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心灵的祭台</span></p> <p>写在前面</p><p> 4月4日,记者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烈士纪念馆的展柜里,看到了一组杨根思荣获的奖章。</p><p> 据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宣传教育科科长王春婕介绍,杨根思仅在解放战争期间就荣获过“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华东三级人民英雄” “全军一级战斗英雄”等荣誉奖章。这些荣誉奖章杨根思一直随身携带,临上小高岭阵地前,他托起连指导员陈文宝的一只,把一包东西郑重地放在他的掌心,轻声地说:“老陈,这个东西请你替我保管。”</p><p> 指导员凑近一看,这是杨根思一直系在腰间、包着纪念章的小布包,里面包着党和人民给予他的荣誉,指导员知道这是杨根思最珍贵的东西。“为什么要我保管,而且又是在上小高岭阵地之前?” 指导员仿佛预感到了什么,激动地说:“老杨,同志们等待着你胜利归来。” 然而,杨根思没能回来。这些奖章最终移交给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保管,为世人所敬仰。</p> <p>与4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p><p>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p><p> 这一豪言壮语出现在著名影片《英雄儿女》中,主人公王成双手紧握爆破筒,纵身冲向敌群的故事情节,是杨根思在朝鲜战场小高岭战斗中英勇壮举真实写照。</p><p> 2000年,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工作人员访问了杨根思的生前战友陈文宝,陈文宝回忆了杨根思牺牲的过程。</p><p> 1950年11日25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打响了。27日,志愿军第9兵团在朝鲜战场东线的长津湖地区向美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发起进攻,28日,美军被分割包围。杨根思率领3排几十名战士守在长津湖畔1071.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以切断南逃美军的退路。</p><p> 陈文宝说:“当时呢,杨根思接受这个任务以后,营长问他:你有什么困难吗?他说:不怕困难,只要有一颗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心就能坚决完成任务,人在阵地在!到山头后,敌人马上用重炮往上吊,敌机拼命地轮番轰炸。”</p> <p> 血战持续了十几个小时,杨根思和战友知打退了敌人的多少次进攻,只知道几百具美军尸体横卧在阵地前的山坡上。</p><p> 陈文宝说:“杨根思看了看周围的情况,只剩下几个人了,弹药也耗尽了,手榴弹也打光了,刺刀和枪托甚至石头都撇下去了。杨根思命令重机枪排长把一挺重机枪,还有两名伤员带下去,山头只剩下他一个人在守。敌人发起了第九次,也是最后一次攻击。此时,杨根思就在山头上等着敌人上来,他把驳壳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对着摇着指挥旗的美国兵,把他击毙后,杨根思把自己的帽子脱下来,掸掸灰,又把帽子戴上,抱起身边5公斤的一包炸药,冲向敌人。一声巨响过后,阵地上恢复了平静,杨根思壮烈地与这4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p> <p>解放战争时己是战斗英雄</p><p> 英雄壮举,并非偶然。</p><p> 2000年10月30日,《解放军报》曾登载过一篇杨根思生前战友陈文宝的口述文章《我的搭档特级英雄杨根思》,详细讲述了杨根思的战斗故事………</p><p> 我与杨根思初次相识是在1945年6月渐西的新登战斗中。那时,我是3营的号兵,他是1营3连的战士。那时他还是个新战士,看上去虎头虎脑的,很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p><p>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杨根思屡建奇功。他曾在围歼泰安守敌的战斗中,用18颗手榴弹夺取制高点;在鲁南郭里集战斗中,三次把手雷投到敌地堡前,荣获“爆破大王”称号;在齐村战斗中,他连续爆破守敌碉堡群;在淮海战役第三阶段,他奉命率领一个加强排攻击夏砦国民党守军,摧毁了一组暗堡群,还俘虏了近一排的敌人。1948年8日,华东野战军政治部授予他“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奖章。</p> <p> 1955年7月4日,入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东区一排一号。</p> <p> 1945年5月,解放上海不久,组织上调我去3连当政治指导员,杨根思被任命为副连长,从此,我们朝夕相处。那时候杨根思己六次荣获英雄模范光荣称号,成为军内外闻名的英雄了。</p> <p> 1950年9月,杨根思从上海去北京参加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刚参加完英模大会,己当连长的他于1950年11月7日率领连队跨过了鸭绿江,开赴硝烟弥漫的朝鲜前线。</p> <p>特级战斗英雄只有两人</p><p> 杨根思牺牲时年仅28岁。</p><p> 根思,当父母送给他这个名字的时候,己经把一种博大的爱深深植根于他的内心。22岁离开家乡参加新加四军的杨根思,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全国闻名的战斗英雄,直至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壮烈殉国,他把一切都献给了深爱的祖国和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授他“特级英雄”称号。</p> <p> “特级英雄”是什么分量?</p><p>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只有两个人,一人是杨根思,一人是黄继光。</p><p> 杨根思的壮举,影响和教育了整个志愿军。当年的志愿军通报中讲,在临津江反击的时候,就出现了38名杨根思式英雄,到了上甘岭战役,那就更多了,出现了包括黄继光在内的68名杨根思式战斗英雄。在黄继光牺牲后,从他的饭包里发现了三本连环画,第一本就是杨根思。</p> <p> 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p><p>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是杨根思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振聋发聩的战斗誓言。</p><p><br></p><p>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周贤忠/文</p><p>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供图</p> <p>致敬原创、尊重原创</p><p>图•文 来源于网络、沈阳日报2020年4日1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