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父亲的坎肩</p><p>童年时的我发现家中樟木箱底,有一件厚而重的皮袄坎肩;家中没大人的时候,总喜欢偷拿出来反穿在身上,扮演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打虎上山,有时难免也受到父亲的责怪。</p><p>终于在一天傍晚,父亲伴着一副我从未见过的眼神,对我讲述了这件坎肩的故事;</p><p>上世纪四十年代,父亲高中毕业,受地下党组织的影响,毅然决定投笔从戎;而家中主事的奶奶得知后,连夜将自己常年端坐的椅子上一块大黄狗皮垫子,改制成皮袄坎肩; 次日清早奶奶一口气送了父亲10里地,最后奶奶瘫软坐在路边的一块石头上,用方言对父亲说:“伢徕,我实在走不动了,你自己要当心”。父亲心如刀割,依然坚强地走了出来。</p><p>父亲清楚知道,奶奶是想以这种方式挽留他的;父亲说:好几次都闪过打退堂鼓的念头,毕竟当时的天下一大半是在国民党统治之下,参军上前线,血雨腥风、凶多吉少。淮海战役中是冬季作战,在围困国民党军的战壕中,夜里很多战友被冻死了;也就是因有这件皮袄坎肩,父亲存活了下来,随后带着它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上海,去了朝鲜前线,在南京军区又服役20余年;战争年代除了这件坎肩,父亲没有保留下来其他任何物品,随着一次又一次部队换防、工作变动、搬家;坎肩一直静静地躺在我家的衣物箱底。1978年奶奶仙逝,我亲眼看见:父亲默默地取出坎肩,放在奶奶脚边一起推入了殡仪馆火化间……。</p><p>这件普通而又特殊的坎肩,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和二代人的情感。也给我带来了挥之不去的印痕,今天把它写成文字,以纪念我们的父亲。</p> <p>奶奶和父亲</p> <p>1955年授衔时帅气的父亲,身高181cm。</p> <p>1950年2月野战军卫生系统营养集训(前排C位是父亲)</p> <p>即将踏进新中国大门;布尔什维克青年军官们(C位的父亲)</p> <p>父亲和母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