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六讲·格律诗词的对仗</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主讲: 半山人(张德学)</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律诗,通常把第一二两句叫做首联,第三四两句叫做颔联,第五六两句叫做颈联,第七八两句叫做尾联。律诗一般要求第三四两句颔联对仗,第五六两句颈联对仗,全诗这二联要求对仗,当然,个别也有只颈联一联对仗的。</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对仗也叫对偶,俗称对子。格律诗中,一联的出句和对句成为对偶的叫对仗句。一般对仗句其上、下联必须符合如下五个要求,一是相对应的字、词或词组字数相等,二是相对应的字、词词性相同,三是相对应的词组语法相当;四是相对应的字词平仄基本相对,五是相对应的字、词或词组意义相关或相反。</span> </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律诗的对仗,一句话便可概括,即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或至少一联对仗,首尾两联悉听尊便。而排律是律诗的延长,其对仗格律要求,除首尾两联以外,无论中间有多少联,也一律必须对仗。而学好律诗的对仗,还应该了解以下的几点内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一、 律诗的对仗要求</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1、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即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各是一副对子。</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2、要求对仗的地方,必须对仗,而且最好是工对,宽对只是蒙混过关而已。不要求对仗的地方,即首尾两联,可以采用对仗,也可以不用对仗,可以是工对,也可以是宽对。要求对仗的地方对仗是格律,不要求对仗的地方对仗是修辞。</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3、律诗对仗必须与平仄声律相结合,即对仗的句子不但要符合对仗的要求,还要符合声律的要求。</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4、律诗的对仗联其上下句相应的位置不能使用同一个字,即不能使用同字相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5、忌合掌。两句意义相同称合掌,当忌。</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6、注意数目词、方位词、代名词、颜色词、叠音词、连绵词(如芍药对芙蓉等)、天干地支、虚词等应该自成一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7、尽量避免词与词组、专有名词与普通名词相对。</span></p><p> 同类的词相互对仗。不及物动词常常跟形容词相对,连绵字只能跟连锦字相对(如鸳鸯、鹦鹉等),且不同词性的连锦字一般也不能相对。汉字中,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词大约可分为九大类:1、名词 2、形容词 3、数词 4、颜色词 5、方位词 6、动词 7、副词 8、虛词 9、代词。长律的对仗同律诗,只有尾联不用对仗,首联可用可不用,其余各联一律用对仗。对仗的讲究,凡同类的词相对,叫做工对。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上同义),这不叫工对,叫做“合掌”,是诗家的大忌。第二种形式是形式服从于內容,就是我们讲的宽对。宽对和工对之间有邻对,即邻近的词类相对。例如天文对时令等。稍更宽一点的,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是最普通的情況。更寬一点的,那就是半对半不对了。也有借意或借声音的借对。还有一种对仗是一句话分成二句话,其实二句话的十个字或十四个字才是一个整体,出句独立起来没有意义,至少是意义不全。这叫流水对。总之,律诗的对仗不像平仄那样严格,诗人在运用对仗时可有更大的空间。</p> <p> 二、 工对与宽对</p><p> 1、工对</p><p> 所谓工对,按照传统说法,是指名词的同类相对。如天文类可以对天文类,也可对对地理类,但不能对其他类别名词。传统意义上的工对,对人的束缚太大,创作当中很难完全符合此要求。所以,现在一般认为的工对,主要是指词性、结构相对的对子。通常也要求人名、地名、颜色、方位、数目等一致相对,至于天文、地理、器皿、饮食、动物、植物、宫室等类别,对仗时并没有严格限制,只要对仗工稳就可算是工对了。如:</p><p>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树对青山)</p><p> ——孟浩然〈过故人庄〉</p><p>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新丰市对细柳营)</p><p> ——王维〈观猎〉</p><p>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涓涓对细细)</p><p> ——杜甫〈咏竹〉</p><p> 逝川前后水,浮世短长生。(前后对短长)</p><p> ——张渭〈送裴侍郎〉</p><p> 贾傅竟行矣,邵公惟法然。(竟对惟,矣对然)</p><p> ——张籍〈和陕州十四翁〉</p><p> 2、宽对</p><p> 即对仗不严格、不工整的对子。是一种基本做到对仗的形式,常常是因为专用名词或“不以词害意”等原因造成的。如:</p><p>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青天外对白鹭洲)</p><p>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p><p>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疑无路对又一村)</p><p> ——陆游〈游山西村></p><p>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碧草对黄鹂,词与词组对,春对好,名词与形容词对)</p><p> ——杜甫〈蜀相〉</p><p><br></p> <p> 三、 律诗对仗中的几种特殊形式</p><p> 1、流水对</p><p> 即上下句意思连贯一气,单看一句意义都不够完整的对子。它一般有如下两个特点:一是语句的表达前后有次序,不能上下颠倒。二是一联中的上句与下句的关系,一般有承接、递进、转折、假设、因果等关系,也就是说下句常常是对上句的延续、陈述或解说。如:</p><p>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p><p> ——白居易〈赋得原上草送别〉</p><p>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p><p> ——陆游〈游山西村〉</p><p> 2、当句对</p><p> 即出句与对句本句内还有另有对仗的对子。只是相对的词有时字数相等,有时不等而已。如:</p><p>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p><p> ——白居易〈寄韦韬光禅师〉</p><p>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p><p> ——杜牧〈开元寺〉</p><p> 3、借对(假对)</p><p> 借对一般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借字义的。比如:</p><p> 酒债寻常何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p><p> ——杜甫〈曲江〉</p><p> 其中,八尺为寻,二寻为常,对此视为数量词对对七十。</p><p> 又如:</p><p>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p><p> ——真山民〈咏杜鹃〉</p><p> 这里的白,是辩白的意思,而红却是本意,红色的意思。</p><p> 如:</p><p> 诔词作自先生妇,遗稿归于后死朋。</p><p> ——李进《哭友》</p><p> 诗里先生是称谓,后死是词组。</p><p>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p><p> ——杜甫《九日》</p><p> 用竹叶青酒中的竹叶,对对句的菊花。</p><p> 另一种是借字音的。比如:</p><p>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p><p> ——李白《送内庐山》</p><p> 以楠谐男,儿子的意思,对出句的母字。</p><p> 又如:</p><p>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p><p> ——孟浩然《见寻》</p><p> 以杨谐羊,对出句鸡。</p><p> 如:</p><p> 事直皇天在,归迟白发生。</p><p> ——刘长卿《送穆谕德》</p><p> 以皇谐黄,对对句白。</p><p> 又如:</p><p> 五风寒不下,万木几经秋。</p><p> 以下谐夏,对对句秋。</p><p> 又如:</p><p> 残春红药在,终日子归啼。</p><p> 以子谐紫,对出句红。</p><p> 又如:</p><p> 闲听一夜雨,更对柏岩僧。</p><p> 以柏谐百,对出句一。</p><p> 又如:</p><p> 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p><p> 以迁谐千,对出句十。</p><p> 4、错综对(交错对)</p><p> 指上下句相对的字词,不是依次相对,而交错相对的对子。比如:</p><p> 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p><p> ——李群玉《赠美人》</p><p> 又如:</p><p>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p><p> ——杜甫《长江》</p><p>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p><p> ——杜甫《登楼》</p><p> 5、扇面对</p><p> 指单句与单句对,双句与双句对的句子。在律诗中,即是联与联之间相对仗。比如:</p><p> 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碑荒僧已无。</p><p> 今日还思锦城事,雪消花谢梦何如?</p><p> 乱离未定身俱老,骚雅全休道甚孤。</p><p> 我拜师门更南去,荔枝春熟向渝泸。</p><p> ——唐.郑谷《晤员外》</p><p> 首联与颔联构成扇面对。</p><p> 又如:</p><p> 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p><p> 移官蓬莱后,谷贵殁潜夫。</p><p> ——杜甫《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p><p> 又如:</p><p> 丞相邦之彦,非贤谅不居;</p><p> 老臣庸且惫,何德以当储。</p><p> ——宋景《应制》</p><p> 律诗对仗知识,大约如此。只是初学者,应先掌握基本规范,对仗力求工稳,熟练之后乃可灵活运用,不可贪慕虚荣,尽为华而不实之事。</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