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昨天,总部召开董事会就公司人才发展进行立项,列为公司下半年工作重点之一,其中总结到现存一些问题,如员工发展受限,人才梯队建设不起来等问题。当然,每个问题,我们也都找到对应问题的解决方案。</p><p>企业是由人组成的,凡是有人的地方,就需要激励。激励人的一个关键是迎合人本能的“发财、升官、精神”需求。</p><p>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一种无形资产。我经常跟同事分享,作为部门主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做好3点:第一、要做好人才的招骋和培养。第二、管理工作要主动调整。第三、要做好人员优胜劣汰。</p><p>为什么招聘和培养人才是管理者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因为招聘问题解决不好,对公司或部门业绩完成就会造成一定影响,很多业务就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去做,做着做着就丢掉了。还有,没有解决好人才招聘和培养,管理工作就无法主动,人员优胜劣汰就难以执行。之前有同事跟我抱怨说其部门招人难或招不到人问题,我的回答是:“我们在招人上花了多少时间”?我们有没有把招人当作最重要的事来做,或我们对招聘的理解是人事部门的事,我觉得这样的思维并不能解决招人问题,特别是一些优秀人才引进。我们每个主管或老板都应该成为优秀HR人才。</p><p>另外,关于人才培养,我认为,内部培养是根本,90%的人才必须从内部培养。我们要相信每个人的潜力都非常巨大,比如,阿里巴巴这样看上去很牛的,公司高级人才除了财务总监这样的专业人才从外面招聘,基本上都是自己培养的,阿里巴巴“十八罗汉”和马云讲话证实这一点。反观我们公司高管成长路径,基本上也是一样一样的。</p><p>对于我们有着21年成长的公司,如何设计和运作激励人晋升体系,如何让公司保持活力,结合我的一些学习与工作总结,跟大家一起分享下设计一个合理考核晋升体系需要完成的5个步骤:</p><p>1、确定主要晋升通道的类型。</p><p>一个公司里不同类别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大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不同的期待和规划,因此,我们首先要确定为哪类员工设计晋升通道和晋升体系,比如,我们为员工设计有管理线的,专业线的(如安装技师、设计师)和销售线的晋升通道。</p><p>2、确定主要晋升通道下的阶梯。</p><p>每个晋升通道里要给员工明确的路标,也就是头衔和官位,我现在有什么头衔?我未来可以有什么样的头衔?让员工拥有荣誉感,让员工愿意为之奋斗。比如,我们把设计师岗级别分成“一星、二星、三星、四星、五星、设计主管、设计总监、总经理”。如销售岗级别分成“销售员、初级大客户经理、中级、高级大客户经理、事业合伙人、总经理”。</p><p>3、确定不同阶梯的对应待遇。</p><p>每个头衔都要对应明确的收入范围。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现在挣多少钱,但几乎没有人知道自己未来可以挣多少钱。如果我们告诉员工,你每努力升到更高的一个等级就能让自己的收入提高20%~30%,相信员工有很大的动力。如果没有这样的制度,员工就很难主动起来。比如,上面的星级设计师,每升一级,达到业绩量,岗位补贴会多500元,即底薪从2500~4500元。这些只是设计师岗简单的待遇举例。当然,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向那些做的好的优秀企业学习,如华为、阿里巴巴、欧派等。</p><p>4、确定不同阶梯的对应要求。</p><p>每个头衔都要对应明确的等级标准,如果我们只定了头衔对应的收入,不定出头衔对应的标准和对这个等级员工的要求,员工还是没有办法通过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收入,因为他不知道应该往什么方向努力。每个头衔都应该有对应的业绩要求,能力要求。如果公司的要求(考核指标)清楚了,员工就会为自己的荣誉和利益而努力按更高标准去做,会愿意在这个框架下升级、晋升,公司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就关联起来了。比如,二星设计师,月目标业绩20万,如连续或累计三个月完成60万,就晋升三星级,三星设计师月目标业绩就调为25万。</p><p>比如,销售员连续6个月完成90万业绩,可晋升为初级大客户经理,初级大客户经理完成年目标任务,可晋升中级大客户经理,以此类推。</p><p>5、确定晋升考核办法。</p><p>有了可行的晋升制度,还要用定期的、相对客观公正的考核(将每个人实际完成情况与目标进行对比),来实施这个制度,让这个制度真正落地。老板或部门主管很难保证考核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客观公正性,所以我们有必要设置一个考核部门,来定期处理晋升、降低、淘汰的相关问题。比如,今年,我们对相关岗位设定合格岗位指标,由财务负责提供数据,人事定期执行升降淘汰制度。</p><p>以上是对晋升通道体系一些梳理,通过工作案例目的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而我们的工作还需不断学习、创新,改进,提升。</p><p>“晋升通道”只是企业搭建人才体系的系统之一,要想解决好人的问题,我们还要建立福利薪酬体系,绩效管理体系,还有很重要的培训培养体系,只有自己培训培养了,我们的人才梯队才能建设起来,才有人才可用。我记得李善友教授,分享案例中,提到华为反嫡增——耗散。将财富耗散于人才与技术研发投入上。据华为2019年报,2019年华为研发费用为1317亿,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5.3%,在华为的投入结构中,人力资本的投入处于优先的,超前的地位,是先有人力资本的投入才有财务资本的增长和高投资的回报。</p><p>因此,我建议向优秀企业学习,公司每年拿出销售额的1.5%~2%投入公司的未来,即人才的持续培训培养上。</p><p>以上分享,是我一些学习与总结,可能讲的都是错的。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