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有三绝, 桥里桥(潮音桥)、塔里塔(飞英塔)、庙里庙(府庙)摄影:姜祖威 塔里塔.飞英塔 <p>桥里桥、潮音桥</p> 庙里庙(府庙) 飞英塔坐落在湖州市区内,是一座奇特的“塔中塔”。该塔原在飞英寺(已毁)西侧舍利塔院内,内塔创建于唐中和四年(884年),现存石塔重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3年);外塔创建于北宋开宝年间(968-976年),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7年)重建。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塔遭雷击而焚于火, 因“舍利无恙”,旋即重修,至今石塔中仍有“绍兴二十四年”等题记。外塔亦于南宋端平初(1234)“葺而新之”。元、明、清三代多次修缮。1929年,因年久失修,以致塔顶倒塌。1961年4月,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飞英塔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该塔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维修单位,维修工程在1986年底竣工。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飞英塔为全国名塔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飞英塔还附会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相传南朝陈武帝陈霸先微时与一飞英姑娘相爱,相约非尔不嫁,非尔不娶。陈霸先历尽艰险,为将为君后,求娶飞英姑娘。不料飞英姑娘已经为了拒嫁别门而抑郁而终了。于是陈霸先建飞英塔纪念这位红颜知己。这个故事虽然附会之迹甚明,但是老百姓还是愿意传说,毕竟美好的情感总是叫人向往的。 见到的飞英塔外塔为江南习见的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宝塔,七层八面,通高55米,雄浑古朴,端庄秀丽。其具有鲜明宋代建筑风格的是平伸舒展的翼角,简洁朴实的檐面,用材硕大的斗拱和寻杖望柱式栏杆。由于内含石塔,致使外塔构造更为奇特。四层以下中空,沿内壁悬挑出各层平座和扶梯,与各层外平座相通;上三层统设楼面,四层、七层施平纂式天花,六层底架设计十字交叉的千斤梁,悬挑27米高的塔心柱,直插刹尖。顶檐梁架为斜柱结构,坚实稳固,颇为壮观。外塔斗拱用材硕大,规格甚多亦为一大特色。全塔内外共施木质斗拱348攒,此外还有乳袱下的丁头拱以及大量的砖刻扶壁斗拱。其中尤以二层内平座下斗拱采用“七铺作重拱出双杪双上昂偷心造”做法,实为现存木结构古建筑中所鲜见。登塔楼梯设在副阶廊内,拾级登临,盘旋而上,可直达顶层。在盘旋于石塔身侧的木梯上可以细细品味石塔精美的石刻艺术,在外塔高处远眺则可俯瞰湖州古城风光。飞英塔不施彩绘,红墙青瓦,朴实无华。飞英塔旁伴一株古银杏,可数人合抱,与古塔交相辉映,实为珠联璧合。 潮音桥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为三孔石拱桥。潮音桥在明嘉靖十八年(1539)前,是个渡口,名潮音渡。潮音渡原名慈感寺渡,缘“潮音”之称取义于舟山普陀潮音洞。明崇祯《乌程县志》记载,潮音渡“以迎奉观音大士,故名”。 万历三十一年(1603)知府陈幼学重建,两端亭改为阁,加以层楼。崇帧年间,民间失火,殃及东阁,旋即修复。岁月变迁,两阁渐废。桥几经修筑。最后一次修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桥上石板缝中生有拘杞、石榴等。共三个拱。民间,与“庙里庙”府庙、“塔里塔”飞英塔并称的,还有“桥里桥”潮音桥。关于“桥里桥”的俗称,与“哑子桥”传说有关。这些并称湖州城内3大古建筑。 位于湖州市内南街,建于霅溪之上,为3孔石拱桥。俗称哑子桥,义称桥里桥。其名之出来有两说,以桥东慈感寺奉观音大十故名。明嘉靖十八年(1539),湖州知府魏公济始建桥,桥之两端有东、西二亭。万历三十一年(1603)知府陈幼学重建,两端亭改为阁,加以层楼。崇帧年间,民间失火,殃及东阁,旋即修复。岁月变迁,两阁渐废。桥几经修筑,最后一次修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 相传四百多年以前,潮音渡口风高浪急,过往行人靠拉渡。河东有家财主,见慈感寺修好,大批香客要从潮音渡过河,是赚钱好机会,便买了一条渡船,请个哑巴替他撑船摆渡赚银子。哑巴有心,想借摆渡之机攒些钱在渡口架座木桥。一年又一年,哑巴每年除上交财主船银外,也积蓄些银两,便在渡口架了一座木桥,人们称之为“哑巴桥”。这事惹怒了财主。摆渡钱赚不到,就叫手下人拆桥。哑巴拼死阻拦,被财主唆使手下人打死投入水中。于是激怒两岸百姓,上告官府,并凑银两要修座更好的桥,以纪念哑巴。官府知道众怒难犯,出面领着众人在木桥上造了一座石桥。石桥下又有一座木桥,这就是“桥里桥”。年代久了,木桥已废。为纪念这位哑巴,人们相约在桥下经过不说话。数百年来直到解放初期,一切行人和来往船只,包括轮船开过,老大们都谆谆嘱咐旅客不得说话,当地人对此默默相传。 湖州府庙位于湖州市人民路和北街之间,俗称:“庙里庙”,湖城三绝之一。始建于五代后唐泰元年(934)十一月,时为州城隍庙。湖州城隍庙自始建至明代称府城隍庙(简称府庙),历三代城隍神。第一代是五代清泰元年(934)后唐的“阜俗安成王”。第二代为明武洪二年(1369)敕封的“威灵公”。第三代城隍神是明万历元年(1573)始尊“湖州府城隍劳公神”。 府庙旧时也如同南京夫子庙,杭州的城隍庙,苏州的玄妙观一样,除了宗教和祭祀活动以外,又是人们的娱乐场所。作为祭祀活动场所,曾御祭湖州城隍神。府庙的宗教历史上由道教主持(府庙是正派主持的道观),一年四季不断有江湖艺人(戏剧、杂耍、魔术等)来此演出。府庙还是说唱湖州大书、湖滩的发源地。抗战前办过国货商场,还有各式小吃、百货、星相卜卦、测字算命等设摊,五光十色,无奇不有。 1994年对府庙重修,1996年元旦对外开放。重修后府庙前新建牌坊一座,四柱之间,四根石柱旁置抱鼓石十块,牌坊为楼阁式,府庙有大门三孔,每一大门西侧均置抱鼓石,门前有石狮一对。大殿前新建月台,周置石质栏杆,月台中央安宝鼎一座。使大殿更雄伟。月台前又新建六角攒尖重檐石亭,亭名“延和”。大殿后东西两侧各新建一个四角攒尖重檐亭,西侧四角亭中树乙亥(1995)《重修湖州府庙记》石碑,东侧四角亭树乾隆五十三年(1788)《重修城隍庙记》石碑。 <p> 如今人们看到的,是1994年重修的府庙:一块楼阁式牌坊立于府庙前,四柱三音,飞檐翘角,檐下均有斗拱承托,明间客枋是沈鹏书额“国泰国安”四字;石柱楹联费之雄书“市中集市,适得其所;庙里修庙,妙不可言。”府庙今有大门三孔,每一大门两侧均置抱鼓石,门前又有石狮一对。大殿前更加显得雄伟。月台前又新建六角攒尖重檐石亭,亭名“延和”。大殿后东西两偶各新建一个四角攒尖重檐亭,西侧四角亭中树已亥(1995)《重修湖州府庙记》石碑,书法家刘小晴撰文并书;东侧四角亭树乾隆五十三年(1788)《重修城隍庙记》石碑,湖州知府雷轮撰记并书。大殿主像按儒佛道融合的传统和民间信仰,塑城隍、老子、孔子、观音、财神5尊;而大殿两侧塑道教信奉的星宿神。</p><p><br></p><p> 现在的府庙,除了作为日常祭祀场所外,不少茶楼也看中这里古色古香的氛围,纷纷在周边租下场地,经营着茶水生意;而富有历史底蕴的气息,也让府庙成为湖州最为繁华的古玩交易中心之一,隐约让人看到昔日旧景。</p> <p>湖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众多历史人文景观。湖州有“三绝”:“ 塔里塔”、“桥里桥”、“ 庙里庙”。摄影:姜祖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