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王端端</p><p>许多东西都是可遇不可求的,那些刻意强求的东西或许我们一辈子都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东西往往会在我们的淡泊从容中不期而至,因为人生是偶然和必然的机缘,也是内心得自由的现。内心要自然流露,生命要豁达开放,首先就要拥有一颗纯净飘逸的心,随风如白云般漂泊,安闲自在,任意舒卷,随时随地,随心而安。随不是跟随,而是顺其自然,不怨怒,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如此才能发现自己的本性,从而随性平和。</p><p>2 柳云天</p><p>感悟:</p><p> 【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对于别人的过失,应该采取宽恕的态度,而如果错误在自己那么就不能宽恕,自己遇到困境屈辱,应当尽量忍受,如果困境和屈辱在别人的身上,就不能置之不问。”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待自己的身上的问题缺点,要尽快改正,对自己要求严格,会使你在人群中鹤立鸡群,与众不同;会使你养成非常好的习惯;会使你以后通向成功的道路更加顺畅;会使你获得更多的机会。同时,对他人宽容,会使周围的人感受到你的善意,会更愿意亲近你,你会收获友谊与名声。句中的后半部分,我并不十分认同。虽然它意在表明对自己和对他人要求应该有差异,但是,面对困境和屈辱,应该想办法去改善,为走出困境而不懈的努力。而不是一味地忍受,只是忍受,永远都不能从困境中受益。困境不是说忍一忍,就能挺过去的,如果不去努力改变现状,这个忍受的过程将会变得无比的漫长。</p><p>3「窦小凡」</p><p>滴水之恩理当涌泉相报,这是中国人历来所崇尚的美德。但是却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受到别人很大的恩惠不知道报答,却对别人有一点怨恨就进行报复,这种忘恩的行为可谓是刻薄之极。人们应该学会感恩,别人施与的恩惠,即便微不足道,也切莫忘记,适时报答。尤其是在自己处于困境中时,他人的雪中送炭就更弥足珍贵了,在自己有能力时,更应该重重地报答。 当然,善良的人们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才施与他人恩惠,但是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能帮助你在逆境中寻求希望,在悲观中寻求快乐。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常怀感恩心,一生无憾事。</p><p>4.毛丝雨</p><p>“律己要严,待人宜宽。”</p><p> 万事皆有规则,欲成大事,必先修其本身,严于律己,行品德高尚之事,做宽容大度之人。</p><p> 内在如清水,尝污秽,需人细心照料,时常清理,方能永保清澈。狄人杰看轻娄师德,却被其推荐做官,得知后,心生惭愧。娄师德不计前嫌,爱惜人才,知人善任,以宽厚之心待人,可真谓让人敬佩。包容别人,反省自己,也为给己之心灵以净化。以宽容之心待人,又何尝不是以其待自己?宽容本无声,只因心善之人行宽容之事,给人以施展才华之机会,便会变成一件有益的事情。</p><p> 是故,自律加宽容才是贤人所说的自省自戒的至高境界。</p><p>5谢政烨</p><p>山川大地与广袤的宇宙空间相比,只是一粒微尘,何况人类不过是微尘中的微尘;我们的身体相对于无限的时间来说,只是相当于一个泡影那么短暂,何况外在的功名富贵不过是泡影外的泡影。所以说,没有绝顶至高的智慧,就没有洞彻真理的心,“智”不一定说的是智慧,“心”也不全是洞察真理的心。没有很清澈的心智,就不能理解为人处事的道理。有些人生活浑浑噩噩,过一天算一天,从来不去想为什么要这样过,自己为什么活着;有些人常常自省,遇事不糊弄,反倒是多想多思考,这两种人的人生悟性是不同的,生活质量当然不一样。许多穷困的人,却不怨天尤人,内心开朗乐观,有些富裕的人,却常常内心空虚痛苦,这就是有没有清澈透亮的心的别。“非上上智,无了了心”,只有真正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才知道究竟怎么去做,只有真正知道自己活着的人,才能明白应该怎样去活。</p><p>6。郑海一。 </p><p> 对于别人的过失,应该采取宽恕的态度,而如果错误在自己那么就不能宽恕,自己遇到困境屈辱,应当尽量忍受,如果困境和屈辱在别人的身上,就不能置之不问。”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待自己的身上的问题缺点,要尽快改正,对自己要求严格,会使你在人群中鹤立鸡群,与众不同;会使你养成非常好的习惯;人们应该学会感恩,别人施与的恩惠,即便微不足道,也切莫忘记,适时报答。尤其是在自己处于困境中时,他人的雪中送炭就更弥足珍贵了,在自己有能力时,更应该重重地报答。山川大地与广袤的宇宙空间相比,只是一粒微尘,何况人类不过是微尘中的微尘;我们的身体相对于无限的时间来说,只是相当于一个泡影那么短暂,何况外在的功名富贵不过是泡影外的泡影。所以说,没有绝顶至高的智慧,就没有洞彻真理的心。</p><p>7何东昊</p><p>穿梭于茫茫人海中,一个淡淡的微笑是宽容;一句轻轻的歉语,是宽容;“己所不欲,未施于人”也是宽容。</p><p>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在你背后说坏话时,你是想伺机报复,还是宽容?当你亲密无间的朋友,无意或有意做了令你伤心的事情,你是和他分手,还是宽容?相信你已经有了正确答案。</p><p>宽容不是软弱的象征,只要不是原则的问题,我们不妨退一步海阔天空,化干戈为玉。所以,宽容是人生的佳境,宽容是需要操练、需要修行才能达到的境界。</p><p>8 冀思同</p><p>所谓律己宽人,是指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修养情操、完善品德,用宽宏大量的胸怀对待他人。人们生活在社会之中,每时每刻都要同周围的各种事物打交道,只有识大局、顾大体、忍辱负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严守法纪,严格要求自己,胸怀坦荡,宽以待人等高贵品德,才能把事情办好,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真正和谐。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要注意养成律己宽人的品德,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国家的法规是公民在生产、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大家都来遵守,我们的社会才会有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不然,整个社会就会乱糟糟,大家的生活就会受影响。因此,每个公民都要严古人云:“律己宜带秋风,处世须带春风”,这是格言联壁中的一-句话,它的意思是说,要求自己须严厉如秋风一般,与人相处要像春风般温暖和煦。《增广 贤文》又曰:“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人。”它的意思是说,用责备别人的态度责备自己,用原谅自己的态度原谅别人。它劝诫人们对人要宽,对己要严;不计较他人,不放纵自己。这是一种境界,一种情怀,一种豁达。</p><p>9颜文博</p><p>坚持原则,当止则止</p><p>饱后思味,则浓淡之境都消;色后思淫,则男女之见尽绝。故常人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p><p>如果在吃饱喝足之后再来品尝美味佳肴,那么食物的所有甘美味道都体会不出,满足了色欲之后再来回想淫邪之事,一定无法激起男欢女爱的念头。所以人们如果常常用事后的悔悟心情,来解除眼前的痴狂迷惘,便可以保持自己纯真的本性,在行动上便会有自己的正确原则,而不至于出轨。</p><p>办事总需要有个原则,当我们想达到某个目的的时候,如果不是原则的去做,便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是违反原则的去做,便是不可以的。一个人做什么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他的心中是否有一个可和不可的原则,并能用悔悟之心去解除眼前的痴迷。在生活中,坚持原则是一种为人的美德,也是成就事业的必备素质,一个人的一生总会面临许多抉择,懂得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做人的可贵之处。</p><p>10.蔡雨彤</p><p>感悟</p><p>律己要严 待人宜宽</p><p>生活中 许多人对待他人的过失斤斤计较 毫不留情 对待自己的错误却宽容大度 毫不在意 而面对委屈和困境 却从不肯忍受 定要讨个说法回来</p><p>因此我们才更应该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彰显自己的风范 不仅提高了自我的修养 更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p><p>严于律己 表现在严格对待自己 使自己不轻易犯错误 然而犯下错误也不可太过于偏激 而应当坦然接受改正 避免再犯</p><p>宽以待人表现在宽容对待他人 对于别人的过失 甚至是给自己也带来了麻烦与损失 我们都应当宽容待之 正所谓“做人留一线 日后好相见”宽容对待他人 既是给别人机会 也是给自己空间</p><p>11杨秉翰</p><p>感悟</p><p>坚守良知,保全清白。</p><p> 隐居在山林中的通达之时,生活虽然清苦却享受着现已子的的雅趣,乡间田野的农夫,为人虽然粗鲁,却具备淳朴自然的本性。如果实在市井中污染自己的清名,还不如死在荒野山谷中,保全精神和肉体的清白。</p><p> 世间变幻莫测,唯有品格可立一世。品格是人生的桂冠和荣耀,他比财富更具威力,它使所有的荣耀都毫无偏见的得到保障。它伴随着时时可以奏效的影响,因为他是一个人被证实了的信誉,高尚的人品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敬。</p><p> 孔子也曾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孔子所谓的求,不是努力去做的意思,而是想办法,如果是违反原则求来的,那是不可以的,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为本自己的道义</p><p>12.徐一宁</p><p>律己要严,待人宜宽</p><p>读完这篇文章,我持有不同意见,生活中有那么一类人,总是在照顾别人的情绪,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习惯先去心疼别人,最后再考虑自己。他们常因为担心失去对方,而拼命去维系一段关系,顾及了别人,压抑了自己。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女主松子是个很重感情的人,她总是活的小心翼翼,害怕身边的人离开自己,也总是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常常替他们着想,有时即使自己被伤害,还是贪恋那一点点的温暖。每一个重感情的人,都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但太善良的人,想要过得快乐,真的太难了。生活是现实的,不是你一味的付出就能够得到别人的同等回应。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可以对另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更多的时候,你越是退让,别人就越得寸进尺,你越是忍耐,别人就越肆无忌惮。</p><p>要知道,人这一生很多疲惫都是因为你的心软,很多烦恼源于不够狠心,谁也不是谁的谁,何必把一些人,一些事看的那么重要。你做什么都要顾及别人的感受,那么谁来顾及你?与其掏心掏肺地傻傻付出,不如没心没肺地活的自在。记得武志红说过:每个生命能更好地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真实的自己,就是最好的自己。过于在乎别人的感受,为别人的情绪负责,因为别人改变自己,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过别人的人生。要知道,除了你自己,别人都只是你生命的过客,所以不要对谁都迁就包容,不是每个人都值得你这么做。</p><p>13 杨惠婷 </p><p>“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p><p>对于别人的过失,应该采取宽恕的态度,而如果错误在自己那么就不能宽恕,自己遇到困境屈辱,应当尽量忍受,如果困境和屈辱在别人的身上,就不能置之不问。</p><p>“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待自己的身上的问题缺点,要尽快改正,要时时反思,同时,对他人宽容,会使周围的人感受到你的善意。六尺巷的故事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说过,两家人各让出三尺,矛盾化解,从此和谐生活。严格要求自己,是对自己负责,待人宽容,是对他人善良。人生在世,不要斤斤计较,同时,要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成就自己的人生。</p> <p>14.郭嘉琪</p><p>律己要严 待人宜宽</p><p> 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p><p> 对于别人的过失应该采取宽恕的态度,而如果错误在自己那么就不能宽恕;自己遇到困境和屈辱应当尽量忍受,如果困境和屈辱在别人身上就不能置之不问。</p><p> 不在于对别人如何,而是在于自己能如何。严于律己,才能以平心容人,这是一个人对自己基本的道德要求。严格对待自己,是使自己不要轻易犯错误;宽容对待别人,既是给别人机会,也是给自己空间,并放宽心怀给他以施展才华的机会,也是一件有益的事。宽容本是无声的事,自律加宽容才是贤人所说的自省自戒的至高境界。</p><p> 若想与他人和平相处,不仅需要我们内在自省的修为,还要有外在的宽容。</p><p>15朴妮娅</p><p>11、文以拙进,道以拙成,一拙字有无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间鸡鸣,何等淳庞。至于寒潭之月,古木之鸦,工巧中便觉有衰飒气象矣。</p><p> 武器可以杀死人,却不能征服人心。真正能征服人心的,不是武器。品德是人生的桂冠和荣耀,它比财富更具威力,它使所有的荣誉都毫无偏见的得以保障。它伴随着时时可以奏效的影响,因为它是一个人被证实了的信誉,岗上的人品比其他东西更值得信任和尊敬。</p><p> 品德的影响力是深而广、远而久的。即使隐居山林抑或埋名市井,高尚的品德也不会因此泯灭。</p><p>16.刘亚东</p><p>喜怒不愆 好恶有则</p><p>和谐的音符能够谱写美妙的乐章。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还是平天下,都需要找到平衡点,使其和谐。</p><p>中医把人的五脏对应五行一处器官出现问题,就造成失衡,从而影响其他器官。中医理气,使人体内的气平衡和谐,这样人也就没有什么疾病了。</p><p>治国亦是如此。中国共产党在努力消除目前存在的贫富差异,让其达到平衡,以增强人民幸福感,创建和谐社会。</p><p>道家思想讲究阴阳平衡。世界万物达到平衡,就可以和谐共处。这样就能在不超出规则的情况下随心所欲。</p><p>17.伊星燃</p><p>感悟:</p><p>《菜根谭》有云:“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有恩于我不可忘,有过于我不可记。”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事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以不忘也。心里老是记着自己的功劳,就会滋生骄狂,不时时反思自己的过错,就会铸成大错。《八大人觉经》,里面有不念旧恶。</p><p>我有功于人不可念。念之则为私心不正。古人也说过:“人有恩于我不可忘。”忘之则为不义。施恩者不必图报,受恩者岂能无动于衷?我们应当在全社会进行感恩教育,呼唤感恩的回归,让人们意识到别人为自己所有的付出,包括父母无私的奉献,都需要心灵感应、心息相通,需要心理赞赏,感情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友谊长存。</p><p>18.高鸿菲</p><p>【喜怒不愆,好恶有则】高兴快乐不逾矩,好恶遵守准则,说白了个人认为就是规矩二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规矩只不过所说的自由、自然是在一定规矩下进行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或许吧,运气一类的确实是可遇不可求谁也说不准。要真的在这个社会安闲自在,随心而安真的有点难,有的人可能一生都无法真正的逍遥快活,安闲自在,不管活在哪个年龄段都有一大堆烦心事总认为长大一切就好了其实长大了更累,有时候觉得及时行乐也不错可能有点消极,不过为什么要一直压抑自己最后后悔一辈子,该努力时候不遗余力,但也要学会放松,爱护自己。哪有那么多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冷暖自知,记住人是一个单字一撇一捺不是众字。人生始终要你自己走下去。</p><p>19.孙一嘉</p><p>律己要严,待人宜宽</p><p>古语云: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这就是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对待别人和自己时,要宽容,自律。</p><p>狄仁杰经常对娄师德嗤之以鼻,很瞧不上他。娄师德心里怎会不明白,但当向武则天推荐官员时,还是公正的举荐狄仁杰。狄仁杰知道后羞愧不已,反思自己,既不自律也不对别人宽容。不禁感叹娄公品德高尚,心胸宽广。其实,包容别人,也会给自己创造更大的心灵空间。</p><p> 当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自己都会给自己定个规矩。要想成就大的事业就必须律己。严于律己,才能平心容人。但是在规范自己的同时,对待别人要宽容友善,这不仅是给别人机会,也是给自己空间。如此,律己,宽人便是内外兼修。双管齐下,则生活舒畅,达到自省自戒的至高境界。</p><p>20赵含菲</p><p>“喜怒不愆 好恶有则”</p><p>许多东西都是可遇不可求的,那些刻意强求的东西或许我们一辈子都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东西往往会在我们的淡泊从容中不期而至,因为人生是偶然和必然的机缘,也是内心得自由的体现。</p><p>为人处世无论举止言辞、情感观念都要有一个准则,不逾矩,不失范,方能调和谐合。要让人平和对待你,首先需要你去认真对待他。敦睦万物主要在你自己的心性修为。人不能喜怒无常,情绪总是大起大落,这一方面说明你的心智没有成熟,而另一方面将使你无法为人做事,甚至丧失在社会立足的能力。</p><p>好恶也要有一个适度的标准。这个标准一定要合理,不能情绪化,也不能人云亦云。</p><p>21.栗铭阳</p><p> 律己要严,待人宜宽。对于别人的过失应该采取宽恕得态度,而如果错误在自己那么久不能宽恕,自己遇到困境和屈辱应当尽量忍受,如果困境和屈辱在别人身上就不能置之不问。任何事物都离不开一个规则的束缚,想要成就大事业,必须要善于律己。内在的品质一如清水,不在于别人如何,而是在于自己能否如何。严与律己才能提升自我,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宽容对待别人,既是给别人机会,也是给自己空间。宽容本是无声的事,但是一旦对方明白了其中的原委便能加以改正,则更佳功德无量。</p><p>22李星睿</p><p>文以拙进,道以拙成,写文章要靠笨拙的方法,一点一点循序渐进,做道义的事也不可急求,如今,每个人做每一件事之前,绞尽脑汁想的,不是如何将这件事如何做好?而是想有没有其他快捷的途径?总是想在每一件事上抄捷径,到头来可能会事半功倍,当然,省时省力的方法使用,也没有什么过错,甚至节约了时间和精力,然而,时间却没有那么多的捷径好走,有很多为了抄捷径而被误在其中,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精力,自以为走在捷径上,却不如那些用笨拙的方法,一步一个脚印,走出的坑深拙法虽不巧,亦能行万里</p><p>23.贾舒涵</p><p> 律己要严,待人宜宽。</p><p> 年逾古稀,仍“不教一日闲过”;日薄西山,仍“朝闻道,夕死可矣。”树老怕空,人老怕松。戒空戒松,从严以终。年华老去,并非自我放纵的借口;严于律己,才是沧桑人间的正道。</p><p> 莫叹年华老,大器须晚成。几十年遒劲磨砺一剑,江山上意气挥斥方遒。若想不老大徒伤悲,须得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须得内圆外方,不蔓不枝;须得一身正气,不为虚名所动;须得两袖清风,不枉他人嘱托。</p><p>24.关欣阳</p><p>律己要严,待人宜宽</p><p>人之过误宜怒,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p><p>内在的品质一如清水,不在于对别人如何,而是在于自己能否如何。严于律己,才能以平心容人,这是一个人对自己基本的道德要求。严格对待自己,是使自己不要轻易犯错误;宽容对待别人,既是给别人机会,也是给自己空间。</p><p>对于别人的过失应该采取宽恕的态度,而如果错误在自己那么就不能宽恕。自己遇到困境和屈辱,应当尽量忍受,如果困境和屈辱在别人身上就不能置之不问。</p><p>25孙荣鹏</p><p>恶隐祸深,善显功小。做了好事,我们要把自己藏起来,不让别人知道是自己做的,不要去张扬。因为树大招风,越出名随之而来的麻烦事也就越多。像许多明星出道后,名声远扬,网上的绯闻就蜂拥而至。我们也不要过于显露自己的能力,像三国时的杨修,那绝对是个人才。但是他的咋死的呢?在曹操面前屡次显露自己的本事,最后不是让曹操给处死了吗?闪电总是击打最高处的物体,所以,做人要低调些。所以做人低调是有好处的。至少不会被人嫉妒,在背地里遭人暗算吧。低调不等于被没人忽略,被埋没。毕竟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低调做人,不耍小聪明,让自己始终处于冷静的状态,在“低调”的心态支配下,兢兢业业,才能做成大事业。</p><p>26白雪</p><p>吾身一小天地也,使喜怒不愆,好恶有则,便是燮理的功夫; 天地一大父母也,使民无怨咨,物无氛疹,亦是敦睦的气象。</p><p>感悟: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小世界,如果能做到使高兴和快乐都不逾越规矩,使自己的好恶遵守一定的准则,这就是做人的一种调理谐和的功夫;大自然就像是人类的父母,如果能让每个人没有怨恨和叹息,万事万物没有灾害,便能够呈现一片祥和太平的景象。中国从古代便有关于“和谐”的理念。和谐,即调和、协调使之和睦之意。清代赵翼曾在《瓯北诗话·黄山谷诗》中说道:“自中唐以后,律诗盛行,竞讲声病,故多音节和谐,风调圆美。”当一切配合得匀称、适当、协调,也就会变得和谐美好。</p><p>27刘佳玉</p><p>律己要严 待人宜宽</p><p>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p><p>对于别人的过失应该采取宽恕的态度,而如果错误在自己那么就不能宽恕;自己遇到困境和屈辱应当尽量忍受,如果困境和屈辱在别人身上就不能置之不问。</p><p>在你对别人求全责备的时候,想想自己是不是已经做到了,在指出别人不对的时候,看看自己是不是做正确了。所谓‘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便是此理。”有人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争斗。若想与他人和平相处,不仅需要我们内在自省的修为,还要有外在的宽容。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p><p>28姜嘉诚</p><p>律己要严,待人以宽。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对于别人的过失应该采取宽恕的态度,而如果错误在自己那么就不能宽恕;自己遇到困境和屈辱应当尽量忍受,如果困境和屈辱在别人身上就不能置之不问。退一步讲,自私来说,严格对自己有益,对他人可能成了逆耳的话语,完善自己后在完善他人,从人的本性上来说,总是看别人的错误比较清楚,看自己的错误比较糊涂;看到别人对自己的嫌弃容易,因此不忽视这个人的优点比较糊涂。因此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p><p>29孙煦为</p><p>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p><p>别人的过失和错误应该多加宽恕,可是自己有过失错误却不可心宽恕;自己受到屈辱应该尽量忍受,可是别人受到屈辱就要设法替他消解。</p><p>宽容是人际交流中的橄榄枝,它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和谐友好。首先,宽容看似是对恶的放纵,实则是对善的期待与渴求。对待罪恶,惩戒永远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感化才是对待罪恶最有益的方式,才能在罪恶之土上种出善良之花。其次,我们不可能改造世界,我们也不可能改造别人,我们能改造的只有我们自己的心态和我们对待世界、宽容是对待周边人的一种处世哲学。</p><p>30黄瀚颉</p><p>学会感恩,一生无憾</p><p>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人们应该学会感恩,受了别人很大的恩惠不知道报答,而对别人有一点怨恨就进行报复,听到他人的坏事虽不明显也坚信不疑,明知他人做了好事却持怀疑的态度,这样的行为应该避免,面对别人的恩惠无论大小都应该铭记在心,待到好时机去报答。</p><p>31孙佳阳</p><p>为奇不异,求清不激</p><p>能够超凡脱俗的人是奇人,如果刻意去标新立异,就不是奇人而是癫狂人了;不同流合污就是高洁的人,如果以与世人断绝往来去标榜自己的高洁,那就不是高洁而是偏激。</p><p>我个人认为这句话讲的是随心与刻意营造之间的差别。能够跟随自己的心意,更能洁身自好的人无疑是令人敬佩的,可若是别有用心,那就变味了。正如周敦颐,他在腐败的官场中守护了自己的节操,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后人所称赞。可反观现如今的某些人,为了自己的红火而刻意故作清高,只是为了收到别人的称赞,如此就变为了偏激。</p><p><br></p> <p>32关艳玲</p><p>谦虚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美德,使人们都应该努力去拥有的,但凡事都应该适可而止,如果谦虚需要以尊严来换取的话美德不美,即使自己有不如人之处,也要练就一身傲骨,不断努力。生活俭朴是一种美德,可如果俭朴过分就是吝啬,斤斤计较,反而伤害了与人交往的乐趣,处事谦让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可如果谦让过分,就会显得卑微,令人心生不适。</p><p>33于千淼</p><p> 律己要严,待人宜宽</p><p> “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p><p> 对待自己和他人,有德行的人会表现的不同。对于自己,我们没有秘密,没有差异,必定严格修身养性,改变自己,对错误0容忍;而对于他人,我们用严厉的标准要求甚至命令他人时,我们已经逾越了待人应有的尺度。宽容不是放肆,是给予他人严于律己的空间。宽容待人,心灵可以得到放松,让人与人之间涌起和谐自然的春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们才能够在修身与交往中如鱼得水。</p><p>34.席澜毓</p><p>能脱俗便是奇,作意尚奇者,不为奇而为异;不合污便是清,绝俗求清者,不为清而为激。</p><p>“与世隔绝不一定能够达到高阶的目的,只有在世俗的环境里修身养性,做到洁身自好,如此才算是清高与脱俗”,生活中,总有人陷入一个思维的误区,以为内心的清净应该是摆脱外界的束缚,便过分夸饰,自恃清高,消极应世,听不进别人的善意谏言,行事随性纵意,到头来可能因此而得罪了他人,断了自己的后路。与其于脱尘离俗的诗和远方中孤芳自赏,不如积极入世,去看遍世间烟火繁华,“大隐隐于市”,在看透并经历了生活的现实与苦痛后,仍能洁身自好,积极面对,如此才算是真正的洒脱。</p><p>35牟昱丞</p><p>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我们做任何事都离不开规则二字。想要成就大业,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律己。人只有不断的自省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我们只有严于律己才能平心容人,而这也是自己道德准则的基础要求。因此我们要严格对待我们自己的错误,宽恕别人犯下的错误。宽容对待别人,也是宽容自己。因此人们常说宽容和自省才是最高境界。也因此我们在生活过程当中,缺失任何一个都会是我们的生活变得艰难。</p><p>36徐欢益</p><p> 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p><p>自律自律,换而言之,就是严于律己.它是与监督想对立,更强调自我约束和自觉规范的一种意识。自律,就是要在思想,品德,行为上从严要求自己.古人云;君子责己,小人责人。从古至今都把能否严于律己当作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下的标准。因此,我们应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时候情况下都做到自律。</p><p>要想做到自律,首先要理解监督和自律的关系。监督意指被动地接受来自外界施加于自身的规责和看管。而自律则是主观的,能动的适应。它们均能达到约束行为的目的,自然都是必要的。但想较之下,自律显得更为重要和积极。就作用而言,监督也是为了使人们更好的自律。</p><p>37.付思雨</p><p> 律已宜严,待人宜宽,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已则不可恕;已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别人的过失和错误应该多加宽恕,可是自己有过失错误却不可心宽恕;自己受到屈辱应该尽量忍受,可是别人受到屈辱就要设法替他消解。从人的本性上来说,总是看别人的错误比较清楚,看自己的错误比较糊涂;看到别人对自己的嫌弃容易,因此不忽视这个人的优点比较糊涂。所以能看出评论别人的错误,并放宽心怀给他以施展才华的机会,也是一件有益的事。这本是无声的事,但是一旦对方明白了其中原委便能加以改正,则更加功德无量,何乐而不为呢?许多时候,自律加宽容才是贤人所说的自省自戒的至高境界。</p><p>38.张济涵</p><p>人生不是一场竞速比赛,不是跑得快就能得到冠军。</p><p>有位诗人曾说:“春风,是冰河的等待;收获,是秋天的等待;雨露,是大地的等待;阳光,是大海的等待。”生活里有很多种成功,潜藏在悠长的岁月里,还有很多种幸福,蛰伏在缓慢的步履中。智慧是一颗可以照出邪魔的明珠,坚强的意志力是一把斩除邪魔的利剑,有这二者才可以在被欲望填满的世界之中理性思考。在人生中的旅途之中,蓦然回首,才会发现人不是从他拥有的东西中得到乐趣的,而未得到的总是又一股神奇的魔力引诱着人们去追逐,失去理智也在所不辞。</p><p>39姜其琛</p><p>“喜怒不愆 好恶有则”</p><p> 这一篇向人们诠释着“和谐”的概念。人或自然,都应追求各自的和谐,从而上升至彼此的和谐。韵律之园美,万物之共生都是如此。许多东西都是可遇不可求的,那些刻意强求的东西或许我们一辈子都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东西往往会在我们的淡泊从容中不期而至,因为人生是偶然和必然的机缘,也是内心得自由的体现。生命要豁达开放,就如同天地般广阔,不盲目跟从,而是顺其自然,不怒怨,不躁进,不强求,不悲观。敦睦万物,便也只是个人修为的体现,当你能够做到一切都能够张弛有度,不逾矩,他人也会和平待你,你的生活亦会变的和谐美满。</p><p>40石贝妮</p><p>人的一生如大海中的一艘远轮,在人生旅途长河中,肯定会遇到顺心的、不顺心的人和事,如果每个人在工作中或是生活中都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当发现他人出现差错时,若能以一种诚恳、真实、宽容的心劝告、指正他人,我想当事人一定会感激不尽;若当发现他人出现问题时,以指桑骂槐、横加指责的态度教训他人,我想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俗语:“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任何人出现差错时,切不能推卸责任,应勇于承担责任;应诚恳接受他人批评、指正,知错即改。</p><p>一个人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不能只知道责备别人,总在那里找别人的不是,而应该多看看自己身上的缺陷,多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切不能掩盖自己的不足,那才是正确的反省自己的方法。要把眼光放开一-点、放宽一点。任何时候都应该明白,好多人都比我们强,好多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审视自己,应该相信别人。相信别人,给别人以空间、以信任,到头来就是帮助了自己!</p><p>41.赵梓妤</p><p>当一种新的思潮涌现的时候,人们对不破不立的观点很欣赏,在行动上往往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俗与雅,庸俗与清高的选择上,很多人赞赏清高 儒雅的人。一个人如果能舍弃名利,当然值得景爷。可是假如为了提高知名 度就标新立异故作怪论,这种人实际上是俗人伪装的怪人,是一种沽名钓誉 的小人。处于污浊俗世而心却不受沾染的人,他的品德就像莲花出污泥而不 染,会永远保持洁净。假如心存俗念却又矫揉造作跟世俗断绝,以标榜自己 的清高,这是一种偏激狂妄的行为。清而奇是旁人的想法,对一个修养好的 人来讲,保持清白高雅的境界是很自然而无须造作的事</p><p>42肖鸾慧</p><p>生活俭朴是一种美德,可是如果俭朴过分就是吝啬,斤斤计较,反而伤害了与人交往的雅趣,处事谦让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可是如果谦让过分,就显得卑躬屈膝,谨小慎微,反而让人觉得是心计过多。为人要有品行节操才能立足,如果节俭到啬,那么节俭的目的何在。谦虚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美德,是人们都应该努力去拥有的,但是凡事都应该适可而止,如果谦虚要是以尊严来换取的话,美德就不美了,不断努力,才能为成功积累资本。</p><p>43.孙煜涵</p><p>宽容是人际交流中的橄榄枝,它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和谐友好。宽容看似是对恶的放纵,实则是对善的期待与渴求。对待罪恶,惩戒永远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感化才是对待罪恶最有益的方式,才能在罪恶之土上种出善良之花。</p><p>内在的品质一如清水,不在于对别人如何,而是在于自己能否如何。严于律己,才能以平心容人,这是一个人对自己基本的道德要求。严格对待自己,是使自己不要轻易犯错误;宽容对待别人,既是给别人机会,也是给自己空间。</p><p>44周泓廷</p><p>律已要严 待人宜宽</p><p>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已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p><p>很多时候我们能轻易地发现别人的缺点或错误,却看不到自己的问题,但有时别人的问题在自己身上也有体现。因此,每当我们发现了别人的缺点时,我们就应该先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之相似的缺点,要及时自省,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p><p>45刘书含</p><p> 坚持原则,当止则止</p><p> 办事总需要个原则,当我们想得到哪种目的,当发现他人出现差错时,若能以一种诚恳、真实、宽容的心劝告、指正他人,我想当事人一定会感激不尽;若当发现他人出现问题时,以指桑骂槐、横加指责的态度教训他人,我想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俗语:“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任何人出现差错时,切不能推卸责任,应勇于承担责任;应诚恳接受他人批评、指正,知错即改。</p><p>一个人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不能只知道责备别人,总在那里找别人的不是,而应该多看看自己身上的缺陷,多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切不能掩盖自己的不足,那才是正确的反省自己眼光放开一-点、放宽一点。完善自己。</p><p>46李劲哲</p><p>律己要严,待人宜宽</p><p>人之过误宜怒,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p><p>狄仁杰经常对娄师德嗤之以鼻,很瞧不上他。娄师德心里怎会不明白,但当向武则天推荐官员时,还是公正的举荐狄仁杰。狄仁杰知道后羞愧不已,反思自己,既不自律也不对别人宽容。不禁感叹娄公品德高尚,心胸宽广。其实,包容别人,也会给自己创造更大的心灵空间。</p><p>六尺巷的故事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说过,两家人各让出三尺,矛盾化解,从此和谐生活。严格要求自己,是对自己负责,待人宽容,是对他人善良。人生在世,不要斤斤计较,同时,要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成就自己的人生。</p><p>47杨镕辛</p><p>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话说起来简单,但是却很难做到。现在这个社会太浮躁,很多人都不愿了解一件事情的全部,一旦发现别人的一点点错处,便开始化身为正义的道士,站在最高点去评判一切,显尽了优越感。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对别人的伤害有大。如果过错发生在自己身上,则就很轻易地放过自己,并摆出一幅我也不是故意的,我已经道歉了,你们还要我怎样。典型的我弱我有理。这样双标的场景我们是不是经常看到?俗话说得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如何奢求别人能做到?最后,希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少一些戾气,多一些宽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