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很荣幸,能成为河北课改名师特训营的一员,来到这座美丽的海滨小城,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教育人共同聆听专家的讲座。</p> <p>其实,未曾到达会场,却已早早浏览了培训内容。专题讲座《新高考倒逼中小学课堂改革》极大的引起了我的兴趣。</p> <p>做本场专题报告的是原秦皇岛市教育局副局长蔡守怡先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蔡先生引用《礼记》中的一句话,很客观的提出了“善教”的尺度,而我们教育的重点任务是:开启、点燃、改变,教育的基础任务是:知识、习惯、能力。新高考下,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应回归正路。林语堂先生曾说过:“学校应如一片森林,学生犹如猴子一般在其间自由跳跃,任意摘吃各种丰富的果实”。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学生是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天生我才必有用。而我们教师的任务则是:教师是天使,生命生长火焰的点燃者,生命生长的保护者,生命发展的引导者。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绝不仅仅是教科书,教育首先是人格、学力,其次是知识。因此,蔡先生提出:优秀的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人尽其才的。1.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是创新,而是向传统经典回顾。2.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最大希望在校长。3.教育改革永远在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同时改变教育行为(既教又育)。</p> <p>听到这里,深深感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倒逼”两个字道出了课改的紧迫,也透露出课改的艰辛。从教20多年,好像一直都处在课改的洪流中,但无奈的是,我们不是被洪流驱逐向前,而是在洪流中的漩涡中苦苦挣扎,而每次的结果都是跋涉之后又回到原点,直至今日,我们仍是在素质教育的表象下力行应试教育的模式,领导累,老师累,孩子累。究其原因,我想还是因为应试理念的作祟。教师和家长禁锢在高考指挥棒方向的引领之中,高考以分数论英雄,尤其是农村孩子,唯有高考才能学而优则仕,才能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无数家长望子成龙,在孩子刚刚出生就开始了对孩子教育的马拉松长跑。家长对孩子高分数的期待,使学校教育无形中顺应了家长的意志,加之学校管理中对教师的评价、对学校的评价以学生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所以在这种模式下,我们的应试教育总是在轰轰烈烈的口号之下,却依然把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作为教育工作者,看着孩子越来越厚的镜片,越来越空洞的眼神,心中确实有深深地负罪感。</p> 接下来的报告《学校育人课程的建设与思考》更好的揭示了新高考改革下学校的应对模式,那就是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多元化发展。校本课程的意义在于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促进学校形成特色,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br>在案例分享中,我再次深刻体会到,被我们忽视的校本课程,才是真的以学生为中心,真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但是,为什么我们在办学时把忽视了校本课程,很大程度是因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校本课程注重实践,免不了学生要动手操作,实地调查等等,免不了会发生一些小意外,但是当今的社会风气,家长因此就会向学校索要种种说法,因次我们宁可稳稳的追求成绩,不去操心热闹的校本课程。因噎废食,让校本课程走向无奈而尴尬的境地。 <p>一组数据:从孩子大脑发育过程来看:0-3岁,大脑发育完成60%;3—6岁,脑细胞的组织完成80%;6-8岁,脑部的发育完成90%;13岁之前,大脑发育敏感期,只剩下10%的机会。从这过程来看,孩子成长的黄金期是0-3岁,家长同样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形成个体品质最重要的场所,所以一味的把教育孩子的重任推给学校,也是当今天一些家长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br></p> <p>也许,此行培训,我们收获的只是先进理念的中的沧海一粟,但是这些理念确实让我的内心泛起了涟漪,做教育人,做有良心的教育人,就应该把孩子当做孩子,家校合力,社会助力,静待每一朵花开!<br></p> <p>短暂五天的学习,经受了知识的洗礼,认真作业,认真反思,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p> <p>独行求知,众行致远。让我们携手并肩,在滦州的教育热土上,挥洒青春和力量,让滦州的教育再铸辉煌!<br></p>