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格律诗:(18)押韵易犯的七种错误。

怀念乡愁

<p>图~网络</p><p>文章来源~韩建国老师我学写诗(4)学。</p><p>配乐~记忆串串</p><p>整理编辑~怀念乡愁</p> <p> 押韵易犯的七种错误</p><p> 学写诗就要根据【中华新韵】的《十四韵》,来选择押韵的韵脚。初学写诗者在押韵上都会犯一些错误,这类错误都属于诗病。</p><p> </p><p> 下面把我在“押韵”方面所犯的错误一一说一下,以便让初学者知道,押韵都有哪些易犯的错误。</p><p>1、换韵</p><p> 换韵,也叫出韵,或者叫落韵。这个很好理解,因为近体诗的押韵要求就是一首诗里只能押一个韵,所有的韵脚的字都要在《中华新韵》中的一个韵部之内。把别的韵部的字拿来做韵脚就不允许。也就是说,在一首诗中,出现了两个以上的韵部做韵脚,那就犯了“换韵”的错误。换韵与格律诗一韵到底的要求不合,是诗家的大忌。</p><p>例如我的拙诗第五稿</p><p>七绝</p><p>游长白山天池</p><p>国庆洽逢凝雨连,银装素裹长白山。</p><p>一汪碧水从天降,疑似瑶池落人间。</p><p>这只是修改“押韵”后的第五稿,它的”平仄对粘”等结构要求还没修改。</p> <p>它的初稿是</p><p>七绝</p><p>游长白山天池</p><p>国庆洽逢雪茫茫,银装素裹白山长。</p><p>一汪碧水从天降,疑似瑶池落人间。</p><p> 前两句押的是“十唐”韵(ang,iang,uang),而第四句则换韵了,押的是“八寒”韵(an,ian,uan,üan)。故犯了“换韵”的错。</p><p>一首五绝或七绝,五律或七律,都要求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如果把第三句改为“一汪碧水山围栏”,即成为第二稿:</p><p>七绝</p><p>游长白山天池</p><p>国庆洽逢雪茫茫,银装素裹白山长。</p><p>一汪碧水山围栏,疑似瑶池落人间。</p><p> 前两句押十唐韵,后两句押八寒韵。也是两个韵,是不允许的。有人说了,前两句押韵后两句不也押韵吗?但是你押的不是同一个韵呀!</p> <p>2、凑韵</p><p>  凑韵,就是指你选这个韵脚字,与全句其他的意思不相符合、不连贯,你在这勉强凑合使用它呢,这是不行的。特别是限韵写作时,尤其是步韵写诗时,为了合上韵脚,也不管意思通不通就用上了,所以常出现这种“凑韵”的现象。</p><p>比如我的“游长白山天池”的前两句</p><p>国庆洽逢雪茫茫,</p><p>银装素裹白山长。</p><p> 第二句“银装素裹白山长”中的“长”字,就是凑韵。”银装素裹长白山”,是说什么样的长白山,而“银装素裹白山长”是不通的,是特意为了押“十唐”韵而把“长白山”颠倒为“白山长”,故犯了“凑韵”和“倒韵”的错。</p><p>凑韵就是在押韵的字眼上随便拈一个押韵的字凑数,其意思与全诗毫不相干。这在顺口溜、莲花落和戏剧唱词中是常见的,但若出现在格律诗中那就显得俗气了,并对表情达意有妨碍。</p><p>诗的韵脚,一定要稳!诗句就是在盖高楼,你乱凑合的韵字,就是伪劣原材料,盖出的楼必然是“豆腐渣”工程,很破坏诗体</p> <p>3、重韵</p><p>重韵,就是在一首诗里,重复押一个字做韵脚,这是不可以的。</p><p> 诗中出现过的韵字,再次出现,并用来作韵脚,叫做重韵。此在近体诗中是绝对不允许的,而在古体诗中是可以的。</p><p>比如前面我的诗,如果把第三句改为“一汪碧水在山间”,即成为:</p><p>一汪碧水在山间,</p><p>疑似瑶池落人间。</p><p>(我为举例而现编的句子),把这“间”字来回的用,烦不烦啊?没别的字啦?现在我们严格要求避免重韵。</p><p>又如</p><p>七律《京师废宅》</p><p>北宋诗人:张耒 </p><p>当道朱门白昼扃,高堂歌吹久无声。</p><p>古窗积雨昏残画,朽树经阴长寄生。</p><p>问下老人时洒扫,旧时来客叹平生。</p><p>艳姬骄马知何处,独有庭花春正荣。</p><p>一首诗中出现两个“生”字,是不</p><p>允许的。</p> <p>4、平仄韵混押</p><p> 格律诗一律以平声押韵(也有少数以仄声押韵的,其中五言诗居多,但格律诗以平声押韵为正格;因古体诗容许仄声押韵,所以仄声押韵的绝句和律诗也称"古绝"、"古律"),不能平仄韵混押。</p><p> 首句如为平声收,就应押平声韵。有些诗友写诗,忽略这些要求,造成“出韵”现象。</p><p>例如我的 【五绝】</p><p>国庆雪茫茫,长白衣换装。</p><p>碧波飘瀚宇,瑶水落月亮。</p><p>一、二句的“茫”和“装”是押平声韵,按要求第四句也应押平声韵,而“亮”是仄声,不符合要求。若把最后一句改为:“瑶水闪银光”就合韵了。</p> <p>5、倒韵</p><p> 倒韵,这也是个常见的诗病,就是说,为了押韵,把正常的词儿颠倒着说,比如这样一些词“风雨,先后、新鲜、慷慨、凄惨、玲珑、参商、琴瑟、……”等等,把它们颠倒过来写,就觉的非常别扭。</p><p>平时习惯怎么用就怎么用,别为了押韵而有意颠倒词字的习惯顺序。有的词字正反都没关系,有的就不行。把“山川”写成“川山”难受不?把凤凰写成“凰凤”可笑不?你再把“麒麟”给写成“麟麒”试试?一切以自然本真为美,不可为押韵而生造。</p> <p>6、撞韵</p><p>什么叫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比如五绝的第三句子)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格律诗,无论平、仄,一旦白脚与韵脚的韵母相同,都属撞韵。诗中出现这种情况,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丰富的变化,读起来使人涩口。</p><p>例如:</p><p>《游天池》</p><p>国庆雪茫茫,长白衣换装。</p><p>碧水映天宇,瑶池闪月光。</p><p>若把第三句的“宇”改为“堂”,则</p><p>国庆雪茫茫,长白衣换装。</p><p>碧水映天堂,瑶池闪月光。</p><p>“堂”(tang)和茫(mang)的韵脚的韵母相同,属于撞韵。</p><p>古诗中也有撞韵的,但却读来朗朗口:如:</p><p>七绝 初春小雨</p><p>韩愈</p><p>天街小雨润如酥,</p><p>草色遥看近却无。</p><p>最是一年春好处,</p><p>绝胜烟柳满皇都。</p><p> 第三句白脚的“处”与韵脚“酥,无,都”皆是押乌(u)韵,撞了韵,为平仄通押(混押)。而诗论家们认为:这首诗,却让人感觉不到撞韵的弊病,整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因为韩愈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把其做成了“活韵”。作者在第二句用了“近却无”。这样整句的句读重心落到了第五个字‘近’字上,读起</p><p>来就活了。</p><p>故我认为只要读起来上口,意思表达完整,就不要刻意去死搬硬套那些韵规。一韵到底不也可以吗?</p><p> </p> <p>  7、押韵句的尾字用平声,不押韵的必须用仄声。古绝、古律押韵句的尾字用仄声,不押韵的用平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