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梅里雪山又称雪山太子。位于横断山脉中段,怒江与澜沧江之间,有13座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称“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为云南省第一高峰。</p><p> 自1902年始,先后有英、美、日、中等登山者试图登顶,皆告失败。1991年1月,中日联合登山队17名队员攀登主峰卡瓦格博峰遇雪崩无一幸免。此后被禁止攀登,成为地球上唯一未被人类征服过的山脉,梅里雪山因此更显神秘与传奇。</p> <p>遇见梅里</p><p> 7月19日,直飞云南丽江,夜走丽江古城,“也无非是那样”。</p><p> 次日,车出丽江,走滇藏公路,经金沙江三谷水。然谷中云雾弥漫,江流隐约,不见动态,与印象中金沙江之急流飞泻相去甚远,后来听说这里是金沙江最为平缓之处。此处为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区域,也称“三股水”,此后金沙江汇长江入东海,其余二江则南去缅甸,分入印度洋及南海。徐霞客有《江源考》,言“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推翻了前人岷江源的说法,很有见地。此地又称“官渡水乡”,自然令人想到“官渡之战”,然此官渡非彼官渡,胡乱联想未免张冠李戴(“官渡之战”发生在河南中牟),所以多读些书总是有益的。诸葛亮南征“五月渡泸”,渡的倒是金沙江,只是具体何处渡江尚有争议,不敢妄加揣测。</p> <p> 不久,至小中甸,登观景台凭栏而望,依然迷雾茫茫,一无所见。观景台上有一位藏族汉子,带着一头白毛牦牛供游人拍照。藏汉内着锦绣长袍,图案繁复,色彩艳丽;腰围宽带,有七色纹饰,很是华丽。外套褐色皮袄,脚着长靴,头戴毡帽,大约是典型的藏族服饰了。皮肤黝黑,长发虬髯,配上墨镜,颇有些武士的风采。牦牛则毛色通体雪白,绝无杂色,且披挂及地,如一团白色毛球。看起来性情温顺,憨态可掬,但一对牛角弯弯上刺,尚有些威武。</p> <p> 上车继续前行,方见大片草地,有牛羊、骡马或立或卧,因草地辽阔,显得有些稀疏;不远处是藏族民居,墙体或黄或白,木雕花窗,最上层往往四面以玻璃为墙,如奢华的玻璃房;民居背后的群山则依然云遮雾绕。</p> <p> 车行过香格里拉,进入迪庆州德钦县,读来如“德清县”,倒也令人兴趣盎然。又见金沙江,至“月亮湾”。</p><p> 月亮湾,又称金沙江第一湾。对岸已是蜀地,江水黄浊如浆,虽无惊涛骇浪,但暗流涌动,有疾速下泻之感,只是观景点距江面太高,冲击感并不强烈。江水至此,为一座如金字塔般锥形山峰所阻,于是绕山脚峡谷而行,包围了大半座山峰,形成一个巨大的“U”形大捌弯。水性柔,柔能克刚,但却不与争锋,遇高山不作无谓的“冲波”,却成“逆折之回川”绕一圈继续前行,这是一种大智慧。</p><p> 两岸高山,山体裸露,只一些荆棘杂草稀稀疏疏。忽想到曾走过的三峡,如果江水清澈,如果两岸植被丰茂,月亮湾必定更为生动可感。但大自然跟人生一样没有如果,反而更为诚实大胆地坦露一切,决不虚伪掩饰。月亮湾虽然少一分美感,却显现出山水的雄浑与历史的沧桑感。</p> <p> 临近傍晚,到达飞来寺。观景台上矗立着八座白塔,高大而圣洁,围栏上挂满五颜六色的经幡,极具民族特色和宗教气息。这里正对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是拍摄“日照金山”的最好地点,然而当晚不见晚霞,次日也看不到日出。原来在飞来寺看梅里雪山的最佳时间是在10到12月,大约这次徒步是注定陷在迷雾中的。 </p><p> 眺望正远方,群山横亘,似有千峰百嶂,风骨峻峭,陡生关山阻隔,衡阳雁断之感;山体青蓝,色泽沉郁,雄厚而凝重。群山之上白云浓密,不见天日,如为柔洁的白绒所拥覆。有时云层遇强风撕扯,露出一个山尖,不知是梅里雪山“太子十三峰”中的哪一位。但见峰上隐隐有白,也辨识不清是冰川还是积雪,旋即又为云层所遮蔽,终是不肯揭开神秘的面纱。然而愈是不见便愈是想见,便对未来几天的徒步充满了向往和期待,期望能一睹梅里神山的真容。</p> <p>步入雨崩</p><p> 21日早晨,坐车至西当。从民居看,西当村的经济条件还算不错,农作物的种类也比较多,听说正在大力发展葡萄种植和葡萄酒业。</p><p> 10点左右,从西当村开始徒步往雨崩村,全程11公里,不算远,但海拔由2600米上升至近3800米,对于从未涉足过高原的人来说,无疑是个挑战。</p><p> 前半段为上坡,依山而修的简易公路呈之字形上升,一个斜坡接着一个斜坡。连续的攀升开始让人呼吸急促,心跳急剧加速,双腿也变得沉重。然而眼望前路,除了上坡还是上坡,似乎没有尽头,暗想太白“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也不过如此。</p> <p> 一路上霪雨霏霏,但淋不淋湿已不再重要;这里的泥土不沾鞋,至于鞋裤脏不脏也是无心顾及。期间从一陡坡插上,坡上乱石错杂,泥土因久雨而湿滑,经人踩踏后更难以立足,须极度小心,左挪右移,试探再试探方得上行一步。但坡虽陡,路虽滑,却因苍石琼草、古木苔藓而悦目娱心,反倒能减轻些疲累。尔后继续一坡连一坡,海拔也渐行渐高,终于三步一停、五步一歇。有时不得不大口喘气,调节呼吸,平缓心跳。加之道路两旁尽为树目遮挡,看不到远处的风景,单调而令人绝望。然而无论怎么艰难,即便鸭行鹅步也总是在上升与前进,只要保持前行状态,终能到达顶点,所谓跛行千里很有道理。</p> <p> 如此曲曲折折,行行复行行,虽举步维艰,也终于到达“南争垭口”,海拔3702米。因掉队而来不及喜悦,只存照留念,便又匆匆前行。走过一段平缓的山道,两边树上系满了五彩的经幡,可见此处也定然是个福地。再往前行便是下坡,轻松了许多,上山容易下山难也未必是定律。</p> <p> 行进途中,有一处观景台,可见山坳中的村庄,那是雨崩下村。山坳中有一块呈三角形的平地,人家似乎也就二三十户。房屋大多白墙灰顶,形体方正或曲尺,远远望去像是一块块积木随意嵌置,有相联的,也有散落的。田地或绿或黄,望去色泽极其柔和。周遭的山坡树木蓊郁苍翠,上则烟岚云岫,缥缥渺缈,好一处世外桃源,人间仙境。说“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之类亦觉太俗。</p> <p> 下午四点多,行进雨崩上村。雨崩上村建在一片山坡之上,房屋依山坡层递而上。民居多为白墙灰顶的平房,民宿则有四、五层的楼房,大多为一些外地人租了藏民的房屋经营着。</p><p> 雨还是不停地下着,淅淅沥沥,有游人三三两两地走过,也不在意会被雨淋湿。牛羊与骡马慵慵懒懒,散漫地踱着步,旁若无人,随地拉屎(幸好没有恶臭),似乎这里本来就是它们的世界。一头小牛“哞哞”地慢跑而过,有人戏说它在叫“妈”找妈,景象顿时生动起来。抬眼便是高山,山峰之间有壑口,风云变幻之际,隐隐可以望见梅里雪山的缅茨姆峰,传说缅茨姆峰是主峰卡瓦格博的妻子,形似主峰,却又多一些俊俏婀娜。偶有遇见藏民,便会问候一声“扎西德勒”。这里虽然渐为世俗所“入侵”,但依然祥和而宁静,实是一片神圣的秘境。</p><p> 房间安排稍有些令人不快,但并未影响我对梅里雪山的向往和期待。夜晚,后脑勺隐隐有些作痛,大约是高反,许是日间疲累过甚,也沉沉睡去。</p> <p>探险冰湖</p><p> 22日,徒步第二天,往梅里雪山的神湖——冰湖,徒步约14公里,海拔至3900米。</p><p> 出雨崩村,一片田地黄绿相间,色泽浓郁而柔和,黄色的是将要成熟的麦子,绿色的是玉米。草地上一群健壮的马儿在安详地觅食,一边两匹马在打闹嬉戏,画面极富生机。上行至村口是一片沙棘林,树干高大粗壮,虬枝弯曲伸张,苍劲有力,貌似张牙舞爪。以前只知沙棘树能固沙,却不知能长得如此高大。顿感行路固然艰辛,却能见识大长。</p> <p> 过雨崩河,河水清澈湍急,白浪涛涛。河上古木斜架,河边乱石堆迭,勉强可合“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的意境。之后进入原始森林,以冷杉、红桦为多。林中古木参天,大者至数人合抱。树干有苔藓,下者平铺、厚积,上则独簇,形如灵芝、菌菇,呈盘旋梯阶状,甚为奇特;树枝上松萝披挂,如轻纱曼妙。地上到处有枯木横陈、断桩平坐,上面无不满覆苔藓。有时阳光透入,映照苔藓,色泽极为鲜嫩靓丽,令人目眩神摇,心醉魂迷。但见林中时时枯木却又处处生机,仿佛走入一个原始而又梦幻般的世界。有一巨大的树干上摆满了石块,旁边还有塔状的石堆,大约便是藏民所称的“玛尼堆”,是藏民在转山时祈福所为,在徒步中时时可见。</p> <p> 山路陡峭崎岖,乱石错杂,泥土湿滑。事实上也没有一条既定的道路,每个人都只是寻找最利于自己攀爬的落脚处,只要向上攀援便处处是路,于是森林的山坡便到处是杂乱的足迹了,可谓“我欲穿花(林)寻路,直入白云深处”。坡陡加之海拔上升,人人都是走走停停,时而超前,时而落后,静谧的森林中时时可闻喘息声。</p> <p> 攀上笑农垭口往前又遇流河,属雨崩河的上游,称笑农曲河,落差较大,水势更为汹涌,势如“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p><p> 不久到达笑农牧场,因中日联合登山队在1990年和1996年两次将登山大本营设在这里,故又称“笑农大本营”。</p><p> 这是一片平坦广大的谷地,草色葱翠,清新悦目。四面高山围合,云烟漫弥,恍若仙境。远处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峰在云雾中时隐时现,雪白的冰川在绿树间清晰可见,极具诱惑。谷地中央有几间木屋,在三十年高海拔的风雨飘摇中已是破旧不堪,有的颓圮坍塌,只剩下一副框架,地上有朽木横陈,令人唏嘘。其中两间尚能完整,也是透风漏雨。木屋中有青烟袅袅而出,那是一位藏民经营的服务点,也就是提供些开水、牛奶、方便面之类,极其简单,但在这3600米的高海拔地区,算来也是不简单的吧。旅人在这里驻足休息,喝一杯热腾腾的牦牛奶,顿感暖意融融,精神倍增。</p> <p> 继续前行,又见笑农曲河,因落差更大,水流疾速奔涌,涛声隆然。过河上独木桥,木板仅约30厘米宽,须小心翼翼横行而过。沿河上溯,再入山林,道路更为陡峭崎岖且狭窄,往往仅容一人通行。终于攀上一块巨大岩石,冰湖尽收眼底。</p><p> 冰湖不大,但湖水碧绿,凝如翡翠;冰湖上方是大片的冰川,与湖水交相辉映,鲜明夺目。冰川呈灰白色,上有多处裂痕及坍塌,底部有水汩汩注入湖中,似在诉说冰雪的世纪传奇。常读到冰川融化给人类带来危害的文字,心中未免有些感慨。再往上则是高崖危立,崖上有数十道狭小冰川,也有瀑水下泻。再往上便是卡瓦格博峰了,因云雾笼罩,没能一睹真容,引为大憾。只是偶见上面山坡,有些薄薄的积雪,令人遐想。梅里神山,终究不肯掀开神秘的面纱。</p> <p> 返程下山,过笑农曲河独木桥时,水位上升,流势愈急。踏上桥时,桥下白浪翻涌,令人头晕目眩。有女生惊呼连连,裹足不前,上而复下。故而不敢大意,立定站稳,屏气敛息,目视前方,然后横行霸道,缓步慢移。下得桥来,依然有些心惊胆战,毕竟一失足是连成千古恨都来不及的。</p> <p> 穿过笑农牧场一路下山,在原始森林里与一队友走走停停,寻芳觅奇,倒是惬意无限,其乐无穷。虽无花色,但秦观有诗“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甚合我意。有一硕大古木,下端宽度似两米有余,亦空亦实,及一人多高后,数枝丛立,似乎缺了主干,更有粗枝下折拄地,望去如木屋石堡一般。待得换一角度近观,方知有数棵老树并立相拥,根连枝握,加之苔藓满覆,已是难分彼此,这便是白居易所诗“枝枝连理生”的“深山木”了,实是令人感叹自然的神奇与岁月的沧桑。更有各色菌菇有如奇葩异卉一般,形状如球、如伞、如爪,色泽红得火烈、黄得雍容、黑得丑陋,令人叹为观止。总之,那些亘古不灭的生命,那种如诗如画的意境,那股原始纯粹的气息,令人感深肺腑,令人如痴如醉,令人流连忘返。而林深幽寂,又使人忘却世间纷拢,只是“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p><p><br></p> <p>沐转神瀑</p><p> 23日,徒步第三天,往梅里神瀑,往返14公里,海拔至3700米。</p><p> 为随大流,为所谓体验,更为偷得一懒,也有为次日徒步保存体力的打算,便“半程骑骡半徒步”了。骡队两骑一主人,我所骑乘的骡子的女主人因被人误称阿姨而甚为不快。藏民因为皮肤黝黑,很难以面相判断其年龄,一问竟是芳龄26的姑娘,颇有些尴尬。看她似久经风霜的样子,忽想起张韶涵演唱的《阿刁》,感觉这位姑娘也如阿刁一般“甘于平凡却不甘平凡的溃败”。交谈中得知,她这样赶骡一趟收入400多元,一般两天有一趟生意,但天一冷生意就没了。回来至雨崩下村时,她指着远处山麓边新建的三层楼房说要把它租给外地人做客栈,希望她能如愿。看在阿刁的份上,告别时,我把徒步三天的登山杖送给了她。</p><p> 骑骡穿过雨崩下村,雨崩下村的风景要比上村更胜一筹。一道溪涧潺潺流过,村前有大片的草地,牛马三三两两地活动着,又有大片金黄的麦田,远处两山的壑口更大,可以望见冰川和积雪。</p> <p> 出村后是一条水泥路,这条路一直修至神瀑将至的坡下,所以这天如果选择徒步也并不太艰辛。起初道路与雨崩河并行,骡蹄踏踏,浪涛滚滚,倒也是别样的情致。不久攀援上山,两旁是原始森林却无心观赏,因为骑骡得用功。手要牢牢抓住握把,上山时,人不可后仰,要前冲,不然人仰骡翻可不是闹着玩的。发现骡子不爱走水泥路,只要路旁有泥地可以容足,骡子就会离开正道,但道旁往往是深深的陡坡,未免有些担惊受怕。姑娘说,走水泥硬路,骡子的脚会痛,又不能像马一样钉铁掌,不免为骡子怜惜起来。</p> <p> 如此行上山腰一处谷地,有牌书有“乃农”二字,“乃”指圣地,“农”指里面,卡瓦格博圣地有内宫和外宫,由此进入圣地内宫(“笑农”的笑为千万之意,指卡瓦格博神拥有神兵千万)。“乃农”也设有服务点,还多了烤火服务,从神瀑下来可以烘衣取暖。走过长长的谷地拾级而上,是水泥浇筑的台阶。因为海拔上升,还是有些累,但走走歇歇,放眼四顾尽是风光,山峦、森林、冰川、瀑布、云烟,无不美轮美奂,如诗如画。</p> <p>渐闻水声隆隆,抬头仰望,有“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之感。近瀑时还要攀援一段土石坡,略陡。坡上挂满五彩经幡,有时需低头伏身而过。攀上坡顶,迎面一道高矗的崖壁,瀑布从崖顶狂泻而下,冲击突兀嶙峋的壁岩后一分为二直入谷底,有雷霆万钧之势,一如李白诗蜀道“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般惊魂摄魄。左侧为大片冰川,斜铺凝静。右侧又一挂瀑布直落崖下石滩,远看如线,近观则玉珠飞溅。藏民以神瀑为圣水,沐瀑水以洗涤灵魂,称为“转瀑”。转瀑一圈体验,瀑下水密势疾,冰寒刺骨,打在脸上灼灼生痛,急转而出,已上下湿身。抹去寒水,脱下湿衣,尚有冷气萦萦,却感神清气爽,以为玉洁冰清起来。又旋即回暖,不生瑟瑟发抖之态,心中暗暗称奇,笑人匆匆跑去烤火实在大可不必。而藏民转瀑三圈,神水圣意透彻心灵,断不会以火驱之,不禁对他们的虔诚肃然起敬。</p><p> 返程时又不免顾盼流连,云雾下的山峦挂着一抹又一抹的冰川,山色碧,冰无瑕,脑际便闪出玉壶冰心一词,梅里雪山果然神秘而圣洁。</p> <p> 24日,本该为徒步第四天,走尼农峡谷出雨崩,再经白龙雪山至香格里拉,不知何故被取消。初以为可先行车至尼农谷口再徒步,孰知下车时已至西当,坐车直驱香格里拉,徒步团生生被演化为车游团,甚为郁闷。只是人在旅途,常遇变故,或者人为,或者天意,难免会留些遗憾,而遗憾也可能是另一种美丽,人生每每如是。</p><p> 徒步梅里雪山,是一个“遇见梅里”的童话故事,是一个“不去天堂去雨崩”的神话传说。入境四天,梅里雪山始终未肯掀开云雾的纱巾,未能得见神山的英姿,亦未见日照金山的奇观,却生起对神秘与圣洁的崇敬。也许某一天突然动心起意,背起行囊再入梅里,又也许只是永远的期盼与怀念。而梅里雪山或许真的只可远观,不可亵玩,更罔谈征服。</p> <p>附:滇境三古镇</p><p> 对于时下之古镇,我一直不以为然,无非修几间“旧屋”,开几家店铺,拥挤嘈嚷,如赶集一般,实在有辱古风。此番入滇,历三古城,总算还有可圈可点之处。</p><p>丽江古城</p><p> 沿一条小河踏石板路入古城,但见屋宇重重,花窗飞檐,样式古旧,但其材质大多半新不旧,显见为翻修的赝品;街衢巷陌,深深浅浅,如网似格,而脚下的石板显然是浇筑打磨而成,足可以假乱真。</p><p>颇为搏人眼球的,其一为两座巨大的水车,在小河上转转不已,木轴嘎吱,水声哗然;其二则处处绿植,处处鲜花,斗艳争妍,春意阑珊。</p><p> 一条极窄的河边为酒巴街,酒巴门窗临河,须步木质短桥而入。入夜后,喷雾迷朦,霓虹闪闪,乐音靡靡,少男少女们呼朋引伴,一求长乐未央。</p><p> 古城有“木府”、“万古楼”等建筑,可以了解古城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以及建筑风格等等。但往往走马观花,入门称叹,出门云烟,再者早已湮灭于尘埃的土司的所谓“光辉历史”也“俱往矣”,也不值得炫耀,故而也无意往探。</p><p> 见一门店,挂牌“国营饭店”,陈设旧物什,挂展老照片,倒也很合古城的韵味。好奇心起,便入坐就食,然品尝之下,对其菜品却实是不敢恭维,也不知这“国营”二字是否货真价实。</p><p> 一通闲逛,了无兴致,慵慵懒懒,转回客栈。</p> <p>独克宗古城</p><p> 独克宗古城在香格里拉,这里的香格里拉指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首府,本名中甸县,2001年更名为香格里拉,以一座城市称香格里拉,实在名不符实。而我们一般理解的香格里拉,出自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指一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地“香格里拉”,即滇西北群山中的广大区域,在作者笔下,这是一个乐园,一方净土。香格里拉在藏语中意为“心中的日月”,可见这片土地的神圣,而我们则将它理解为“世外桃源”。</p><p> 独克宗,藏语的意思是建在石头上的城堡,还有一个意思是月光城,古城围小山而建,颇具藏族特色。小山名大龟,山顶建白塔,经幡飘扬,更有据说是全世界最大的转经筒,须众人协力才能转动,闻说转经筒是有规则的,故不敢随意加入。俯瞰古城,房屋密密匝匝,看起来横七竖八没有条理;人字屋顶平缓,瓦片狭长平直,远远的望不真切是什么材质。介绍说,古城布局如八瓣莲花,大约站点不够高,看不到全貌。</p><p> 步入古城,街道尚属宽敞,路上的石板很不规则,也不怎么平整,据说是以</p><p>一些岁月久远的旧石头就着自然地势铺成的。又据说这里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入藏的马帮都会在这里停留,所以石板路上还留着深深的马蹄印,我却没看到,也许是我们仅仅走了其中一角的缘故。街边的店铺都是两层楼房,多木质结构,花窗雕檐,老木与新材混杂着,看起来也不像是原装了,外墙也不是初建城时的白色了。发现一座破旧的泥墙老屋,窗户很小且很少,感觉很封闭,标示为老县衙,走进低矮的旧木门,发现里面已成了餐馆,很是失望。</p><p> 夜幕降临,大龟山前的广场上有人围圈跳舞,跳的自然是藏族舞,但其场面是十足的大妈们的广场舞;周边是纷杂的地摊,更有烧烤摊冒起浓烈的青烟。于是乎,掩鼻遮目,落荒而逃。</p> <p>束河古镇</p><p> 束河古镇地处丽江所有景区的核心部位,为纳西先民的聚居地,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集镇。</p><p> 徐霞客滇游有记:“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说纳西族“止分官、民二姓,官姓木,初俱姓麦,自汉至国初。太祖乃易为木。民姓和,无他姓者。”“十和”是束河小镇的古称,猜想大约有百姓聚居的意思。</p><p> 一条小河由北向南穿镇而过,河叫青龙河,河上有座单孔石桥叫青龙桥,桥面中央石板平整,两端上下坡则以不规则的小石块填充,有些咯脚,石板石块都已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桥栏显然是后来修筑的。两岸垂柳依依,便是“柳暗波萦”的景象了,“丝丝杨柳丝丝雨”,撑着伞在河边的石板路上缓缓而行,也是很浪漫的事了。</p> <p> 街边的店铺多石基砖墙,墙面或灰或白,门窗则木质花格,古朴而典雅。店铺前藤曼花缀,清新而有生机。石板路时宽时窄,窄巷里,两边石基泥墙,苍颜古貌,斑斑驳驳,仿佛走在那个逝去的时代。有时巷陌幽幽,老屋柴门虚掩,石阶苔痕,芳草丛深,静静地坐在石阶上,放空思想,享受一次寂寞与孤独,也算是对人生风尘碌碌的一种补尝。</p> <p> 见一座旧屋,有高高的石台,旁边有注“上马台”。大门上画有蓝白的骡马图案,下端排列着三十六颗铁钉,中嵌“骡驿”两个大字,四角又用小钉钉出镏金图案。门槛不高,钉着四个马蹄形铁环,原来是茶马古道上一个马帮休整的驿站。可以联想马队蹄声踏踏,风尘仆仆的场景。</p><p> 入夜,雨一直沥沥地下着。巷子里大大小小的窗户,透出或明亮或昏黄的灯光,灯光将石板照得油亮,粼粼发光,将人带入一个清寂而幽冥的世界,顿时内心静泊而纯粹起来。</p><p> 夜渐深,人渐稀,一对小情人在河边的石板路上走过。十指紧扣,轻声呢喃,带着长长的影子,带着轻风细雨,带着你侬我侬,静静地转过墙角而去,何其温馨,何其美丽!</p> <p> 许多城市,车水马龙,人潮拥挤,做着“宜居”的广告,也许这束河小镇才是真正的宜居,欣赏无声的韵味,触摸灵魂的遐思,体味生活的内涵。</p><p> 三座古城,当推束河小镇最为可人,最为安逸。然而所谓“客舍青青柳色新”,小镇虽留人,人却终究不得不风尘苦旅,与世浮沉。</p><p> 归去,归去!</p><p> 2020/8/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