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了,仿佛就在昨天

曦正

一一由《高原长歌》引出的故事 <div>八一建军节当天,中国军网刊登的由我撰写的"来自高原的生命赞歌一读孙晓青长篇报告文学《高原长歌》有感”留言区,一位微名为“情系边关"的留言令我眼前一亮,十分激动,他说:感恩首长的关怀,我就是第一张照片中的排长,一晃近20年了,5042前哨班的故事历历在目,让我终身难忘。祝孙晓青首长身体健康!和我一起守防的兄弟王兆辉、宋光园、朱超,还有更多的兄弟,如果能看到,请联系我。八一来临,祝战友们:节日愉快!<br><br>我向孙晓青将军报告后,他很高兴,希望能联系到那位留言的排长。在中国军网韦伟总编的帮助下,很快就有了结果。“情系边关”实名叫柴进伦,原来,他是《高原长歌》作者笔下的人物一某边防连“5042哨所”的排长!<br></div><div><br></div> 当晚,我迫不及待与远在新疆喀什的柴进伦打了电话,听了我的介绍他很热情,虽然不曾谋面,但却像久别重逢的战友。我转达了孙晓青将军的心愿,他表示一定尽快联系首长。然后,围绕着他在5042哨所的经历和他现在的生活聊了足足一个小时。从电话中,我感觉柴进伦性格内敛、沉稳,他向我述说着那些巳长在心底的哨所岁月,他是那么平静,却让我一次次热泪盈眶。第二天上午,柴进伦给我发来信息:刚和首长通了电话,感觉很亲切,19年了,仿佛就在昨天。他这句话一下触动了我。时隔不久,孙将军也发来信息,他为又找到一位书中的人物而欣喜。19年后,高原官兵从未走远的战友深情,他们对高原的眷恋,深深地感染着我。<br> 柴进伦2016年12月转业到新疆喀什,在一家企业任办公室主任。他告诉我,在当前新疆抗击疫情的非常时期,他在做志愿者。其实,他作为某小区的业委会主任,不仅担负着志愿者的组织领导工作,而且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他每天要忙到晚上八九点下班,我真不忍心打扰他,但说起高原往事,他完全忘记了疲惫,《高原长歌》里“5042哨所”的故事,在柴进伦的讲述中重合着,他还讲了一些鲜为人知,令人嘘唏的细节。<br><br>柴进伦是四川宜宾人,曾在中专学校学机电专业,后在工厂当电工。1995年12月,正值20岁的他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br>他在散文《情系哨所》中回忆:“2000年7月军校毕业后,我被分到了驻守在帕米尔高原的某边防连任职,从此,5042 哨所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屈指一算,我在哨所度过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5042哨所是常年哨所,主要担负观察任务。哨所地驻雪山之巅,严重缺氧,自然环境恶劣,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是一代代的戍边人不畏艰辛,与雪山作伴,用自己的忠诚捍卫着祖国的尊严。” 在这样极端艰苦的环境中,上级机关和首长的看望慰问总象一股暖流温暖着哨所官兵们的心,让他们难忘。柴进伦在散文《情系哨所》写道:“2001年3月,解放军报社记者姜宁带着书籍,不远千里来到雪域高原,然后又忍受着剧烈的高原反应,从连队骑马上到以海拔高度命名的5042哨所慰问官兵。” 他深情地回忆说,时任南疆军区副政委的孙晓青首长是2001年7月底8月初到5042前哨班的,首长那次是把全线走了一遍。考虑到边防官兵尤其是哨所官兵生活比较枯燥,寂寞,当时首长带来了书籍和各种慰问品。给柴进伦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作为一位将军,能够放下架子,与官兵促膝相谈,非常的和霭可亲,平易近人,没有那种至高无上的感觉。首长对我们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为保卫祖国站岗放哨,忠实履行军人职责大加赞扬,专门写了一首诗鼓励我们,后来装裱成书法作品送给我们哨所。也许,这正是19年后,柴进伦与孙将军通电话时仍然感到亲切所在。<div><br></div><div>柴进伦回忆说:那个时候我带着王兆辉、宋光园、朱超三名战士在“5042哨所”。哨所的条件很差,“无水无电无娱乐",“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就是那个时候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br></div><div><br></div><div>也许那个时候,我们都很年轻,大家都充满了梦想,所以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们也坚持了下去,因为我们心中想的是,既然祖国让我们守边防,我们就要守土尽责。自然环境恶劣和基础硬件设施差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只有改变对生活的态度,那就是与困难作斗争。</div><div><br></div><div>没有水,我们就用山顶的雪化水,或者到哨所下面两公里的地方去接点雪融水。没有电,我和几位战友就用空的墨水瓶自制了柴油灯。面对孤独和寂寞,我们总能想出一些办法来排解。没有娱乐,闲暇之余,我们可以打打扑克,看看书,讲讲笑话,也可以出去爬山,那时听收音机是我们最奢侈的喜好。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就点燃柴油灯,虽然灯光很暗,但它却照亮了戍边人心中的梦想。我们几个围着那盏灯,尽情地侃大山,拉家常,谈过去,话将来,气氛很是活跃,哨所不时的传出一阵阵地笑声。实在困了,我们就熄灯睡觉,待我们第二天起床时才发现我们每个人的鼻孔都是黑黑的。在大雪纷飞的季节,我们会用厚厚的雪堆成一个个雪人,让它矗立在哨所的门前,就像一排威武的哨兵守卫着国门。<br></div> <div><div>哨所的艰苦常人难以想象。柴进伦告诉我,哨所的冬天特别寒冷,但是比寒冷更厉害的是大风,一般都是七、八级。哨所没有厕所,每次出去方便的时候都要经历一番狂风暴雪的考验。他说的情景,孙晓青将军在《高原长歌》中作了描述:“一次上厕所时,大衣纽扣没扣好,被风吹开,成了兜风的帆,一下子连滚带爬摔出去几十米远,好在没有受伤。他艰难地爬到门口…”说的就是柴进伦的经历。“哨所的门外通常放着几块石头,每块大约有二三十斤重,风大的时候去厕所,体格瘦弱者需要抱着石头增重,防止被风刮跑。”这不是笑话,是真情实景。<br></div><div><br>柴进伦有这样一段文字讲述那时的艰难:为了解决厕所问题,我们就在离哨所不到二十米的地方选了一个点,用铁锹和十字镐艰难地刨出一个坑,然后就地取材,用石块一层层地往上垒,三天时间,简易厕所终于成形。为了更好地避风和挡雪,我们又在顶上加盖了塑料布和纸箱板。人在五千米以上的地方行走都很困难,更何况是在抱石块,那三天时间大家可以说是非常的累,但心里却其乐无穷。<br><br>连队供给也有跟不上的时候,我们就省吃俭用。我们的连队驻扎在海拔3838米的地方,平时三天送一次给养。有一次,大雪封山,给养十天也送不上来,我们硬是把哨所所有能吃东西吃光了。因为电话线也断了,无法与连队取得联系。我们当时就一个信念,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连队一定会派人上来的!好像是第十三天的时候,连队的给养终于送上来了,因为哨所的战士天天都在山腰上观察,当时的心情无法言表,因为有几天我们都是每人喝一点稀饭一直强撑下来的。”柴进伦还告诉我,他和三位战士都是“烟民”,在断了供给的那些天,甚至从雪堆和垃圾堆里扒出一百多个烟头,用纸卷起,你一口我一口地暂时解决一下烟瘾。听得我满心酸楚,眼泪汪汪。<br><br>柴进伦当兵20年,在高原边防部队工作了16年,而在高原哨所度过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一般连队每一个月轮换哨所官兵,有一次因为人手不够,他在“5042哨所”坚守了93天。2007年他被调到新疆喀什某预备役团,算是下高原了,但四年后,他根据部队的需要二次上高原。</div><div><br>当我关切地询问他的健康状况时,他淡淡地说,除了右耳基本失去听力外,其它都还好。<br></div></div><div><br></div><div>那一刻,我眼泪夺眶而出⋯<br></div> 高原官兵的“婚恋难”至今仍是一大难题。但柴进伦却是幸运的,经战友的爱人介绍,他与一位在新疆长大的四川姑娘龙蜀萍结婚并生了一个儿子。部队距离他们的小家有400多公里,柴进伦说,他不能照顾家庭,在幼儿园工作的媳妇,每当放假就带着孩子到高原探亲,一路颠簸七八个小时,遇上泥石流还常常困在路上,路上的艰辛可想而知。对此他很愧疚。与许多默默奉献的军嫂一样,他的媳妇给了他理解和支持。现在儿子巳经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了,一家人幸福美满,为此他很欣慰。<br> 柴进伦谈到现在的抗疫情况说,我们这边出现了疫情,我主动申请加入志愿者,我觉得,虽然现在做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能为小区居民做好事、做实事,我心里很踏实,不管累与不累,这都是我自愿的。目前,我志愿者的工作就是统计小区居住人员、安排所有志愿者的工作分工、协调社区有关部门、协调搞好小区生活物资供应保障等,帮助小区购买物资等等。作为志愿者,我手上工作比较杂,什么都干。比如,小区居需要买天然气,我先统计好,集中去燃气公司购买,因为车辆不让外出,我只好骑电瓶车去买气。因为疫情,各个小区志愿者买气的人很多,我排队两个多小时才买上,回来后又逐家上门送卡。因为封闭管理,他和媳妇又暂时分开,家里家外事全靠他一人。<br> 今年七月,喀什评选“最美退役军人"活动中,推荐单位给了柴进伦以下评价:2016年12月退出现役后,始终不忘军人本色,积极帮助小区居民排忧解难。小区居民家中暖气不热,水管漏水等,只要居民需要,都尽力去完成。这几年来,始终坚持以一名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退伍不褪色,不断践行一名退役军人的核心价值观。<br><br>柴进伦说,有很多的人曾问我,你在边防呆了16年,有没有后悔,我可以自豪的告诉他们,我对我的选择无怨无悔。恶劣的自然环境磨炼了我们的意志,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这是他保持军人本色的最好诠释。十九年前的岁月,仿佛就在昨天,十六年高原锤炼的精神高地却永远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