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从2014年第一次甘南行开始,每个暑期,最火热的季节,甘南都是我的必选。六次甘南行,线路每一次都有调整,都不重复,而扎尕那,则是唯一一个必去的地方,去年除外。</p> <p>2015年的七月,尕固村,两位老人开心的笑</p> <p>这是第二次带父母,故地重游</p> <p>进景区门口,来一张合影,然后就是根据各自情况,自由选择能够抵达的高度,之后原路返回</p> <p>梅,这个时候,我没有想到,之后的穿越,我们彼此成就。她成就了我不大不小的心愿,我成就了她不大不小的梦想</p> <p>之前的土石路变为水泥路,可以开行景交车</p> <p>谁的芊芊玉手</p> <p>老太太丝毫不含糊,跟我走在一起</p> <p>此一线天非昔日的一线天了,修路把原有地貌破坏的面目全非,如何评价呢,综合而言,褒贬不一</p> <p>这点儿路也骑马,无语</p> <p>景区路的尽头,恢复了原来的模样,只是比以前宽阔了许多</p> <p>一直拿着小鞭子在队伍后面,告诉那些走一步歇一脚的队友,风景在前方</p> <p>好不容易赶上了前边的队伍</p> <p>到达经幡,只有六个人,参谋,六一,爱琴海,飞扬,梅,还有我</p> <p>爱琴海姐姐一直在抱怨,说应该坐车上来,就可以穿越环线了</p> <p>梅和飞扬只顾前行,参谋和六一俩老兄则玩起了相互摆珀斯拍照。我的内心,走走走环线的冲动,看到这哥俩,几乎无望了。</p> <p>没有梅和飞扬,四人简单商量,返回吧,我去把她俩喊回来</p> <p>挖掘机轰鸣着,过不多久,水泥路就可以通到石林,而那里是我曾经到达过的最远的地方,除此之外,每次带队,到经幡,接近四千米的高度就返回了</p> <p>段哥一直在最前面,快到石林,他返回了</p> <p>此后,是我和梅,两个人的扎尕那</p> <p>这就是石林,正巧有马帮,一个穿越队伍在此扎营。看到我俩,没有任何装备,连登山鞋和手杖都没有,就好意劝我们返回,说已经四点多了,穿越根本不可能了</p> <p>依然是上坡路,四千米的海拔,走一小段就要大口喘气。梅体力超好,户外几年了,第一次知道她有超强的耐力和体能</p> <p>曾经的标志牌,字没有了</p> <p>依旧是缓慢的上坡</p> <p>对面走来一支队伍,领队看到我们,大惑不解,给我看了轨迹,后面十公里,原路返回也是十公里,他们上午十点出发,此刻四点二十,说前面过水路很多,道路不清晰容易迷路,回去吧。在经幡,我跟大家商量的时候,我就判断,环线还有四个小时(我的速度),看来判断大体正确。只问了一句,是不是只沿着河谷走,回答是。欧了,走</p> <p>户外的帐篷</p> <p>藏民的帐篷</p> <p>这一段典型的高山草甸。今年雨水多,走起来特别费力。还好,十五分钟,走过去了</p> <p>高海拔地方的花儿</p> <p>下河谷</p> <p>藏民的烧水壶</p> <p>自然,原始,时不时会有峭壁出现,因而不得不过水</p> <p>算时间,速度和距离,差不多该是最后一个过水路了</p> <p>马上打脸,两边都是峭壁,只能脱鞋,涉水,钻心的凉</p> <p>胜利在望</p> <p>19:03仙女滩,从石林,两小时四十分钟</p> <p>好想就这么坐下,不走了,可是,七点半,大家在饭店等着我</p> <p>19:25,提前五分钟</p> <p>视频更能表达</p> <p>第二天,几个朋友问我去哪了,怎么那么多步数,51013,我的记录,不为别的,只为扎尕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