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数学名人故事 陶醉数学生活

寇延莉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新区小学 三年级二班屈 晨 凯</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新区小学三年级二班段淳清</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新区小学三年级二班杨紫妍</b></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一18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找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 错误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o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 学王子”,</span></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新区小学三年级二班杨慕轩</b></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陈景润,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从小家境贫寒,学习烈苦。他在中小学读书时,就对数学情有独钟。一—有时间就演算习题,在学校里是个"小数学迷”。他不善言辞,为人真诚,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数 学事业。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一个未经证明的数学猜想”任何一个偶数 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信称: "1+1”。这一猜想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为了能证明这个猜想,陈景润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在那不足6平方米的斗室里,食不知味,夜不能眠,潜心钻研,光是计算的草稿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经过10多年的推算,终于他成了世界上攻克“副在猎想”的第一个人,打开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奥秘之门,摘取了此项桂冠,默文集迷会所瞩目。</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新区小学三年级二班徐英歌</b></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大,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数后35位,后人称 之为鲁道夫数,他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span></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新区小学三年级二班刘泽熙</b></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生于宋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俟永元二年。祖籍范阳郡道县(今河北滦沸水县)o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 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 "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新区小学三年级二班迂梦溪</b></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汉族,出生于江济常州金坛区,祖籍在江苏丹阳。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 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 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 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 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 式"、华一王方法”等。有中国现代 数学之父"中国数学之神”"人民数学家"的美称。 </span></p><p><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在数学发展史上涌现出数学家,通过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钢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激励学生</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数学名人故事—————手抄报</b></p>

数学

二班

数学家

三年级

新区

小学

华氏

圆周率

陈景润

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