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小雀斑的《丹麦女孩》确实惊艳到我了,其中一段对话我印象颇深:</p><p><br></p><p>举办完个人画展的那个晚上,几乎崩溃的女主格尔达无比渴求丈夫的拥抱,她回到家,濒临绝望地恳求穿着女装的丈夫“莉莉”,“你就不能让他出来吗?至少试一试吗?”</p><p><br></p><p>“莉莉”忧伤却坚决的说,“我做不到,抱歉。”</p><p><br></p><p><b>是啊,我做不到的。一个人一旦找到了自己,就绝不会丢弃,那是他多少年荒芜人生里,终于握住的意义,是唯一的光芒。</b></p><p><br></p><p>就像在《无声告白》里那个因为绝望最后自杀的女孩,用年轻的生命诉说着心灵的渴求,“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摆脱他人的期望。”</p> <p><b>回首自己,几十年山河流转,弹指一挥间的人生,比之苍茫宇宙,人类的生命比朝生暮死的浮游还要短暂,弥足珍贵的一场人间修行,却还在用尽力气去实现社会及他人给予我们的价值。</b></p><p><br></p><p>或许,我如此喜欢王阳明,是因为他真正让我将思维里那些混乱却重要的“感觉”提炼成四个字——“自我意识”。</p><p><br></p><p>人,一旦拥有了自我意识,便是觉醒的开始。</p><p><br></p><p>不再人云亦云,不再盲从,不再通过他人的主宰来顺从所谓的命运,而是穿透纷繁乱象,透悟事情本质。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与人生观,对于生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在每一次决定里更靠近自己。</p> <p><b>当局者迷,不跳出思维定式,不退出周边环境,不抬头仰望星空,就永远无法真正找到自我。以为个体的存在没有价值,只能在群体(大众)中找到安全感和活着的意义,这样的人注定无法孤独,因为没有自我。</b></p><p><br></p><p>从善如流是我的选择,而不是在某一种理论体系下的顺从,或者趋利避害的本能,是自我的选择。</p><p><br></p><p><b>你选择成为怎样的人,你就会靠近怎样的人,人生需要一种仰望,才能一点点走向星辰大海。</b>逐梦的路,是孤独的,这种孤独只有自己深切的懂得,但正是这种孤独,给了我们深刻的成长,心静时,一切真相才能清晰可见。</p> <p>我可以找一个条件适合的人,结婚生子,让岁月淡云流水,可我不愿意。我选择等待,等待一场可能永远都不会等到的惺惺相惜,但我不后悔,爱情是一种信仰,我选择守候,同时也承担,承担孤独终老的后果。</p><p><br></p><p>我可以八面玲珑阿谀奉承,在事业上走得更深远更容易,可我不愿意,我选择真诚,真诚于自我,也真诚于人和人之间的情感。我无法接受的我也不批判,因为那是别人的选择,但我选择做我自己,亦承担失去的“机会”和更深远的发展。</p><p><br></p><p>我可以安于现状放弃追逐,在一亩三分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把岁月过得朴实无华,可我不愿意。<b>我选择梦想,梦想是人生的意义,是我的热血,我的价值,我的期许,逐梦的路上荆棘丛生我亦甘之如饴,那是我好不容易找到的自己,怎么可能轻言放弃?我选择,亦承担,承担种种艰难困苦。</b></p> <p>很多人都说,“人生是没有选择的”,“社会就是这样”,“你不能改变社会,只能改变自己”“爱情都是骗人的,归于婚姻都一样”……大多都是父母灌输给我们的金玉良言,我曾奉若神祗,割掉自己的棱角以换取多一个“朋友”,隐藏自己的想法以融于大众,穿上单调的衣服以换取普通,全世界都在教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p><p><br></p><p><b>只是,我再也无法在人生里苟且,“安全感”三个字,阉割了灵魂。我想要极致的绚烂,而不是虚伪的平静,真正的安全感来源于内心的强大,而不是妥协与伪装。一旦撕开面具,新的翅膀便生长出来。我知道,那一刻开始,我已经不是原来的我,是真正的我。</b></p><p><br></p><p>上一代人其实是被牺牲的一代人,他们为这个社会所做出的贡献远超过自己的想象,他们为后代留下的财富也远超过自己预料。生而有幸,在这样一个宽广而丰饶的时代,去拥抱自己的热爱,燃烧自己的热血,真正为自己活一场人生!</p><p><br></p><p><b>如果浪漫死在了上个世纪,那么就让诗歌在这场岁月里横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