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进藏的骑行记录(一)根据朋友的微信朋友圈整理

罗老师

<p>【出征•西出下关有长坡】</p><p> D01 七月20号:大理市(2050米)-24km平坡镇(1431米)-22Km顺濞镇(1479米)-49km梅花铺(2054米)-9Km永平县(1671米)总计: 100公里</p><p> 据凌晨一点的天气预报报道,整晩大理有雨,但早上7时后会转小雨或阵雨,所以雨没有阻挡我们西行的决心,在开骑仪式照以后我们便开启了西去丙察察的征程。</p><p> 2020.7.20,农历庚子年五月三十日,从大理至永平,一百零三公里,出门经过几个岔路口后开始缓下坡,至洱海出口沿漾濞河西去南下,过沙坝时,坡越来越陡,淫雨霏霏,云遮雾罩,山深谷窄,漾濞河浊浪滚滚,与G215、G320、杭瑞高速并肩西南而下,有两处陡坡由寸砖排成,让人胆战心惊。</p><p> 车过平坡镇后,逆顺濞河而上,至大坪地午餐,继续逆顺濞河上行,至黄莲铺,G320与G215分道扬镳,约30公里缓上坡之后就是17公里陡上坡,到垭口,海拔上升1000米,再小雨中滑行16公里下坡进永平县城。</p><p> 中午近12点,到了大平地村,天早已放晴,午饭,炒菜消费很低,人均15元。</p><p> 5:30到达永平县城,住宿地搞定,宽敞整洁的标间才50元,彻底打破我骑行以来关于住宿费的认识,太便宜了。晚饭当然是不能错过的永平美食--黄焖鸡,有各种烹饪方法,我们尝试了两种口味,庆贺首骑:大理啤酒吹起,不虚此行,点滴不剩!</p><p> </p><p> 今天不缺少风景,沿漾濞河下行,小雨;午饭后,艳阳天;山无甚可看,坡陡而长;国道柏油路十八捌,弯弯时下时上,就在那里,变化最多的是路上的云、雨、太阳与骑行看风景的人!</p><p> 看不同的景致,也体味全然不同的人生。同样的境遇,有的人仿佛置身天堂,有的人感觉如处地狱。</p> <p>【初识•澜沧江】</p><p>D02 七月21号:永平县(1671米)-22Km-会平寺(2152米)-13Km〈永保桥1270米,澜沧江〉-15km-瓦窑镇(1318米)-33km-漕涧镇(2050米) 83公里。</p><p><br></p><p> 今早昨晚一夜小雨骤停,一出永平县城即是上坡,且坡愈上愈陡,坡长达十五公里,至垭口旋即又是十三公里陡而长的下坡至澜沧江永保桥。在下山的多处弯道上,已初识闻名遐迩的澜沧江。虽眼睛远远的看它,但心里颇不激动,平静地如见老熟人一般!只见澜沧江从北红滚浊浪而下,向南方流去,流向东南亚各国。</p><p><br></p><p> 过永保桥左转顺江南下,十多公里至瓦窑镇午餐毕,告别320国道,踏上357国道的漫漫长坡,猛然间,大货车骤减,究其原因是:与东南亚各国贸易频繁,故国道运输车辆较多。</p><p><br></p><p> 逆瓦窑河至垭口,沿漕涧河而上,起先坡还陡,过土官山桥,觉得山河阻断,要爬长坡了,忽然柳暗花明,两高山夹一路一河,谷口极窄,转过谷狭山高路平,此后至漕涧全是缓上坡。整天的行程:至大坪村,山渐低,谷渐宽,水稻玉米间作,至漕涧,视野开阔,土地肥沃,山间小盆地,极宽,田畴密布,村寨相连,俨然一个大镇。</p><p><br></p><p> 今晚住宿云龙县漕涧镇惠民客栈。惠民客栈老板娘是白族,登记身份证时见我是土家,专门给我和大神挑了间不临路的房间。</p><p><br></p><p> 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p><p><br></p><p>此处有诗云:红滚澜沧江,淡定永保桥;不见不遗憾,再见如初见。</p><p><br></p><p>人生没有回头路,启程了,便只管风雨兼程!</p> <p>【独特•怒江美丽公路】</p><p> D03 七月22号(大暑):漕涧镇(2050米)-31Km-泸水市上江镇(怒江大桥841米)-19km-六库镇怒江900米)-35km-木志坝(1005米)-25Km-称杆乡(932米) 110公里。</p><p><br></p><p> 出门骑行最关心的几件事不过是:天气、路况、坡度。</p><p><br></p><p> 关于天气,2020.7.22日农历六月初二,大暑日,故应节气,阴天+小阵雨+晴天,一天骑行完满结束,第一逆皆因怒江峡谷特定的环境造成的。</p><p><br></p><p> 怒江峡谷由于纬度不高,加之山高(一边为碧罗雪山,一边是高黎贡山,中间夹一怒江)谷深,气流移动少,水气上升形成不了降雨云,所以谷底常年干旱少雨,气温很高,一派温热带小气候。故此处学名叫干热河谷,当地叫旱热地,而山上植被比半山以下茂密,为高山上有浓密雾气滋润之故。因此从上江镇三界桥过怒江后,气温高无雨,时有晴日出现;另外由于山体高大,蕴含水份一定也多,所以怒江之水总是常年汹涌澎湃,气势恢宏,浊浪滚滚。</p><p><br></p><p> 关于路况,近几天来我们一直骑行在国道上,诸如G320、G315、G357、新G219,从昨天下午开始,我们便骑行在美丽公路(大理段)了,今天自泸水市上江镇三界桥后,我们便骑行于怒江美丽公路了。一路过来,路况皆不错,柏油路。</p><p><br></p><p> 不过今天从漕涧镇至六库镇,由于路书调整,导致漕涧镇至上江镇31kM左右的独特公路。下坡路真不好骑行:右边路面竟然不像左边的,不是干的,是湿的;许多路面像十八湾进洞后的路面那样,凿成麻点状,车行其上,抖得手酸。由于左边是高坎或山,右边是深沟与悬崖,弯道既多又急;我们心生胆怯,只得小心翼翼的前行,根本不敢像直道下坡那样放肆疾驰。</p><p><br></p><p> 车下怒江三界桥后,便进入了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路面平整较宽畅,柏油砂石或水泥路面,偶尔左侧飞流瀑布奔驰而下,风景独特。</p><p><br></p><p> 关于坡度:主要是前三十多公里的直降一千一百多米海拔高度,从云中“仙界”直落“红尘”人间;后面八十多公里,波浪式起伏上升一百多米,但气象温升皆与“仙界”不同,照光偶射下来,颇为难受。</p><p> </p><p> 慧眼曰:两山夹一水,飞骑三界桥。六骑见怒江,碧罗贡山高。</p><p> </p><p> 在开骑三天的路上,美食与文化不断。在瓦窑镇吃到新鲜山菌,在漕涧吃了新鲜的竹笋片和香椿炒蛋,在泸水市吃了竹芽,众人皆曰苦,唯我曰,根根皆甜,晚上在泸水市称杆乡吃了丝瓜藤尖,好!</p><p> </p><p> 骑行所遇见的,一切皆是该遇到的也是最好的!人生没有白吃的苦,也没有白走的路。</p> <p>【故事•怒江胜景之老虎跳】</p><p> D04七月23号: 称杆乡(932米)-21km-怒江大峡谷(1182米)-13km-匹河怒族乡(1066米)-22Km-子里甲乡(1180米)-24km-福贡县(1200米) -15km-鹿马登乡(1296米)95公里。</p><p><br></p><p> 2020.7.23日从泸水市称杆乡出发,继续一路逆江向北,骑行95KM,顺利提前抵达福贡县鹿马登乡,结束了挑战丙察察的第4天(选择、改动)骑行!</p><p> </p><p> 清晨用过早餐(包子、豆浆共计4.5元),在零星微雨中出了称杆乡5kM后,不远就到了著名的老虎跳,浊浪滔天,江中那块供老虎过江垫脚的巨石时隐时现,浪涌千叠,惊心动魄!</p><p><br></p><p>  老虎跳傈僳族语称为“腊跨洛”,传说是傈僳族虎氏族的起源地。</p><p><br></p><p>  故事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在高黎贡山脚下住着父女俩,以打猎捕鱼为生。女孩从小生长在峡谷密林之中,与花草为伴,与鸟兽为伍,既聪明美丽又仁慈善良。当她长到十八岁时,已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大姑娘了。碧罗雪山上有一只老虎,是一位受魔法诅咒的王子变成的,他从小看着江西的小女孩,心中对她的情意也不断增长,而江西的女孩从小也十分同情王子的遭遇,他们终日对视,情深意长,无奈滚滚的怒江水阻隔了相思路,令他们无法相会,终于有一天,老虎决定要到江对面去,于是它走了三天三夜。到了这个江水最狭,江中又有一块石头可以支撑的险峻之地,奋不顾身跳到江中的石头上,又奋力一跳,终于到了对面,与心爱的女孩相会。天神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便将老虎身上的魔法解除,让它得以恢复人形,从此,他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幸福地生活,他们就是虎氏族的祖先。虎氏族每逢虎日虎年,氏族长老、头人就会组织对虎的祭拜仪式,一般向木刻虎进行祭拜,整个氏族还进行隆重的唱歌、跳舞活动,以示让子女后代不要忘记自己是虎氏族。</p><p> </p><p> 逆江一路向北,所见房舍点缀在或江岸,或半山腰,或山顶,山头白云缭绕,有如仙境。每到一村镇,到处都是平整硬化街道及广东珠海援建的安置房区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感恩共产党,感谢总书记”的标语牌,醒目、高大。</p><p><br></p><p> 福贡县总人口约10多万人。有傈僳族、怒族、白族、纳西族等20个少数民族。56个民族组成一个大家,幸福路一起奔小康;我们一行6骑能选择一起组队走丙察察,既是缘分,更是幸事!逐梦丙察察路上,犹如被变成老虎的王子,选择了主动跳过怒江西去追傈僳族美女,承载了一段美满姻缘与幸福生活的虎氏姓氏。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与其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勤劳勇敢善良,所以才在中国的大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幸福是奋斗拼搏出来的!更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p><p><br></p><p>人生其实也是一次不断选择和逐梦的旅程;每次骑行亦是如此!</p> <p>D05 七月24号:鹿马登乡(1296米)-22Km-石月亮乡(1295米)-20km-马吉乡(1422米)-21km-普拉底乡(1474米)-23km-贡山县(1580米)96公里。</p><p>左亲高黎贡,右枕碧罗雪,峡长谷且陡,百里怒江啸;傈僳多缠绵,传说不文字,水无不怒古,山有欲飞峰;北上回国渡,瀑布路又底,感念顾远征,小康幸福村。</p> <p>D06七月25日:贡山县(1580米)-20km-捧当乡(1507米)-25km-丙中洛镇(1800米)45公里</p><p>贡山城小云雾欢,万家生佛好景观;</p><p>半日骑行怒江湾,人神共居有真原。</p><p>人神共居,万有真原:“一切荣辱,皆归尘土。得失随缘,才能自在安宁。”</p> <p>【极品•虐】</p><p>D07七月26日:丙中洛(1800米)-9km-雾里村(1582米)-3km-怒江大桥(1545米)-8Km-秋那桶(1840米)-16Km-滇藏界(1742米)-8km-鸡爪骨隧道(1900米)-10Km-龙布村(1803米)-21km-小流沙(1781米)-7Km-大流沙(1774米)-9km-察瓦龙(&nbsp;1937米丽江饭店)80公里</p><p>2020.7.26日,庚子年六月初六,入中伏。今天的骑行里程虽不是最长的,但此段80多KM的丙察线可用三句话概括:走最烂的路,看最美最酷的景。眼晴入天堂,但身体下地狱,甚至怀疑人生。一虐再虐!</p><p>早7点40分丙中洛细雨开骑,一路小起伏炒砂路,轻松走完30公里云南段。途经网红打卡点一一石门关、雾里村、秋那桶、老虎嘴、鸡爪骨隧道以及一人如即往美不胜收的峡谷风光。过了滇藏界后,立马砂石路、上坡路、陡险路扑面而来,大太阳高气温也接踵而致,52公里的察瓦龙。</p><p>丙察察全线贯穿了横断山脉的腹地深处,沿途山高峡谷深,满眼尽是丝绒般的山景,银链般的壁挂险路。</p><p>从秋那桶到察瓦龙,几乎是整个丙察察线路中最难走的!这段路有两个最危险的路段:漫长的悬崖路和滚石坡地段闻风而起的大流沙。</p><p>漫长的悬崖路:如行钢丝</p><p>秋那桶以北怒江大峡谷,北望西藏的方向,景色纯净如开天辟地时一样。</p><p>怒江峡谷越往上越窄,全程道路都是在悬崖上凿出来一样。</p><p>多少路段穿壁而过,令人胆寒。</p><p>行走其间,一侧是悬崖峭壁,一侧是万丈悬崖,车轮像是在悬崖上舞蹈。</p><p>大流沙</p><p>穿过龙坡村后,你远远便会看到一篇巨大的灰白色砂石“瀑布”,那就是传说中美丽却又危险的“大流沙”了。</p><p>大流沙并非由沙子组成,而是由一块块碎石静止堆积而成,只要稍微打破它们微妙的平衡,大大小小的石块就会从坡顶沿着扇面飞滚下来,十分危险。</p><p>通过流沙底下的路段,是需要先观察再快速通过的。</p> <p>【极品•险虐爽】</p><p> D08七月26日:察瓦龙乡(1937米)-12km-左布村(2032米)-13Km-目巴村(1940米)-14km-梦扎村(2653米)(有住宿)-5km-梦扎新村(2899米阿嘎客栈,邓增客栈)-11Km-锯木厂(3358米)55公里。</p><p> 今天从察瓦龙出发,出镇即分道,右往左贡,左往察隅,砂石路,搓板路,碎石路,水冲路,长下坡,很陡,手脚痛苦之极,已开始怀疑人生了。</p><p> 从左布村到沙布村,又是长长的砂子路,很陡,搓板路,碎石路与水冲路,经过今天最低海拔点后怒江大桥,又转到高黎贡山下,至目巴村,道别怒江,沿让舍曲蜿蜒盘旋而上,爬了一段拐去拐来的长上坡,还是沿让舍曲缓缓而上,经过三个梦扎村,再沿庄通曲而上,至锯木厂,行程55Km,海拔由1900多米上升至3360米,于此住宿,独店,不二价,大通铺,无热水。</p> <p>【征服•雄珠拉山垭口(丙察察第一垭口)】</p><p> D09七月27日:锯木厂(3358米)-13km-达争通-19Km-雄珠拉山垭口(4636米)-18km-目若村(3740米)45公里。</p><p> 由于昨晩晩餐白菜炖土鸡汤,吃的够饱又是一个人睡的大通铺,早上5点20闹钟不响也醒了过来,可以放心地做自己的事,想学习一下,没有信号,只好作罢,入侧一趟,继续睡个回笼觉了。自律努力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p><p> 7点37分吃过17元的鸡蛋面与重庆大足车队7位骑友合影留念后,便开始了从3360米锯木厂至雄珠拉山垭口4636米,29km长坡攀爬,克服了因鞋带松紧引起左脚膝盖酸胀,于12点35分到达垭口标牌处。</p><p> 在垭口拍照并学习了半小时后,垭口风大寒冷,给骑友留下一句,先撤的留言,顺山势弹簧盘路速降900米直到3740米的目若村。今天村里有赛马节,小街人较多,住宿处也相应较多,但依旧不能洗澡,大通铺且无法充电(日东国家电网在改造,故停电)。</p><p> 今天征服雄珠拉山垭口的过程,使我明白:人生,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背不动的,要懂得放下;伤不起的,要学会看淡;想不通的,可以不想;恨不过的,要抚平。有舍才能有得,该放下就放下,你才能够腾空间来,找到真正属于你的快乐和幸福。</p><p> 征服山的过程,其实就是征服自己的过程。</p> <p>【再征•昌拉垭口】</p><p>D10七月29日:目若村(3740米)-7km-日东村岔路口(3907米)-17Km-昌拉垭口(4498米)-18km-嘎达村路口(3960米)-6km-嘎达村(3970米)</p><p> 昨天是藏族卓巴赛马节第一天,目若村游玩与吃饭的人特别多。我们入住小饭店一家忙到凌晨,由于日东村国家电网改造,店主自己发电至凌晨四点多。一整夜,发电机声、雨声、骑友的鼾声彼此起伏。五点二十闹钟响起,屋外雨滴不断,手机无信号,又睡起至6点50起床洗漱等早饭面。</p><p> 7.55 吃过了二十三元的西红柿鸡蛋面,又买1瓶八宝粥就出发了。今天的路总体是泥土少硬化的砂石路,还算好走。出目若村不久,往右下河谷去曲瓦,往左沿着一块卓巴赛马🐎节用草场上坡去察隅县城。</p><p> 盘山路只几公里,轻松爬到坡顶,下坡拐弯处便是草原、森林、狭谷,沿途好牧场,少许矮木屋点缀其间,一种美如新疆禾木及西藏鲁朗小镇。3km长坡下完,乃知美村,往左,日东村;往右,察隅县城。</p><p> 从骑行开始,一时雾雨霏霏;继而,细雨蒙蒙。到了昌拉山脚下的一个小海子旁,开始爬长坡,坡陡而长,从山脚直望到山顶。一阵小雨迎着冷风吹来,赶紧穿上雨报迎着冷雨,奋力向上,一个拐一个拐爬将上去,不时出现了一块“昌拉垭口 海拔4498m”蓝底白字的标志牌,我又征服了一座高山垭口!</p><p> 11.40分自拍标志牌合影留念后,东郭、老周、老鄢他们仨人依次递到,拍照留念吃过干粮,穿上雨裤,戴上冬季手套,降低座垫,检查刹车,因为接着是十多公里的下坡,雨后风大,冷;道路湿滑。</p><p> 哪知下垭口未到一分钟,又下起了雾气+小雨,且越下越大,不一会儿,鞋袜尽湿,冷得牙齿直打寒颤。车行至K6525处,河口突然变窄,逆风骑行,颇费劲力!</p><p> 下午14时许便到达了宿营点嘎达村,入住嘎达村罗布宾馆,依旧无热水洗澡,好在有厕所条件优目若村公侧N倍。主人说自己弄的饭菜不好吃,就把厨房交给我们了,食材虽少,都可按己意来弄。骑行以来第一次几个车友,肆意而为,丰盈了我的骑行生活!</p> <p>【逐梦•完结丙察察的察察段路线】</p><p>D11七月30日:嘎达村(3970米)-17km-益秀拉垭口(4727米)-28km-明期村(3597米)-11Km-桑久村(3067米)-10Km-桑久村路口(检查站)(2518米)-16km-察隅(2300米)82公里。</p><p> 晨5点20分醒,无通讯信号,入侧小雨,又睡了会觉,6点40左右起床,7点多男店主磨磨唧唧开始做早餐(怕我们不喜欢吃),在我们“指导”下,“藏式”面条早餐解决,7点55分冒小雨开始今天的骑行。</p><p> 出门便就是17公里的爬坡,10点40分登顶益秀拉山垭口,拍照视频打卡后,立即下山。这一下,就是没完没了,下坡却近49公里,从海拔4700米直降到2500米,沙石路、泥浆路、搓衣板路、炮弹坑路,不少的路段,依然有塌方的痕迹。下到桑久村检查站,已是下午3点过。等了20分钟后,接下来直沿柏油路17km左右到察隅县城。</p><p> 所谓丙察察线,就是从丙中洛始,到察隅县的桑久村检查站止,全程305公里。全程毛坯路,砂石路,悬崖路,超长陡峭上下坡,弹坑路贯穿始终,塌方路,水毁路总为常态。从干热河谷,到原始森林,到高山草甸,到高山荒漠。翻越了4千5百多米,4千6百多米,4千7百多米的三座垭口。</p><p> 而我们一行6人,从大理洱海(环骑),用骑行的方式,用车轮为量具,历时12天(7天+5天),丈量了丙察察的305Km的距离;磨砺自我,感受人文自然,挑战自己,平安、顺利达成了各自的心愿。同时也体验了热带、温带、寒带不同地域地貌的人文自然风光。</p><p> 一条路,落叶无迹,走过我,走过你,……。人生一世,不枉此行。</p><p> 感恩这一路上,终能遇见灵魂相近的人,伸手相扶的暖,擦肩而过的缘,无论是痛苦或开心,都被骑行赋予了丙察察的味道。在厚重又朴实的日子里,安暖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