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能行》读后感

美友2381145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今年暑假,我拜读了王静老师写的《孩子,你能行》一书。书本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观点和方法。</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自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像王静那样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让孩子生活在“你能行”的环境中,让孩子慢慢地由消极变为积极,将“你能行”变成“我能行”。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建立自信,重塑理想之殿堂。</p><p> 这本书凝聚了36个一线教师教育案例,38个家长关注的教育话题探讨,走进孩子的世界,探索最佳的教育方法……从我和孩子、 我与家长、教师的幸福人生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每一篇都从教育故事、教育话题探讨进行强有力的分析讲解。使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使我变得更加充实。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p><p> 一、尊重孩子的人格。</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尊重人格是不分时间、地点的,也不分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孩子渴望被尊重,首先是被家长和老师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语言。</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二、帮助孩子成功,经常鼓励孩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孩子会因为老师的鼓励努力做得更好。作为老师,给孩子帮助,让他有点滴的成功体验,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这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个个小小的成功中,让孩子积累一分一分的自信。</p><p> 三、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人,看待孩子应有全面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有了这样的观念,就不会一叶障目,只看一点,不计其余,也不会因孩子一时表现欠佳而气急败坏、大发雷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四、教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法</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对于做事缺乏信心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自卑感强的孩子,在不断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指出他们的闪光点的同时,要教育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我能行”,“我再努一把力就会做好的”,“我不会被困难吓倒”……</p><p> 总之,学会欣赏孩子,给孩子一个自信的世界,让孩子感觉今天比昨天学得好。让孩子带着自信步入人生的每一段旅程。</p><p><br></p>

孩子

能行

自信

教育

尊重

眼光

成功

老师

人格

自我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