>这车没太大的毛病,最爱出岔的就是分电器和化油器。不在状态的时候一是打不着火,二是冒黑烟。但不管怎么样我总能对付过去。单位还有两辆化油器的车,一是BJ1041,另一个是天津产的三峰面包车。别人怕开出去扔在路上,我不吝,哪都敢去。</h1> <h1>这车除了在北京跑外,还去过2次石家庄。它在高速上最多跑80公里/小时,跑到一半还要在服务区做一次小保养。所谓保养就是拿着扳手钻到车下面拧螺丝,这车百十公里就有松的螺丝,不拧就该掉了。</h1> <h1>开了3、4年,期间什么事都经历过了。这车就像孩子,高兴时欢碰乱跳,拉着你爬山涉水,不高兴时就尥蹶子。但毕竟是我的第一辆车,爱也好、恨也好,都离不开的。</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