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又是一年建军节,人民军队已走过了93个年头,伴随他的,是血与火铸就的辉煌!</p><p> 我们是曾经当兵的人,47年前的1973年,来自石嘴山各单位150余名青年,满怀报国壮志,响应祖国召唤,成为林彪事件后首批入伍的军人,成为宁夏独立师二团的贺兰山卫士。</p> <p> 巍巍贺兰山三关,扼守着蒙古国通往银吴平原的咽喉,当年苏联在中蒙边境陈兵百万,战争一触即发,这里是苏军入侵的重要通道,当年沿贺兰山部署的所有部队枕戈待旦,随时准备用生命和热血捍卫祖国的领土!</p> <p> 长流水,位于银川通往阿拉善左旗的路上,这里因有一泓清泉和一片沙枣林,成了驻地部队的世外桃源,除了供应所辖连队的日常用水,也是休息日战友们聚会的首选地,团里在长流水开办有供销社,所以也是战士们购买日用品的必到之处,每逢节假日,小小长流水人气满满,十分热闹。可惜的是,曾带给我们那么多欢乐的水塘因为改水工程已经消失,唯有小树林还在,它承载了老兵们太多的记忆。</p> <p> 八月一日,银川藉部分石嘴山入伍的老兵故地重游,来到曾经服役的长流水,纪念建军93周年。</p><p> 在沙枣树下里坐一坐吧,距离我们告别长流水,一晃已快半个世纪,我们有幸避过了那场战争,有幸见到了中华崛起,有幸见证了人民军队走向世界之巅,抚今追昔,老兵们感慨万千。</p> <p> 在长流水留张影吧!这片戈壁滩,我们曾经摸爬滚打,无数次演练战术防守和进攻,公路两侧有我们挖的反坦克壕,山上有我们开掘的工事和坑道,青春伴着汗水流在这片热土上,我们怎能相忘?</p> <p>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晨风朝露染白了战友们的双鬓,离开部队数十年,哪位战友不是魂牵梦萦,何曾忘过三关前哨?何曾忘过在这里度过的守边岁月?转瞬间,我们已年近古稀,多少熟悉的首长和战友已先我们而去,老兵们怀念他们!更怀念沸腾的军营生活!</p> <p> 退休后战友们天各一方,分居各地,建军节使我们聚到了一起,战友情深,留个影吧,余下的日子多保重自己!</p> <p> 已是中午时分,老兵们打开行前准备的各种食品,在牧家乐废弃的蒙古包里进餐。</p> <p> 饼子、烧鸡、西瓜、可乐,吕运来和靳阿旗两位召集人为大家准备的午餐简单丰富,得到老兵们一致好评。</p> <p> 用完午餐,战友们绕道来到红岗村,红岗村当地人称红岗子,因周围山体呈红色而得名。这里曾是二团进山后最初的团部。当年二团所有的信件地址落款都写着银巴路57号,实际就是银川通往左旗的公路57公里处。</p> <p> 放眼望去,当年的地窝子痕迹犹在,司政后机关和团直属特务连、七五炮连的驻地就分散在这片红色的山坳里。</p> <p> 独立师二团系由西安警卫团调防,军情紧急,部队匆匆进入贺兰山,来不及搞营建,只好挖地窝子应急,日出日落,风霜雨雪,一直到75年新团部落成才搬到喜鹊沟。</p> <p> 在曾经住过的地窝子前留个影,清晨,我们从这里出操,傍晚,我们出发去连队放电影,回来后已是夜半,饥肠辘辘,翻进炊事班偷馒头,多少回忆就像发生在昨天。</p> <p> 故地重游的老兵中许多都是团部司政后各部门的,每个人都有诸多回忆,思绪满满,脚步迟迟,红岗山留下了战友们对老二团的深深情义。</p> <p> 喜鹊沟是二团新团部,从银巴路过三关口就能看到,礼堂、营房都是部队自己建的,当年从地窝子搬进红砖到顶的新营房,好像一步登天般高兴 。星移斗转,团部整齐的建筑已面目全非,成了市场经济下不知名企业的砂石厂,大门紧锁,无法进入,老兵们只好注目远眺,在心里默默向曾经的指挥中心行军礼。</p> <p> 下午,战友们来到腰坝滩,这里曾经是二团的农场,三机炮连驻守在这里务农,靳阿旗的两位发小、同样有着当兵经历的蒙族老战友,要在这里招待大家。今日的腰坝滩已成为阿左旗远近闻名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各种农作物长势良好,一派丰收景象。</p> <p> 两位老兵宰杀了自家养的羊,为老兵们奉献了一桌道地的原生态蒙古全羊宴,醇香的美酒,浓浓的战友情,让我们举杯,为人民军队的93岁诞辰,为伟大的人民军队日益强盛,干杯!</p> <p> 肥硕的羊尾是蒙古族敬献最尊贵朋友的珍品,但全部肥油的羊尾,对汉族人来说很难接受,两位蒙族战友们用独特的吃法率先示范,老兵们纷纷跟进,不一会儿,一个羊尾就被分食光了。</p> <p> 何班长唱起了蒙族的敬酒歌,将聚会推向高潮。</p> <p> 老兵们毕竟年事已高,都有保健意识,都知晓贪杯的害处,但难得一聚的战友情深,还是让老兵们突破了开始的谨慎。</p> <p> 欢快的一天活动就要结束了,战友们将踏上归程,彼此道一句保重!期待再相聚的时刻!</p> <p> 曾经的从军经历已融入每个老兵的身后脚印,不灭的是历史烟尘中熠熠生辉的军魂。再见!长流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