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李尔重老人自幼便“喜文”“弄墨”。喜文当指的是喜好读书并喜好著述;弄墨则说的是,喜好书法,喜好写毛笔字。年轻时因持有此技,竟可谋生。老人在《年谱》中就曾提及在北京读大学时的生计来源:“北京几年是怎样生活的?全靠东找西借,朋友帮助度日。家里每年寄我十元。我给北京大学图书馆抄过书,小楷,每千字两毛。给教授抄过稿,小楷,每千字一毛。”由于喜好书法,也就对各种的字帖心生兴趣,待到环境平和,闲暇时就会四处寻觅心仪之帖,不论是地摊,还是正规的博物馆,只要相中了,就会毫不犹豫地购入囊中。笔者在某图书馆见到了李尔重老人捐赠的一部分字帖,其中不少都有李尔重老人“读帖”的心得,于此略做介绍:</p><p> 一,《三希堂帖》</p><p> 此帖李尔重老人应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收得,文化大革命时被“抄家”收走,后在老人“解放”复出后,竟然能在“抄家”物品仓库里找回来,失而复得,真为奇事。</p><p> 2002年二月间,李尔重老人自己在帖的扉页上题注:“这一套三希堂法帖全是乾隆皇家装裱,每本都有樟木板涵盖上下,全套有樟木箱,文革中樟木箱全毁,木板涵盖亦大部损失,无法复旧。市上所印三希堂法帖都以此本为底本。”</p><p><br></p><p><br></p><p><br></p><p><br></p> <p>二,“淳化阁”帖</p><p> 这一套帖,李尔重老人应该也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购得,也是从废物堆中寻回,原来也有木箱盛装,寻回时已不知木箱所终。老人家在壬午年二月间将所收藏的字帖重新审读了一遍,此帖上也有当时的题注:</p><p> “此帖为清代官府藏帖,朱批是翁同龢和王澍所写,可知此帖为较好古本</p><p> 尔重</p><p> 壬午年二月”</p> <p>三,“成亲王帖”</p><p> 此帖不知是何时何地觅得,估计应该是在地摊或旧书店中淘来的。该帖的外观尺寸较小,宽只有两寸半,长也不到半尺,共有四本,每本上下均有木板涵盖。同样是在2002年,李尔重老人给予题注:</p><p> “这是清代成亲王自书帖,颇可观览,可惜重新装裱,次序搞乱了。</p><p> 尔重</p><p> 壬午年二月”</p><p><br></p> <p>四,“大雅集王羲之书景福碑帖”</p><p> 尔重老人一九七七年八月调陕西任职,此帖应是那时所购得,有题注辅证:</p><p> “大雅集王书景福碑与怀仁集王书圣教序并美,两碑均存西安碑林。</p><p> 尔重</p><p> 一九七七年十一月”</p> <p>五,“珍鼎篇帖”</p><p> 李尔重老人对此帖有两个题注,第一个没有年款和名款:</p><p> “珍鼎篇之作颇似成亲王笔式。”</p><p>第二个题于一九八七年:</p><p> “珍鼎篇原为完整之拓,裱糊中遗失作者名款,可惜。</p><p> 尔重</p><p> 一九八七年十月”</p> <p>六,“王羲之圣教序帖”</p><p> 此帖无题注,似乎是草野之物。</p> <p>七,“*拓九成宫醴泉铭帖”</p><p> 应该也是在陕西任职期间购得,题注:</p><p> “这是陕西碑林原拓珍本,世上难得。</p><p> 尔重</p><p> 壬午年二月记”</p> <p>八,“龙门二十品帖”</p><p> 此帖有两本,是1962年在洛阳购得,可以由下一个介绍的“北魏龙门造像帖”的题注佐证。本帖的题注为:</p><p> “龙门二十品共两本精裱,都是原拓,虽非稀世珍宝,却也是难得之物。</p><p> 尔重</p><p> 壬午年二月”</p> <p>九,“北魏龙门造像帖”</p><p> 这本帖是在前两部“龙门二十品帖”得到后两年购得,不过李尔重老人对此帖评价不高,题注为:</p><p>“龙门二十品乃魏碑中之上品,不可多得,前年去洛阳获一整套,远在此本之上。</p><p> 尔重</p><p> 一九六四年三月二十九日</p><p>记于北京</p><p>此乃龙门二十品之一部分,非原拓,可供习字用。</p><p> 尔重</p> <p>十,“宋拓集王羲之圣教序帖”</p><p> 这一部“圣教序帖”外有单独的木盒盛装,帖自身还有锦织的蒙面,李尔重老人是何时何地得到此帖的,无从了解,不过李尔重老人对此帖挺有自信的,题注是一首小诗:</p><p>“說是宋拓本,碑上无断痕。</p><p>纸质存古色,此帖信是真。</p><p> 李尔重印”</p><p> 不过笔者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是否真的是宋拓本,还得由专门人士辩识了。</p> <p>十一,“峄山碑帖”</p><p> 此帖得于1973年,李尔重老人题注:</p><p> “李斯峄山碑刻,不见久矣。此本乃郑文宝重刻徐氏模本。刻于宋淳化五四年。虽不必逼真,亦大可参看。</p><p> 尔重</p><p> 一九七三年二月十一日”</p> <p>十二,“苏使君墓志铭帖”</p><p> 此帖无题注。</p> <p>十三,“张猛龙碑帖”</p><p> 此帖也是得于一九七三年,题注为:</p><p>“张猛龙碑世多翻刻,此本或为原拓。</p><p> 尔重</p><p> 一九七三年二月十一日”</p> <p>十四,“苏轼法帖”</p><p> 题注为:</p><p> “杨守敬先生是当代大学者,大书法家,大收藏家,化大力收集苏东坡的书帖,集刻于黄冈西山,其中或有伪作亦赝品,可以滥真,之功力可以为后来者师。</p><p> 尔重</p><p> 壬午二年”</p> <p>十五,“米芾帖”</p><p> 这一部帖外观比较奇特,麻线织成的布蒙盖在两块板块上,再用两条布带捆扎。此帖一定是由旧书摊或旧书店里寻来。题注是:(无年月)</p><p>“米芾藏有王羲之手迹,故名宝晋斋,上海图书馆藏米芾帖中有所宝之件。</p><p>米芾家襄阳族人存有米芾帖集,印成册,名曰宝晋斋帖,而宝晋斋三张宝帖,则一张也没有。</p><p> 尔重”</p> <p>十六,“雁字回文石刻帖”</p><p>题注:“此帖存于陕西户县城内。</p><p> 尔重”</p> <p>十七,“智永禅师真草千(字)文帖”</p><p>题注为:“唐智永禅师书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亦多,优劣各美,此本乃西安碑林拓本,质量较好。</p><p> 尔重”</p> <p>十八 ,“赵松雪十札真迹帖”</p><p>有题注:“此帖拓印欠佳,其内容则为松雪老人书法珍品,世上罕见。</p><p> 尔重</p><p> 壬午二月”</p> <p>十九,“寒香馆草书千字文帖”</p><p> 李尔重老人一九七八年有一个题注:</p><p>“此帖乃明人模写之本,非怀素上人原作,书来瘦弱无力,勾勒庸俗,不足为法。刻石藏于佛山。</p><p> 尔重</p><p> 一九七八年八月”</p><p> 壬午年又有题注:</p><p>“明人模写,志大才疏。</p><p> 尔重</p><p> 壬午年二月重识”</p> <p>二十,“唐怀素上人书千字文帖”</p><p> 李尔重老人将此帖与“寒香馆千字文帖”有一个对比:</p><p>“功力遒劲,名家题跋,出处分明 ,可称珍品。</p><p> 尔重</p><p> 一九七八年五月一日于西安</p><p>广东寒香馆刻有怀素千字文一种,乃明人模写,功力极弱。 此本拓于西安碑林”</p> <p>二十一,“圣母帖”</p><p> 此帖有一大段题注:</p><p>“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p><p> 纸短,未书完全诗。</p><p> 尔重</p><p> 壬午年二月补记”</p> <p>二十二,“大唐御史台精舍碑铭并序帖”</p><p> 题注为:“余喜隶,更喜唐隶,虽淳朴敦厚有欠,遒劲秀丽则有余。余颇喜其后者。</p><p> 尔重</p><p> 一九七八年五月西安”</p><p> 壬午年又题:</p><p> “魏碑珍品</p><p> 尔重</p><p> 壬午年二月”</p> <p>二十三,“褚遂良书圣教序帖”</p><p>题注为:“此唐碑之最完整者,现存于西安大雁塔下,诚可宝也。</p><p> 尔重浅”</p> <p>二十四,“魏元道周墓志铭帖”</p><p>题注:“原拓本,不可多得。</p><p> 尔重</p><p> 壬午二月”</p> <p>二十五,“晋徐美人墓志铭帖”</p><p>题注为:</p><p>“这是原拓本,不可多得。</p><p> 尔重</p><p> 壬午年二月”</p> <p>二十六,“魏元安国墓志铭帖”</p><p>题注为:“此是魏碑原拓精品。</p><p> 尔重</p><p> 壬午年二月”</p> <p> 这些字帖的封面上的字,不少都是李尔重老人自己书写的,可见有些字帖是托人拓下来加上封面,然后题款。随这批字帖捐赠的还有《帖考》(林宰平先生遗著)和《赤壁赋印谱》两套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